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諾
1999年11月20日早晨6點30分,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1月21日凌晨3點41分,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凝結著民族智慧與光榮的宇宙飛船,在浩瀚太空中銘刻下了中國人的印記。然而,這承載著中國航天人夢想與光榮的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太空飛行的21個小時,卻經歷著驚心動魄的47秒……
當神舟一號飛行至第14圈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規定的時間內向飛船發出了返回控制注入指令,不料,飛船沒有接收。飛船發射升空后,在太空中出現的任何意外和問題,只有北京中心能夠采取應急技術手段去補救和解決。如果不能在限定時間內把指令重新注入,飛船將可能失去控制甚至造成返回失敗。
情況萬分緊急!飛控大廳內的氣氛陡然凝固,此時,距離實施返回制動已不足30分鐘,北京中心必須要迅速完成故障原因分析的應急方案和數據的最后一次補注才能確保飛船的順利返回。然而,飛船能不能返回?飛行器如果注入不成功是否也可以返回?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牽動著飛控大廳內所有的科技人員,“軟件沒有問題,應該是對‘點頻問題認識不清,上行輸入必須要找到正確的通道!”邊說邊盯著電腦屏幕敲打著鍵盤注入幀數、秒數的年輕小伙歐余軍,是神舟一號的遙控軟件開發人員。這是他第一次編寫軟件,是帶著領導重托和同事疑慮歷經一年的時間將遙控軟件應用于首飛任務中。正在緊急商討方案的領導和同事迅速行動起來,抱著奮力一搏的心態,在歐余軍2次注入數據只有1分鐘的最后時刻,對數據注入仿真驗證,轉換應急電源,距離飛船返回程序啟動僅有47秒了,10、9、8、7……1,歐余軍默念著秒數,沉著冷靜地實施了一次應急數據注入,順利打開了飛船艙內接收設備,飛船成功地按照北京中心指令準確完成了一系列太空動作,順利圓滿完成了首飛任務。這47秒不僅確立了神舟一號的必要保證,也為北京中心上行控制奠定了基礎。
當整個飛控大廳掌聲響起來的時候,歐余軍大聲痛哭。這淚水是對自己歷經磨難完成使命的艱辛與激動,更是對偉大航天事業默默堅守終于成功的感慨與自豪,更多的是懷念自己與航天打交道的“孤獨”歲月。
1995年從國防科技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畢業的歐余軍,來到北京中心報道時,用他的話說,一想到“載人航天”這四個字,我的血就會沸騰。可是面對中心一窮二白的現狀,要想發展航天搞任務,簡直是不敢想的事情。就在無設備無技術無參照的情況下,組織上將首飛任務中的遙控軟件編寫工作交給了他,一個需要從“零”開始的軟件項目,一個稍有閃失就會全盤皆輸的國之任務,帶著所有人的疑慮和自己不怕輸的勇氣,歐余軍開始了漫長的求學之路。到院校聽講座,虛心向老同志請教,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整理記錄了十幾萬字的學習筆記,終于開發出了一套應用軟件。可是,由于對主機操作系統的機理理解不透徹,造成軟件中的信息流無法如設計構想進行流動,原來的軟件框架被全部推翻。這意味著一年的辛勤努力付諸東流:每天工作的18個小時,沒有周末,不分假日,就連走路、吃飯、上廁所都在理思路、想問題,與月亮為伴,與星星為伍,自己在偌小的辦公室里一遍又一遍地解讀程序,一次又一次地琢磨各數字間的邏輯流程。當這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歐余軍哭了,這是他的心血有懊惱有遺憾。那時,距離中國無人飛船首飛任務發射的時間已經不遠,他告訴自己決不能因為自己的軟件而推遲任務。
擦干眼淚,重新出發。他把行軍床搬進機房,寸步不離“釘”在電腦旁,開始了夜以繼日地鏖戰,一連重復了14個月。終于完成了首飛任務遙控軟件工作。然而,與航天“孤獨”為伴的日子并沒有結束,相反卻是剛剛開始……
在神舟七號任務前一天的全區合練結束后,歐余軍發現大廳內顯示系統全部報錯!如果不能夠在第二天早上6點執行任務前解決問題,這將面臨的是巨大的危險。航天員的生命,出艙活動的能否施行……就在此時,航天協作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得知這一情況時,卻多次強調航天員出艙后發生的任何問題他們不負責任!歐余軍在上報險情的同時,帶領顯示組的科技人員采取人工走查的方式,對軟件問題逐一排查,他一直蹲在計算機房,反復查看成千上萬滾動的軟件程序,利用工具方法不斷測算,四五個年輕小伙,100個軟件問題,在連續奮戰了10個小時后終于找到令系統崩潰的軟件問題。他們累倒在了機房,在短暫的休息后,穿上藍色工作服準時定位在任務崗位,用完美的上行控制見證著神舟七號任務的圓滿完成。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前一夜他們剛剛經歷了什么……
高強度的工作和高負荷的任務,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不僅考驗著歐余軍的毅力、堅守和孤獨,也挑戰著他身體的極限。一次任務聯調中,他突然感到腰部劇痛,被室領導發現他滿頭大汗、臉色蠟黃時,被迫送去醫院,經過檢查,確診為嚴重腎積水,醫生建議立即手術治療。為了不影響任務,他毅然決定推遲到任務后再做手術,強忍病痛兩個月,出色完成任務。其實,那時的他已經無法正常的移動身體,腰腹部的腫塊和時有時無的血尿透支著他年輕的身體。春節剛過,他一個人簽字完成了腎積水手術。躺在病床上的他每天都在想任務,“我想回去執行任務,我要出現在任務現場,將自己親手編寫的軟件成功地遙控發令!”他要求醫護人員將他抬進機房,他說,倒也要倒在控制臺上……
21年了,歐余軍依舊堅守在讓他熱血澎湃的航天事業,他將人生與航天并肩前行,享受著獨屬于他自己的辛苦、孤獨、激動與自豪,科學的圣殿里他一路坎坷,癡心不悔。
背景:歐余軍,1973年10月出生,現任北京航天飛行揮控制中心軟件室高級工程師。出色完成了我國“神舟”飛船歷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繞月探測工程任務的軟件總體設計、遙控軟件設計、開發和維護及測控應用軟件系統接口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