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創業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將經受著誠信、道德的考量。當代大學生創業者能否經受住“義與利”的考驗,用什么來引導大學生創業者是我們所有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新儒商精神 創業教育 策略
《2017年大學生創業報告》指出:2017年出于賺錢動機而創業的大學生比例由2016年的16%增加到26%,上升了10個百分點,這說明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日趨務實。但是,當創業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將經受著誠信、道德的考量。商業誠信的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在這些物質現象的背后是精神層面的問題。當代大學生創業者能否經受住“義與利”的考驗,用什么來引導大學生創業者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是我們所有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新儒商精神的內涵
新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賦予“儒商”新的內涵。本文將“新儒商精神”從大學生創業者的特質、精神、能力三個方面概括為具備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善良正義、品德高尚的優良品質;具有用于創新、開拓進取、用于承擔、社會責任感高的崇高精神;善于營銷、精于管理、長于交際、樂于學習等多種能力融合的集合體。
二、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分析
1 缺乏社會責任感
《2017年大學生創業報告》指出:2017年出于賺錢動機而創業的大學生比例由2016年的16%增加到26%,上升了10個百分點,這說明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日趨務實。依據筆者對我校及張家口市幾個創業孵化園的創業團隊調查發現,“賺錢”是大學生創業的驅動力之一。還有31%的學生是追求自由而選擇創業。關注社會而去創業的所占比例很少。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動機更多是關注自身,忽視了對社會的責任感。
2“義利觀”有待提高
古人語:“于己有利而于人無利者,小商也;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大商也;于人有利,于己無利,非商也;損人之利而利己之利者,奸商也。”正所謂“才自道生,得緣義取”。1大學生創業者的義利觀對于指引大學生創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甚至決定著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能否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筆者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創業者在義與利沖突的選項時,更多的是看重利,并且對于自身的利益看得很重。
3 創業者內在素養有待提高
《2016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中指出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不足5%。究其原因,除外界客觀因素外,創業者自身的主觀因素也是導致其創業的失敗主要原因。創業者的創業態度松懈、創業能力不足、創業抗風險能力差等眾多因素造成大學生創業的失敗。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一部分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的創業激情逐步消退,尤其是遇到困難時,基本都有過動搖甚至放棄的念頭。特別是剛畢業或者是還在校的大學生,拿著家里的錢去創業,這就讓創業者有一種可以輸的感覺,失敗了有父母幫忙,自己還有退路,所以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選擇消極應對。所以創業者自身的獨立能力、擔當意識、抗壓能力也是造成創業失敗的原因。
三、新儒商精神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策略
在新時代下,用新儒商精神指導大學生創業,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和義利觀,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精神支持。因此,探索將新儒商精神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大學生為什么創業、如何創業勢在必行。
1 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載體,融入新儒商精神培養
筆者在調研時,就“是否了解儒商”一項發現,只有少部分創業者聽說過“儒商”這個概念,大部分創業者表示沒聽過。大學生創業者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他們的創業影響和關乎著未來社會的發展。將儒商中的仁愛善良的道德觀、強國富民的目的觀、勤勉敬業的工作態度、誠實可信的競爭觀融入到大學生創業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通過外在激勵(正負強化)而引發受教育者思想動機的變化,增加其內在動力,調動教育對象的積極性,使之自覺將教育目標轉化為為個人目標并為之奮斗,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2將儒商精神融入思政課,通過創業教育與思政課程的科學銜接,讓思政課引領90后的大學生將個人人生規劃置于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中,更多地在國家發展和個人前途的交匯點上思考人生,培養他們的儒商意識,塑造他們卓越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優秀創業者素養。
2 以校園文化為載體,打造新儒商精神氛圍
將新儒商精神融入校園文化中,通過校園文化的傳播,在全校形成新儒商精神學習的氛圍。可以不定期舉辦儒商知識講座或者觀影,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儒學文化學習沙龍,還可以利用學校和創業基地的宣傳展板張貼積極儒商經典語錄,營造濃厚的儒商文化氛圍。
3 借助電子網絡媒體,拓展新儒商精神宣傳途徑
90后的大學生是創業的主體,借助學生最熟悉的手機、電腦、IPAD等通信工具,利用QQ、微信、微博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了解新儒商精神。筆者在“你喜歡通過什么方式了解儒商”這一項調查發現,81.2%同學選擇網絡的手段,10%的同學選擇講座的形式。
4 豐富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灌輸新儒商精神
隨著大學生創業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高校也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創業教育課是大學生接受創業知識和能力及素養的主要途徑,因此,將新儒商精神融入創業教育課程,可以提高培養的效率和質量。
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灌輸儒商精神。在創業者素養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儒商的“仁、利、義”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業動機教育,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義利觀。
通過創業教育中通過學習儒商案例,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引發學生思想動機的變化,學習他們以利濟世的創業理念,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在創業教育過程教育中,則可以將儒商的團隊合作、管理、經營理念融入現代創業中,培養學生新儒商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董海軍.新儒商:大學生創業的參照群體[J],中國青年研究,2006(08).
[2] 李耀煒.大學生創業與新儒商精神[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年6月號下.
[3] 李科,張杰.新儒商精神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4年12月.
作者簡介:裴翠英(1981.04—),女,漢族,河北宣化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研究。
(河北省高等學校社科研究2016年度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Z16130)
注文:
1韋立.儒商精神與大學生創業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3(21).
2韋立.儒商精神與大學生創業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