郝俊友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進行積極探索,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熱情。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探索和總結出了能夠開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為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策略
數學這門學科,表面上是一些干枯的數字、抽象的概念,學習起來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尤其小學生年齡小,更多的是憑興趣學習。每個學生的潛能就像取之不盡的寶藏,學生只有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維、主動開發的潛能。
但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不愿意學習數學知識,一提到數學就“頭痛”,很多學生甚至討厭數學。有些教師也不喜歡上數學課,課堂中多以強硬灌輸和反復機械練習甚至伴著經常的訓斥才能達到“學會”的目的,這會影響到學生一生對數學的熱愛,因此,有必要進行此課題研究。
1.教師要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語言激發、直觀教學、多媒體教學、游戲活動、動手操作等,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和對數學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為學生創建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數學學習氛圍,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當學生遇到數學問題時,能夠積極動腦思考,主動解決數學問題,喜愛探討數學知識,善于發言。數學學習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了解數學知識就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過程,在生活中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現實中出現的新問題。
3.每位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不僅應注重教學,還應當用鼓勵、稱贊的目光、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引導學生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培養小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科情感,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愛上數學。
1.數學課堂中,可以運用故事、謎語、古詩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習興趣。運用多種直觀教具,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看一看、試一試,會讓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豐富多彩。還可以適時在每堂課中穿插一些數學小游戲,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
2.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有可能遇到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渡過難關,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等方法解決問題。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學習狀態,盡量控制情緒,耐心引導。
3.做一名讓學生尊敬、喜愛的老師,時常鼓勵、稱贊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使每位同學都愛上數學學科。在數學課堂中,不僅講授數學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愛學習的情感,
4.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愉快、積極地學習數學,成績平穩提升,真正從內心愛上數學。老師的引導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形成文本,不斷總結和撰寫論文等,總結出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
1.文獻法:查閱有關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增長方面的文獻、資料,以作研究之用。
2.行動研究法:有計劃、有步驟的由實驗教師之間合作,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實驗過程中隨時注意觀察學生數學學習的動態、收集學生學習資料,對之做出分析,及時發現問題,予以解決,調制出最符合學生口味的學習大餐。
3.實驗法:對構建數學學科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實驗。
4.記錄法:對學習效果好,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的課堂教學案例,及時記錄,以示典范。
5.經驗總結法:每一階段的研究,教師都要做好記錄,不斷總結經驗,形成理論。
1.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小學生數學學習生活化。
2.數學課堂趣味化。主要是指數學情境的主動創設,其設計能夠豐富多彩、吸引學生。教師的語言應當幽默、富于童趣,這樣學生就會喜愛老師,喜歡上數學課。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處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手段使數學教學防范豐富多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3.數學課堂活動化。教師緊緊圍繞學科知識體系、結構特點及教學任務,設計讓學生在操作中學、比較中學、演算中學、小組討論中學、集體中學等多種學習途徑方式,引導學生再創造活動,常用的活動方式有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猜一猜、做一做等,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促使其認識結構獲得更新,得到重建。數學活動中要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節奏來選擇活動。
4.數學課堂人文化。主要是指熱愛本學科、體會數學學科的價值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正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