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國輝 熊翀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免稅清單作為海關管理的重要一環,往往代表著國家重點鼓勵和重點發展產業的政策導向。不同國家根據其發展的需要,針對具備比較優勢的行業往往是鼓勵出口,針對技術欠缺、某些領域生產較為落后的行業往往是鼓勵進口。隨著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充分了解項目所在國的政策導向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免稅清單和國家政策導向,但是整體來說,海關批準的免稅清單涵蓋范圍往往具有圖1所示的幾個特點。
圖1 免稅清單的產業、產品和技術涵蓋范圍的特點
基于上述原則,海關往往會頒布諸如《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又稱“免稅清單”)的文件,針對進口產品予以關稅減免,在越南稱為“Duty Exemption List”(關稅減免清單),在印尼稱為“Master List”(總清單),在以色列稱為“Secretary File”(部長文件)。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免稅清單也并不能夠完全實現免稅,因為在某些符合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或者大型項目中,總有部分設備因為技術含量低、對節約資源、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無助益、項目所在國自己能夠批量生產等原因而不能免稅,項目所在國海外往往會出臺另一部政策《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00年修訂)》(又稱“不予免稅目錄”),將上述部分產品或設備剔除出免稅清單。以我國為例,2000年頒布的免稅清單中涵蓋了28個領域共526種產品、技術及部分基礎設施和服務,然而又在不予免稅目錄中規定了將近1000類產品和設備不予免稅。
同理,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項目所在國海關頒布的免稅清單,還要關注項目所在國海關頒布的不予免稅目錄。
免稅清單針對的往往是建設工程中的永久設備和永久材料,專用工具、備品備件、施工機械、施工設備和臨建設施往往不包括在內,具體適用范圍歸納見表1。
基于上述原則,我國企業在項目所在國海關申報過程中應仔細考慮相應設備和材料的發貨和歸類,將永久設備、材料與施工設備、材料分集裝箱發貨,切勿混在一起或者錯誤歸類,從而導致發生額外的進口關稅。
免稅清單的辦理需要提前策劃和準備,如果初次進入項目所在國,應聘請當地清關代理進行咨詢,將相應資料準備齊當,將相應流程了解清楚,并做好與海關當局召開聽證會的準備。
顧名思義,免稅清單的核心就是工程永久設備和材料清單。在投標期間,投標團隊往往只進行了初設,僅有非常初步的設備清單,而免稅清單往往在項目執行初期就必須辦理完成。在這一階段,申請免稅清單時應注意抓大放小,將項目涉及的各個子系統進行詳細羅列,不要遺漏子系統。在針對具體子系統的某個閥門或者某個傳感器時,將無法確定的設備或者設備型號模糊化,在某個系統下直接列為配件或者輔助設備,如冷卻水系統配件或者冷卻水輔助設備。這樣一來,既能從面上涵蓋整個項目的所有子系統,又能將無法確定的某些設備模糊化,從而加快通過海關的審批。
免稅清單的辦理一般分為兩類:一次性辦理和分批次辦理。越南、巴基斯坦、以色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可以一次性申請整個項目的免稅清單,同時隨著設計的深入和細化,在項目的執行期間,可以針對海關已批復的免稅清單進行修訂(允許修訂時間各個國家規定不一,有的一年,有的半年及以下);部分南美國家如哥斯達黎加海關則要求分批次辦理,需要針對每批發貨的永久設備和物資提前單獨辦理免稅清單。這樣一來,往往造成審批時間過長,貨物抵達后因沒有免稅清單無法入關而滯港。資料提交海關后,我國企業所能做的往往就是等待,等待期間可以通過當地清關代理或者項目業主定期詢問和催促。
在首次申請辦理免稅清單的過程中,除了提供永久設備和材料清單,海關往往還需要以下資料:國家鼓勵發展的項目確認書,企業營業執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海關認為需要補充的其他資料。在海關批準免稅清單后,設備進口時海關往往還需要提供以下資料:免稅申請表,進口設備合同清單,進口設備發票、箱單、提單,進口設備照片、圖樣、產品說明書,特殊情況下海關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資料。
在免稅清單項下進口的永久設備和材料,海關會在項目執行期間進行一定比例的抽檢,比例在2%~5%不等。
在所有免稅清單項下進口的永久設備和材料抵達工地后,項目正式移交業主前,海關往往會組織項目竣工前的工地現場巡查。最終巡查主要有3個目的:第一,確認所有本項目免稅清單項下進口的永久設備和材料確實用在本工程。海關往往會核對設備清單,并針對主體工程進行逐一指認。第二,檢查項目現場、倉庫和出庫記錄,確認我國企業沒有進口超出免稅清單數量范圍的產品,并將其用于向第三方轉讓或者銷售。第三,確認現場所供產品均在“不予免稅目錄”以外,若有發現確系屬于“不予免稅目錄”的產品,將要求項目業主或者中國企業針對該產品補繳關稅。
中國企業在初次進入某國市場時,在辦理免稅清單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諸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鑒于免稅清單的特殊性和申請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建議我國企業在合同談判階段就與業主商定,免稅清單的辦理責任和相關費用均由業主承擔。
在實際項目執行過程中,雖然由業主辦理免稅清單的申請,但是基礎資料(即永久設備和材料清單)仍由承包商提供。在國際項目執行時,往往會發生以下情況:
(1)對永久設備和材料金額預估不足,后期實際進口的永久設備和材料貨值遠超投標金額。
(2)永久設備和材料原產地變化,導致原定于從中國生產的設備必須從其他國家出口。
(3)永久設備和材料清單中的子系統劃分不夠細致,導致個別系統遺漏。
(4)免稅清單項下的永久設備和材料報關環節,由于我國企業報關環節HS編碼歸類錯誤或者其他疏忽,導致發生額外費用。
針對上述常見情況,承包商可以通過合同條款與業主進行協商,認定免稅清單的辦理責任和相關費用均由業主承擔。倘若雙方爭執不下,我國企業可以嘗試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協調解決:
(1)投標階段充分預估永久設備和材料的金額,寧多勿少;倘若預估了足夠的余量后在執行階段仍然超出該預估金額,可以與業主協商,因超出該預估金額部分所引起的相關稅費均由我國企業承擔。
(2)填寫免稅清單項下永久設備和材料原產地時注意保有一定的可選項,如同時列上英國/印度/中國/巴西等國家;倘若考慮了可選項后仍然導致永久設備和材料需要從其他國家采購,則因原產地變化而引起的相關稅費均由我國企業承擔。
(3)充分考慮子系統的全面性,建議在設備和材料清單末尾增加以下備注:“上述設備僅基于現有的初步設計而定,詳細設備清單將根據最終設計圖變化而變化”,這樣一來能大大規避或者減小今后因設計變化而導致設備清單漏項的商務風險。
(4)仔細核對項目所在國HS編碼和其他海關申報表格,盡量減少報關環節HS編碼歸類錯誤或者其他疏忽;若實在無法避免,因為該項錯誤為我國企業自身失誤造成,我國企業可以自己承擔發生的額外稅費。
在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免稅清單作為永久設備和材料進出口的重要一環,對業主和我國承包商的成本來說影響較為顯著。若未充分考慮免稅清單的作用,則往往容易導致我國企業在海外競標過程中報價偏高,從而無法中標。我國企業在投標過程中,應嚴格注意投標項目是否屬于該國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中的項目,區分該國免稅清單所覆蓋的產品范圍,提前做好策劃和準備,按照文中提及的免稅清單辦理流程和所需資料提前做好準備,在免稅清單項下的海關檢查做好資料應對和現場解釋,同時注意在前期合同談判階段將相應的合同責任和費用與業主進行明確劃分。這樣一來,方能確保免稅清單的順利辦理和成功免稅,為我國企業走出國門創造更多的項目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