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
【摘 要】 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具有中國傳統哲學的“中國式”特征。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民族主要源泉之一。毛澤東哲學與傳統哲學是一脈相承的,包括政治哲學和倫理規范。“不為人人所用”的思想風格反映了傳統哲學的特點,澤東的哲學思想繼承和發揚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傳統和“經驗主義實踐”。
【關鍵詞】 毛澤東思想 大眾化歷史 經驗研究
引 言
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馬列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同時,也融合了中國傳統哲學的結構、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使之更好地為廣大民眾服務和接受。
1.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政治和倫理本位主義
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政治哲學。哲學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核心。中國傳統哲學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傳統哲學把物質世界視為一個不斷發展和不斷運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物質世界不僅不停地不斷地更新其發展過程,而且是人類社會的道德思想和自然規律的融合。中國傳統哲學的觀點是把生命的運動過程看作是人類道德實踐意義,實現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為了與自然形成和諧,天人合一,人性、自然、人的思想境界與統一的意識形態境界是一樣的,我們相信人的道德理想勝過一切。他們把哲學和政治活動的倫理原則與規范的倫理原則相結合,特別強調個人道德思想的完善,同時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的和諧,注重目標的實現。對世界的認識,反映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傳統。中國傳統哲學缺乏自然主義本體論,因而不是一種自然哲學,它表達了多樣性的意識形態模式。無論是儒道還是道家,對哲學的思考都是以宇宙廣闊的視野、天人共存、天人合一為基礎的。同時,注重個體道德精神的發揮,強調政治服務。毛澤東深受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影響,他的思想理論體系總體上與傳統文化的性質相一致。因此,毛澤東的哲學是為政治服務服務,為政治實踐奠定理論基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服務于改造社會、改造人民思想的目的。這就決定了毛澤東哲學是一種具有強烈政治倫理色彩的哲學。
1.2 毛澤東哲學的倫理本位主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有兩個重要的基礎:小農戶自給自足經濟的生產方式和家庭與國家的融合,即家庭和鄉村的宗法社會政治結構。在此基礎上,必然產生的是以倫理為中心的文化價值體系。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決定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倫理本性。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認識論、本體論和社會發展觀都有一定的倫理傾向。中國崇尚儒學和儒學作為倫理思想。有三個基本觀點。第一,個人和社會整體的最高境界是道德倫理的完善。第二,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途徑是道德秩序的建構。第三,道德人格的培養是人們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基礎。中國哲學思想深受傳統文化中的家庭與民族融合思想的影響。一方面,它肯定了人的道德意志的作用,但也充分體現了對道德人格力量的贊美,但另一方面,它往往過分強調主觀意志的積極運用,主觀判斷而不是客觀存在,從而忽視和違背。客觀規律。毛澤東十分重視人的道德修養,始終強調人的自覺能動性。在客觀實踐中,他不斷地改造主觀世界。在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毛澤東首先著眼于主體結構和認知結構的轉換,不斷提醒和要求全體黨員干部都要學習、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唯物辯證法。他們的目的是改造人。第二,毛澤東重視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主體觀念和情感轉變中對人民群眾的影響。通過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和馬列主義理論的教育、中國人的立場和情感態度,促進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的理論水平,從而為中國人民建立了新的價值體系。第三,在主體的道德意志結構中,毛澤東強調主觀意志的積極運用,它繼承和體現了中國。在傳統哲學中,人的道德意志是可以運用的,從而在加強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人的道德修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倫理規范。
2.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體用不二”方法論
長期以來,中國思想家和哲學家一貫強調本體論和方法論的統一,而不是追求純粹的、純粹的哲學思維。在他們看來,現象與本質、個性和整體之間沒有對抗。他們強調“不可分離的設備”和“不可分割的使用”,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概念。它的主要表現體現在“道”中,它存在于現實生活和人際關系中。在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在認知過程和實踐過程中使用某些世界觀是一種方法。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在方法論上得到了強調。這種方法強調唯物主義世界觀必須轉化為具體的、實際的思維方法和組織方法。這種思想風格不僅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特征,而且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是“體用不二”的精神。
3.毛澤東哲學思想中的民本新思路
毛澤東的哲學思想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民本思想,確立了新的民本思想。這種以人為本的新思維是以群眾路線為中心的唯物史觀。他始終強調:“權力的源泉是人民。”毛澤東始終相信,只要關系到人民的生活,就都是重大問題。只有通過人民和人民的相互支持,他們才能互相幫助,團結起來。革命的勝利、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
總 結
毛澤東始終堅持廣大人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之成為人民自衛和與他人抗爭的有利武器。值得一提的是,毛澤東哲學中的新民本思想不同于傳統的“聽政”和“民本”。傾聽政府和人民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剝削階級的統治,毛澤東的新民本思想是建立在群眾基礎之上的,以人民根本利益是出發,是主動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張珊;楊正杰;王娜;淺談如何毛澤東思想策略制定 [J];黃河科技學院;2017年08期.
[2] 梁紹;黃綺珊;楊娜;淺談毛澤東思想大眾化的歷史經驗研究[J];互聯網作品;201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