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8月23日報道,原題:將培根帶回家:中國豬肉行業準備直面貿易戰窘境養豬大戶賈鐵錘(音)的工人們按動操作桿,為1.8萬頭豬投送含有大豆的豬飼料。隨著美國(發動的)貿易戰正產生影響,這些豬的胃口變得更“貴了”。自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征收(報復性)關稅以來,這些含有1/5大豆的粉狀糧食混合物價格已上漲。
隨著中美為本周實施的更多針鋒相對的關稅做準備,北京正實施微妙平衡術:對華盛頓開槍還擊的同時盡量不傷及自身經濟。中國是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去年進口的約1/3大豆來自美國。
迄今,貿易戰沖擊對賈的養豬場“尚未太過猛烈”。但若利潤繼續變薄,他或將不得不轉向大豆含量更低的豬飼料配方,“我們可以用油菜籽粕等替換豆粕。若成本持續上漲且不會影響到豬的生長,我們絕對會進行調整。”
目前最令他擔心的是豬肉價格偏低。中國豬肉產業正面臨供給過剩問題,該行業迅猛擴張已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國。分析人士表示,這種狀況意味著即便在這場貿易戰中,中國豬肉仍很有可能保持不足以明顯影響消費者的低價。“中國已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豬肉。我們壓根兒沒辦法把它們全吃掉”,中國生豬預警網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說,6月份重新漲價前,豬肉價格曾在今年早些時候跌至4年來低點。
馮表示,北京將從巴西和阿根廷購買大豆,但仍有可能通過越南等第三國進口美國大豆。額外運費仍低于目前關稅。北京高級農業咨詢師馬文峰(音)表示,中國應將這場貿易戰視為增加國內大豆種植的機遇。馬預測,隨著有關部門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今年中國大豆產量將增加200萬噸。
對賈來說,貿易戰帶來的意外狀況“不是我們關注的事”。由于今年早些時候安裝了新自動投料系統,如今他僅需20人就能看管那么多豬,“我小時候每公斤豬肉才賣1.4元,但我們吃不起;如今每公斤24元,我們卻天天吃。”▲
(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