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定福
【摘 要】 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本文從學生的生活中引入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探索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方法,淺談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數學實踐 數學知識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任何一個數學概念、法則、公式的產生,都離不開抽象概括、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而小學生的認識是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動作進行思維,靠直觀感知獲取知識。因此,要解決學科性質與學生認識水平的矛盾,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為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探索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一、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教師不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在學生的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問題數學化,而且要善于把課堂中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實現通過知識的運用、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能反向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層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這節課時,把學生帶到操場實際測量,首先在操場上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問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100平方米),然后用標桿和繩子圍起來,教師向學生說明100塊這么大的土地是1公頃。緊接著量出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問:它的面積是多少?(100×100=10000平方米)教師指出:1公頃=10000平方米。這樣的教學安排,將學生課堂中學會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地契合了學生求知的心理狀態,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
二、數學知識源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本身就是融為一體的。
在教學空間概念時,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擺一擺、猜一猜、估一估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擴展空間思維。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數學書封面與桌面哪個大,學生自己“摸一摸”再“比一比”,學生感知物體的表面有大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面積。在教學面積單位時,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我讓學生說一說1平方厘米有多大?伸出自己的指甲、指出1平方厘米有如指甲大小。在教學1平方米的時候,拿出自帶的1平方米的紅布,1平方米有這塊紅布大小,但1平方米的概念怎么讓學生體會呢?在地上劃出1平方米的圖形,讓學生分別站進圖形里,親自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當學生們一個個都擠進去的時候,他們既高興,又驚訝,原來1平方米可以站這么多人。在愉悅的氣氛中,我們完成了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教師善于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使學生看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能更好地激發起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三、實踐操作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實際,創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如同樣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提前一天就在班上布置學生準備好明天上課用的學具,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課前五分鐘復習和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實踐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習新課環節,自己親自下去認真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猜想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動手探究過程中,我觀察到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探究出圓錐體積等于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自實踐,讓每一位學生既動手,又動口,還動腦,積極主動去探求數學規律,不但能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四、實踐操作有助于學生創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教學第一冊“認識鐘表”后我制作了4個沒有指針的鐘面。讓學生回家把自己一天中最喜歡的4個時刻畫出來,再在旁邊配上簡單的畫面或語句。這樣幫學生拉近了數學學習和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又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又如,在“拼積木”活動中,我要求學生把幾個相同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拼成不同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很快就拼成各種各樣的立體圖形。然后我設計了一個“隨意拼”的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組拼的模型最有創意,很快學生就拼出了超人、大炮、卡車、坦克、長頸鹿、機器人等模型。在展示自己的杰作時,整個課堂都活起來,每個學生臉上都露出了可愛的笑容,老師讓他們體會到用數學的成功喜悅,極大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我們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轉變教學思想,增強實踐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擺在重要位置,積極采取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信心,創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關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努力鍛煉學生動手實踐的技能,學生的實踐能力就一定會在教師的關愛和指導下得到快速地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