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雯 泉州市財貿職業技術學校
由于我國的經濟貿易等發展逐漸走向國際化,會計人才的能力也必須要與國際接軌。不能單純依靠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工作技能,而是要求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能夠融會貫通。并且在其基礎之上可以總結經驗,不斷提出創新思維的高端會計人才。基于社會對這種人才的迫切需要,中職院校必須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大幅度系統化的調整,全面探索體驗式教學模式體系。根據現有會計教育模式的不良問題,培養什么標準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等,迫切需求處理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逐漸探索“體驗式”會計教學的真正意義。
“體驗式”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工作環境的基本模擬,讓學生體驗到工作中所需要做到的基本內容,并且能夠在模擬中適應工作的基本要求,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驗探討、共同交流、團隊合作,提升對于會計專業技能的全面認識,并且在過程中收獲個人時間經驗的體驗,讓理論動起來。簡單的說就是利用模擬工作的狀態,教授學生基本知識的工作技巧。通過四個階段提高人才的素質培養,提前進行工作實踐體驗,并且總結經驗為今后的工作崗位做鋪墊。但是“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單純是模擬工作,其涉及范圍包羅萬象,學生還必須要通過體驗對教學的內容分類、總結全面提高專業技能。
對于新型教學模式的發展而言,必須要總結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之處,才能為“體驗式”教學模式提供思路,因此,經過探討總結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幾點重點問題。
第一點,傳統教學模式的方法讓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不利于會計教學的開展。因為,會計這一行業的工作內容非常靈活,需要有非常強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才能擔任重要工作,所以,以老師為教學中心,老師教學生學,老師不講學生不會的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與會計行業的工作內容相互排斥。這種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想,導致很多中職院校的學生,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全面使得專業技能較弱。不僅如此,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大不相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進度,使得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掌握。長期以往,一部分學生就會由于基礎知識功底較弱,跟不上課堂的教學進度,最后,態度消極,影響教學質量。
第二點,傳統會計專業技能的教學模式導致很多學生只會理論知識,不能結合到實踐當中,使得學生成為應試教育中的失敗品,在學生走出校門面向工作崗位的時候,很多基本專業知識的錯誤相繼顯現。學生的專業知識只能活在考試中,然而,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看不懂報表、賬簿登記出現錯誤,連基本的賬本都有不明白看不懂的情況發生。這樣的學生對于會計技能的學習是失敗的,在面對工作的時候,用人單位不可能對個人技能的欠缺,給予學生進行二次培訓的機會,所以只能被工作單位舍棄。
第三點,很多中職院校的教學內容和實踐活動不匹配,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不能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并且有很多時候理論和實際之間存在分歧。因為傳統教學模式對于理論知識過于注重,對實踐活動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導致教學指導過于片面。而且經過深入研究考察發現,百分之八十的學生不能夠將會計專業知識有效的運用。更讓人震撼的是,能夠利用專業知識獨立處理實際問題,并且可以巧妙運用其中的學生不足百分之十八。這樣的統計報告,是對于理論實際嚴重分離的體現,給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敲響了警鐘,也是必須要改善教學手段的信號。
第一點,貼近社會需求順應社會的發展。會計專業的人雖然有很多,但是我國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卻一直居高不下。由于缺少實戰經驗的人員非常多,并且能夠符合發展趨勢的實用性人才較少。對于現代社會而言,只有理論知識的會計人員已經被社會的發展所淘汰,所以對會計專業技能教學的創新,已是大勢所趨。因此“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產生,就是根據社會對豐富實踐經驗的需求,而突出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滿足社會發展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第二點,讓中職院校能夠對學生全面培養。創新能力是新型人才必須要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發展學生自我創新的能力,知識的講解要求以學生為核心,實踐能力也作為教學手段中的重點內容。對學生在實踐中的創新思維進行鼓勵,讓學生善于發現現實問題,并且培養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知識儲備解決相應的問題。這樣讓學生沒有束縛的去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老師只為學生提供基本的學習方向和指導,不僅挑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主動對問題進行分析。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顯著的緩解,但是專業技能卻學習的更加扎實,并且讓學生更加輕松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重點就在于,老師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情景設定,通過實際操作了解會計專業人員在崗位中的工作標準。而且會計的基礎工作是一個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所以老師必須要正確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實踐任務。例如:根據原始憑證或原始憑證匯總表填制記賬憑證;根據收付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分類賬;把記賬憑證匯總編制科目匯總表,再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期末根據總賬和明細分類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這些流程都需要老師通過模擬情景事件等,讓學生在各種情況下都可以自主處理,讓學生可以積累實際操作經驗,不慌不忙,有條不紊才是一個專業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并且老師要在模擬過程中,細化講解會計工作每一步都代表著什么,可以為公司提供怎樣的服務,拓展學生的思路。
例如,老師設置問題。如果企業的規模小,業務量又不多的情況下,明細分類賬可不可以直接將逐筆業務登記總賬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實際上,會計實務要求會計人員每發生一筆業務,就要登記入明細分類賬中,但是在很多時候這些叫條都可以視情況而定。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量自己制定科目匯總表的制作周期,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個月編制一次科目匯總表。但如果最近業務量增加,或者公司規模擴大也可以一天一編。這些基本內容一定要到位,不能讓學生死學一套會計流程,而是讓學生理解每一個流程的作用。
但是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僅要扮演會計人員還要扮演其他角色。因為,會計部門的工作需要和很多部門配合,才能夠完成任務。其中包括企業內部的生產部門、采購部門、銷售部門、管理部門各種角色。所以,學生必須要了解企業的內部經營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做好本職工作。前期的教學可能會讓學生手足無措,所以老師的作用就是從旁指導,而且不要過多的參與學生的言論,鼓勵學生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老師對于不正確的答案加以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體驗式”教學當中。輪流擔任其他崗位的角色,也有利于對會計工作的開展,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不僅要靠學習基本知識,更要善于總結經驗反省自身。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通過某家企業的會計人員發生的業務實例,作為案例進行研究和探討。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析案例的問題,并且討論出幾種解決方案,相互辯論。教師在其中只需要引導方向,及時對學生的錯誤認識進行糾正,讓學生在交流和探討中不斷提高自身,拓展知識,更有效的運用到自身實踐中去。而且在案例分析教學當中,能夠遇見各種問題,還能作為典型實例為學生講解抽象的概念,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理論知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所以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也需要在社會中去進行實踐。可以這樣說,社會就是學生最直接的課堂,學校的各種教學,也都是在為社會的良好發展而服務。學校需要為學生搭設良好的社會實踐平臺,讓學生們學到的知識在社會中得到應用積累自己的經驗。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當中,在該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劃分不同的層次,合理的將學生安排到相應的崗位上進行社會實踐。在學生社會實踐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經驗的交流報告,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去了解社會,點燃學生創新和創業的熱情。
綜上所述,根據“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學進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制定出一套精準有效的教學體系,是需要進行長期摸索的一個過程。首先,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課程有充分的準備,為學生創造出一個符合要求的具體情境模擬,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這些準備工作要復雜的多。而且,開放式課程所出現的狀況無法預估,所以,任課老師的自身素養也要有極高的水準,尤其是曾經在企業工作過的老師,實踐經驗頗為豐富,對學生的引導能夠更加細致全面。作為教學改革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不僅要在課上為學生的教學實訓和學習興趣上多下功夫,還需要積極融入多種教學手段。然而,人無完人,何況是教學方式。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長期的實踐和與社會的結合中找到缺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國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套優秀的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