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竑羽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盀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德是立身之本、為政之基,黨員領導干部的政德,是社會道德體系建設和評價標準的中控臺,只有充分認識和深入理解政徳的內在含義,在黨員領導干部中根植厚德之風,才能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以明大德為方向,增強黨性修養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明大德是為政的基石。要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位置,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對黨忠誠,在工作中不斷錘煉黨性,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清醒政治頭腦和政治本色。
“守身之大節,不宜以成敗利鈍而少變”,歷史上不乏因忠而名垂青史之人。南宋后期,元軍入主中原。宋恭帝趙顯詔令天下抗敵,文天祥“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后為張弘范所俘,張“以客禮見之”,誘勸其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言辭拒絕:“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被禁三載仍不屈服,元世祖問“汝何愿?”對曰:“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于是“南鄉拜而死”。
對國家忠誠,就是對黨忠誠,“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文天祥在燕京地牢里被羈三年之久,飽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依然“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生死事小,氣節為大。頭顱可斷,信仰不滅。在新時代,共產黨人更要做政治上的堅定者,堅決不做“兩面派”,堅決杜絕“燈下黑”,抵制弄虛作假,抵制阿意取榮;要堅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利益誘惑面前擺正位置,永葆共產黨員的本色;要把對黨絕對忠誠鑄進靈魂、刻在心里、落在行動,加強政治學習的自覺性,加強黨性提升的有效性,加強黨風建設的持續性。
以守公德為準則,強化宗旨意識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笔毓率菫檎哪繕?。要時刻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大力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繼續深入貫徹群眾路線,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多些舍己為人,少些自私自利;多些腳踏實地,少些投機鉆營;多些無私奉獻,少些追名逐利。
“法行民樂,民留任遷。青天之譽,公無愧焉。”一代清官況鐘,為減免蘇州過重的稅負,直言上奏,“仍照舊額征糧,有違恩命,抑且失信于民?!睌荡瘟?,終有所成;他還建立濟農倉,賑濟災民。況鐘“三任蘇州府”的故事廣為流傳,每次要離任時,蘇州城萬人空巷,蘇州百姓2000余人向巡按御史金濂訴說:況知府公正勤廉,奸弊盡革,民賴以安。百姓拒絕朝廷委派的新任知府,張翰等18000多人聯名上書挽留況鐘,更有長洲縣民顧榮等37580余人聯名上書請愿。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心為民自會受萬民愛戴。“況太守,民父母,眾懷恩;回去后,愿復來,養田叟。”況鐘立足于本職,關心百姓生計,彰顯父母官本色。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人民群眾的支持是新時代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最有力、最堅實的保障,如況鐘般心系群眾,為群眾解難事、辦好事,才是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要杜絕形式主義,不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真正把為人民服務落實在行動上;要反對官僚主義,不說空話,不擺門面,講效率,簡程序,一切為了群眾方便;要自覺接受批評,虛心接受意見,改進工作方式,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
以嚴私德為信念,堅守道德底線
“廉者,政之本也?!眹浪降率菫檎臉藴省nI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所賦予的,這是一份責任、一份期盼,更是一份囑托。廉潔自律是從政的底線,秉公用權、謹慎用權、正確用權,是對每一個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
明朝李汰任福建科舉考試主考官之時,當即回絕一考生的請托,揮筆寫下“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的詩句以表心跡。在利益面前,李汰判別是非,抵住誘惑,不忘初心,堅守底線,正是黃金難買清廉心,寫詩拒賄永留名。
李汰身居要職,也能廉潔自守,這是黨員領導干部踐行黨的廉政紀律的一個生動的鏡鑒,是黨員領導干部自我掌控、自我反省、自我約束學習的榜樣。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為官,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管好“家里人”和“身邊人”,拒絕腐化墮落,克己制欲,真正用權力造福人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守住小節方能保全大節,在利益誘惑面前常想李汰“黃金難換腐儒心”,時時告誡,事事反思,處處留心,做到“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的營造,需要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三位一體,相得益彰。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新時代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修好立政德這門新時代的必修課,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華美篇章!
【參考文獻】
[1] 楊伯峻著《論語譯注·為政篇》,中華書局2017年版.
[2] 楊伯峻著《論語譯注·顏淵篇》,中華書局2017年版.
[3] 明·韓雍著《襄毅文集》卷十一《文山先生文集序》,四庫館1868年版.
[4] 《宋史·文天祥傳》,中華書局1999年版.
[5] 漢·馬融著《忠經》,三秦出版社2012年版.
[6] 《尚書·五子之歌》,中華書局2012年版.
[7] 鐘政著《清官況鐘》,江西高校出版社2014年版.
[8] 清·杜文瀾輯《古謠諺》,中華書局1958年版.
[9]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華書局2007年版.
[10] 周勛初《韓非子校注·喻老》,鳳凰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