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 堅持依法治國、推進以德治國,充分發揮兩者相輔相成的合力作用,既是我國的治國傳統,也是現階段我黨的執政理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重大。對此,必須堅定不移的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硬性強制力和道德規范的柔性約束力,從而構建和諧、穩定、文明的現代化社會。文章指出了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對促進兩者融合的可行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有所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 依法治國 以德治國 結合依據 融合方法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是江澤民同志在總結國內外治國經驗,立足于我國發展現狀及發展目標,所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安邦治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更是強調,任何時候都應遵循法律準繩并堅守道德底線,貫徹落實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的治國方略,加快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和思想文明建設,實現兩者功能的相互補充,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強化國家治理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基石。對此,便需要積極探索一條科學路徑,促進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相互融合。
韓非在其作品《韓非子·有度》中指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表明了國家的興衰與法律是否能夠嚴格執行有著密切關系。①而當前我國身處復雜的國際環境,再加上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要想實現“中國夢”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基本原則,加快國家法治化建設進程。
(一)全面深化改革
自改革開放提出以來,我國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無論是各項改革措施的執行與落實,還是各項改革成果的鞏固與強化,都有賴于國家法律法規的制約和管束。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要想推進改革的全面深化,規范市場秩序、保證市場的穩定運行,便需要加快法律體系建設,根據市場發展形勢及改革需求,盡快出臺并完善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提高經濟市場的法治化、制度化程度,按照市場規律配置各類資源。以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員工持股為例,為避免非法集資、非法融資行為的發生,應通過法律條例對此做出具體規定,明確員工持股條件。
(二)提高決策科學化
一個國家是否能夠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與政策是否科學、可行有著緊密聯系,為了減少并避免失誤或者錯誤現象,防止異變的發生,便必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為決策的制定提供法律支持,并起到政治約束作用,進而才能確保決策的精準性、科學性及可行性,并保證決策在實施過程中不會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真正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去。只有以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基礎保障,才能制定更加科學的決策,有效避免了決策異變問題,對各項工作及建設活動的開展起到了更好的指導作用②。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夢”是國家民族的復興之路、夢想之路,不僅與國家的繁榮富強息息相關,而且還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中國夢是人民夢,每個人都享有共同出彩、夢想成真,以及與祖國一同成長和進步的機會,進而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在這過程中,還面臨著較多社會問題,這就需要利用法治手段加以解決,只有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打破各種利益藩籬,才能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使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機會,解決社會沖突和社會矛盾,進而使社會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發展景象。③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是在總結歷史經驗、結合時代發展過程中提出的治國方略,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現實層面,都有著可靠依據。
(一)理論依據
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道德規范,兩者在多個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前者對個人的權利和義務都做出了明確規定,而后者只是在個體應盡義務方面做出了強調;在對人的行為加以約束時,法律的執行需要依靠法治部門,而道德的落實則有賴于個體的責任心、榮辱感等;來自于法律層面的懲罰,不涉及到犯罪行為人的思想,而道德層面上的評價,則會將人的思想意識、行為動機考慮在內④。同時,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道德規范,存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緊密關系,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基石,而法律對德治起到了支持作用,無論是原則還是目的,兩者都是相同的,在內容方面相互吸收、在功能方面相互補充,并且在調整過程中,大致方向基本都是相同的。只有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并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才能強化國民法治意識和道德素質,構建和諧、穩定、文明的現代化社會。
(二)現實依據
從現實層面來講,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的依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既要求交易雙方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又需要做到誠實守信,保持良好市場信譽,而這都是建立在法治與德治相統一的基礎上的。并且,只有同步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和思想文明建設,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在加快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法律條例可以明確權責與義務,保護民眾合法權益,而道德規范則能夠提高民眾思想覺悟,培養其社會責任心和時代使命感,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第三,在調整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過程中,法律和道德是最為主要的方式,兩者分別具備硬性強制力和柔性約束力功能,一內一外、相輔相成,只有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才能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實保障④。第四,就當前我國基本發展情況來看,坑蒙拐騙、搶劫走私等社會治安問題,以及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等廉政問題仍然屢見不鮮,要想減少這些現象的發生,不僅僅要充分利用法律武器進行嚴厲打擊,而且還需要注重思想道德建設,實現兩者的協調統一,進而才能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健康發展。
從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兩個層面來看,促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兩者有機融合是切實可行的,同時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舉措,對此必須從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采取科學、有效的融合方法。
(一)注重發揮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的合力作用
要想實現法治與德治相融合,便需要科學辯證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過程中,形成治國合力,進而才能充分發揮兩者相輔相成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應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規范并約束個人或組織團體的行為。國家應立足于社會現狀,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現階段發展目標,針對比較突出的社會矛盾及問題,盡快出臺配套法律法規,或者對原有法律條例做出調整和改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在法律層面上確保道德秩序的形成。另一方面,應加快道德建設,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自我約束力⑥。大力弘揚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公民道德修養,樹立社會公德,才會主動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為法治精神提供滋養的土壤,使人們從內心上認同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在體現出其權威性的同時,還能降低法治成本。
(二)自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緊密結合
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的重要意義,將兩者緊密結合并在具體行動中落實到位。首先,應加快國家立法進程,結合市場經濟體制特點,建立與其相配套的法律體系,對于一些基本且重要的道德規范,應盡快以法律條例形式將其呈現出來,加以嚴格規范并進行強制約束。其次,應從道德規范層面考慮,建立一套完善的體系,既要以法律法規作為基準,不能違背立法宗旨、不可偏離正確方向,又要保證與法律體系之間的協調統一,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市場經濟發展。另外,要加大法律及道德宣傳力度,強化民眾的法治意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民眾的道德素質,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自覺履行各項義務,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并加大執法力度,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懲治違法行為和不道德行為。
(三)總結教訓,借鑒經驗,與時俱進
在推進國家法治和德治相互融合過程中,不僅要善于總結歷史教訓、借鑒成功經驗,做到取長補短,同時還要堅持與時俱進,從當前時代背景下出發,通過不斷優化和調整,促進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相互融合,使其保持持久生命力和旺盛發展力。實際實施過程中,應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于人類歷史上關于法治、德治治國經驗進行詳細總結,汲取其中的精華、剔除其中的糟粕,將優良的文明成果加以充分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鑒歷史經驗時,無論是西方的法治體制,還是我國的傳統思想,均不可完全照搬硬套,必須立足于時代背景和社會現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賦予原有法制、德治理念時代特點,豐富其內涵和基礎理論,在不斷創新過程中完善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制度和模式,為構建和諧穩定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堅實保障。
(四)抓黨員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的素養水平
對于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來講,應將黨員干部作為重點對象,提高其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發揮其在社會上的模范帶頭和先鋒示范作用,有利于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互融合的實現。各地黨員干部應堅定政治信念,積極學習黨的先進思想和政策方針,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發揚奉獻和犧牲精神,堅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并以國家的法律法規作為行為準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應從基本環節入手,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依法行使權力、做到大公無私,在工作過程中服從大局,發揚艱苦奮斗奮斗精神,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處世端正、辦公廉潔,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國家的治理是一項艱巨且復雜的工程,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及各行各業,而僅僅依靠依法治國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其與以德治國有效結合,才是興邦安國之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國無德不興”,脫離了道德的法治只能是一廂情愿的囈語,難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同時也違背了以往的治國之道。在新的發展時期,要想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國、強國,便需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從我國基本國情及社會現狀出發,促進兩者的相互融合,實現兩者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注釋:
①郭廣銀.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內在統一.唯實.2015(4).4-6.
②林金生.新形勢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再探.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6(1).55-57.
③雒樹剛.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4(11).18-21.
④李慎明.準確理解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相互關系.中國人大.2017(10).23-25.
⑤吳紅博.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1).16-20.
⑥楊海青、周洪因.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中文信息.2015(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