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翔尹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廣州 510100)
圖書是時代的文化產物,對大眾來說,閱讀新出版的圖書,能獲取新時代的人文風情、科技發展。那么,從哪里能獲取到新出版圖書的資訊,新出版圖書中又有哪些是優質的、適合自己閱讀的呢?不少人會選擇瀏覽購書網站如當當網、卓越亞馬遜。也有不少人選擇查閱讀書網站如豆瓣讀書。還有人喜歡關注概念書店,概念書店注重文化營銷,在售賣圖書的同時也注重文化情懷,經常開展各類新書推薦與導讀活動。還有更多用戶希望能從公共圖書館獲取新書資訊,并享受相應的推薦、導讀與及時借閱服務。但是,目前有部分公共圖書館的新書推薦服務處于被動狀態,新書推薦欄目不及時更新、名為“新書推薦”卻沒有給用戶推薦新書。本文參考讀書網站、網上書店和概念書店新書推薦服務的模式,通過調查國內省級、副省級公共圖書館新書推薦的現狀,分析國內公共圖書新書推薦服務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思路與方法。
筆者分別在CNKI、萬方、維普的主題檢索中輸入“公共圖書館新書推薦”,得到的有效結果分別是2條、2條、3條。白曉菊[1]通過對國內東部地區省級公共圖書館網站新書推薦欄目進行調查,提出了新書推薦服務要從調查讀者需求、完備推薦信息條目和欄目設置要醒目這三個思路去改進。鄭宣輝[2]以福建省公共圖書館為例,提出了新書推薦工作需要推薦好書、最大化運用館舍空間、與閱讀推廣活動相結合、走出圖書館和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思路。謝雙美[3]提出通過開設新書推薦專欄、新書展覽、讀者反饋卡、讀書會等形式開展縣級公共圖書館新書推薦工作。這些研究都歸納了公共圖書館開展新書推薦的一些方法,但沒有對開展的困境與現狀、讀者的閱讀需求、其他圖書推薦機構的先進做法等方面進行較為深入和綜合的分析。
“新書”一詞《漢語詞典》解釋為嶄新的書、剛出版的書(多指初版)、現代著作。筆者瀏覽各大圖書館網站的新書推薦欄目,發現一個突出問題是把新書推薦等同于新到館圖書通報。公共圖書館基于采編流程等原因,部分新出版的圖書不能及時到館與上架也屬正常現象。向用戶通報新上架的圖書,是用戶了解新增館藏的方法之一。但是,要把圖書推薦工作做得細致,讓用戶看得清晰、明白,就需要對推薦圖書的“新舊”類別進行區分推薦。一般來說,按出版時間劃分的圖書推薦可分為“新書推薦”(新出版的圖書推薦)、“經典推薦”(以往出版的圖書推薦)和“專題推薦”(不分出版時間的圖書推薦)。
近年來,隨著電子閱讀率不斷上升,國內公共圖書館在利用數字多媒體平臺推薦新書方面有所突破,如購買超星移動圖書館、云圖有聲數字圖書館等電子書數據庫。但是,各館的紙質新書推薦服務未見多大起色。這是不利于全面提升圖書推薦服務質量的。作為推廣全民閱讀陣地的公共圖書館應發揮新書推薦的主動性,同時充分利用電子書數據商豐富的電子書資源互為補充。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的日益多元化,非公有制企業在文化產業中地位的日趨提升[4],其開展的新書推薦活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選取豆瓣讀書網、當當購書網和西西弗概念書店(西西弗書店以閱讀體驗式書店為主要經營形態,截至2018年2月已在全國擁有近120家實體連鎖書店[5])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歸納了新書推薦服務中需要關注的幾個重點。
當當網有一專欄為“新書熱賣榜”,用戶可以按年、月、周、日來選擇一定時間內熱賣的新書榜,榜中大部分圖書選定時間段為6個月內出版者,少部分為近12個月出版者。豆瓣讀書在主頁顯眼位置設有“新書速遞”專欄,幾乎每日更新,推薦的是近3個月內出版的圖書。西西弗書店每月的新書榜,推薦的是近6個月內出版的圖書。此外,每年年末,它們會推出各自的年度新書榜。
當當網按熱賣指數推薦一定時期內的新書,同時向用戶展示每本書的評論條數和推薦比例,以作為用戶選書參考。豆瓣讀書利用Web2.0技術,關注的重點從資源轉向用戶,呈現出多向信息交流的交互性特點[6]。豆瓣讀書的工作人員團隊依托其讀者互動平臺,推薦獲得專業書評機構肯定、用戶喜愛與好評的新書。西西弗書店組建了其薦書團隊,不同類別的圖書有不同的推薦員,推薦的新書會有推薦員原創的推薦理由。
當當網的新書熱賣榜中,左側一列有43種分類排行,各分類下還有更細的層級分類,用戶可選擇相應的新書熱賣榜。豆瓣讀書將推薦的新書分為虛構類和非虛構類,從書名點擊到單冊信息頁面,可以看到用戶給此書添加的分類標簽。豆瓣的標簽分為文學、流行、文化、生活、經管、科技六大類,每一大類下面還有13-36個小標簽。西西弗書店每月精選10本新書進行推薦,通過其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推薦書單,在每本書的信息條目中列出圖書的類別,如文學、藝術、生活、心靈成長等等。
當當網作為商業購書網站,主要方式是依托網絡平臺編輯圖文并茂的推薦內容,推薦內容分“圖書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在線試讀”五個板塊。豆瓣讀書作為社交網站,主要鼓勵用戶間的分享交流。豆瓣讀書在每本圖書的頁面設置了圖書的短評和書評板塊,用戶可以發表各自原創的評論,也可以對他人的評論進行點贊,獲贊較多的書評會展示靠前供他人閱讀參考。概念書店則結合線上線下的模式,如西西弗書店廣州分店在入口處設新書推薦專區,按不同類別展示推薦的新書,并定期邀請新書作者到店內舉辦新書分享會。
根據上文對新書推薦服務中幾個關注重點的探討,本文將嚴格意義上新書推薦的內涵界定為:新書推薦是指推薦圖書的出版日期(多指初版)在較近一段時間內(一般不超過一年,除了年度新書榜)、經過閱讀推廣主體評選后編制的、具有導讀作用的圖書推薦服務。
新書推薦是圖書推薦的一部分,基于各公共圖書館網站基本都有圖書推薦欄目的現狀,本文選取了全國31個省級(臺灣省、港澳地區除外)、15個副省級的公共圖書館網站的“新書推薦”欄目作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從2月19日到3月7日。通過瀏覽分析,把各館網站的“新書推薦”欄目歸納為五大類。A類:新書推薦,B類:新上架圖書通報,C類:新上架圖書擇優推薦,D類:無效的新書推薦(超過一年不更新、欄目內容空白、沒有新書推薦欄目),E類:網站無法被訪問。上述五種類型的各館個數和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新書推薦”欄目類型統計表
由表1可得,“新書推薦”欄目類型中,占比最高的是D類,有13個館的新書推薦欄目形同虛設。占比排第二的是B類,有11個館把新書推薦欄目用于新上架圖書通報。當中有些館更新間隔時間比較長,一年只更新幾次。占比排第三的是C類,有10個館從新上架的圖書中挑選熱門、好評的圖書用作推薦,這類中的大部分館會優先選擇新出版的圖書。如湖南圖書館,推薦的大部分是新出版的書,偶爾也會有一些較早年份出版的書。占比排第四的A類,有8個公共圖書館提供著嚴格意義上的新書推薦服務。還有4個館因網站維護、服務器不穩定等原因,暫時無法被訪問。
本文選取了在“新書推薦”欄目中提供了嚴格意義上新書推薦服務的8個公共圖書館(以下簡稱調研目標館),通過瀏覽查閱其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電話咨詢館員的方式,將其新書推薦服務模式歸納如下。
(1)網站推薦模式。①在展示方式上,一種是按期數、按年度月份展示,如重慶圖書館可按年和期數選擇;一種則是發布時間倒敘排列,有些館會展示發布時間,也有些館沒展示發布時間,但可根據圖書出版日期推導出其按發布時間倒敘排列。②更新頻率和每次更新本數方面,分期數的、展示發布時間的,統計各館每月更新1-4次不等,每次更新10-30本書不等;沒展示發布時間則難以統計。③推薦信息條目方面,各館大同小異,基本上提供了圖書出版信息、內容簡介與館藏情況。④是否提供圖書分類方面,深圳圖書館在展示系統頁面上實現了按中圖法的類目選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杭州圖書館提供主題類目如文史哲、經管社科等,其他圖書館沒有提供相應的分類參考(只能通過館藏檢索圖書信息)。⑤欄目名稱方面,各館也不盡相同,如新書推薦、新書上架、好書推薦等。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調研目標館網站新書推薦模式
(2)微信公眾平臺推薦模式。調研目標館的微信公眾平臺都開通建設有不同形式的電子書推薦板塊,紙質新書推薦方面有個別館的與網站的同步,如陜西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有和網站內容一致的“新書推薦”板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則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信息推送的方式按期數推薦新書。此外,各館的微信推送都很少有新書導讀活動的相關消息。
(3)館舍推薦模式。通過電話咨詢調研目標館館員,了解的情況為:有 6個館館舍內設有新書推薦專區/專架,有1個館沒有新書推薦專區/專架,有1個館不方便接受電話調研。設有專區/專架的調研目標館都表示,專區/專架上不僅會放置新書推薦的圖書,也會從新到館圖書中擇優上架,有時還會把熱門圖書新版、專題推薦圖書也放置在架上。
(1)網站“新書推薦”欄目類型存在的問題。各公共圖書館對新書推薦的理解存在差異,網站“新書推薦”欄目內容的設置偏向于對新上架圖書的通報,提供嚴格意義上新書推薦服務的館數量偏少,部分館對新書推薦工作不夠重視。
(2)新書推薦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網站方面:推薦時間、圖書分類的展示不夠清晰,更新頻率和每次更新本書缺乏一定的規律。微信公眾平臺方面:對紙質館藏新書的推薦力度不夠,缺少利用微信平臺信息推送功能開展新書推薦的導讀活動。館舍方面:對推薦新書的分類擺放方面不足。
公共圖書館應把新書推薦作為圖書推薦的一項重要內容,提高館員對新書推薦工作的認識,把此項服務落到實處。首先,要及時更新網站新書推薦板塊的內容,最好能做到定期、定量更新。再者,新書推薦應重點突出“新出版”,在開展圖書推薦活動時區分好出版時間,如陜西省圖書館把網站文獻推薦欄目劃分為“新書快遞、專題書目、借閱排行”等板塊。
一是了解大眾閱讀興趣,館員可以通過瀏覽購書網站如當當網、卓越亞馬遜,讀書社群如豆瓣讀書、新京報書評周刊,概念書店如西西弗書店、單向街書店,媒體讀書頻道如新浪、搜狐、鳳凰等的新書好評榜,獲取當下新書熱點。二是了解本地區、本館的用戶閱讀興趣,通過調研等方式了解用戶想要獲取的新書資訊并定期收集讀者對推薦圖書的反饋。如,單向街書店2018年1月份在其微信公眾平臺發起了2017年度讀者最喜愛的20本新書的投票,書店工作人員從2017年“每周新書”中精選出100本圖書,再由讀者投票選出其中20本。三是開發利用圖書館網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新書推薦服務。佘靜濤、劉鋒[7]提出了在0PAC搜索結果中利用RSS通報服務定制感興趣新書資源的具體方法,并將此技術應用在手機上。
提供清晰明了的信息條目,一般包括書名、作者、出版信息、索書號,便于用戶查看和檢索推薦新書的基本信息。在館舍設置專區/專架,制作相應的標識,便于用戶借閱。形成規律地推薦新書,建設平臺整合以往推薦的新書,便于用戶翻找查看以往的推薦。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為重點推薦的新書匹配了館藏二維碼,用戶掃碼可以直接查看館藏狀態;為新書推薦合集也配置了專門的二維碼,讀者掃碼可以查看往期回顧;同時,在館舍內設當期新書推薦專架與往期新書推薦專區,專架/專區有專門的海報與標識,便于讀者借閱。
對推薦的新書進行圖書內容、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方面的導讀,是閱讀指導的一種形式,有利于提升新書推薦服務的品質。導讀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編制每期推薦新書單,由館員編寫導語、圖書簡介、媒體評價、原創書評等,內容深淺由館員根據各館實際情況把握;有條件的館可以開辦讀書分享會,邀請新書作者與讀者進行圖書分享。如,新京報書評周刊由員工撰寫原創性書評對新書進行深入的推薦導讀;而西西弗書店的新書推薦采用了列表式的簡易導讀法,但經常邀請新書作家到全國各分店與讀者開展實地分享交流。
在這個碎片化閱讀、快節奏生活的時代,提供人性化、有溫度的新書推薦服務,是浮躁社會的一劑良藥,對推進全民閱讀有著重要意義。公共圖書館與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利用各自的特點與優勢,為新書推薦服務做了很多的嘗試與努力,而通過相互間的學習、借鑒與補充,將進一步提升新書推薦的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