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可
摘 要 當今時代是一個資源共享的信息時代。資源共享擴大了人們信息接收的途徑,方便了人們的學習研究和生活娛樂。但與此同時,一些盜版的影視作品卻利用資源共享平臺在用戶之間廣為傳播,給版權者造成了極大的財產損失。文章將從影視作品版權保護在資源共享中所受到的挑戰出發,通過對影視作品資源共享行為的法律分析,研究其版權保護的對策。
關鍵詞 影視作品 資源共享 版權保護 利益平衡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資源共享時代下,人們的信息接收渠道趨向網絡化、數字化和多元化,其中發展最為迅猛的便是通過資源共享平臺來獲取和保存信息。當然,這種獲取資源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信息交流以及學習研究,但與此同時,隨著資源共享平臺的不斷發展以及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也不可避免地涌現出了一些版權保護受到挑戰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影視領域的版權保護問題,一些盜版的影視資源憑借資源共享平臺在用戶之間廣為傳播,給版權者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一方面依賴于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而產生,另一方面,侵權內容不易檢索和發現的特點、民眾版權保護意識的淡薄以及有關部門的疏于監管等因素又加劇了其嚴重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第三條明確規定了影視作品屬于著作權法所保護的客體。所謂影視作品版權,是指影視制品作者以及通過繪畫、拍攝等手段創作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權利。①《著作權法》第十五條規定,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攝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制作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制片者享有。電影、電視、錄像作品中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②由此看來,影視作品著作權包含的范圍較為廣泛,主要包括作者對影視作品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依據《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定,人身權主要包括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等各項權利;財產權主要包括基于作品的發行、利用、銷售等而產生的發行權、復制權、改編權、放映權、展覽權等權利。
(一)影視作品版權保護屢受挑戰
自資源共享成為市場經濟下的一種潮流以來,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盜版的影視作品通過資源共享平臺廣為傳播,這些平臺集中于各種云盤以及微信、微博公眾號等,給作品版權者造成了極大的損害。2016年10月20日360云盤宣布停止個人云盤服務更是將這一問題推向了公眾輿論風口。對此種關閉行為,360公司給出的原因是:隨著云平臺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一些用戶利用360云盤存儲傳播盜版文件或淫穢色情信息牟利等違法犯罪行為頻繁發生。③由于云盤存儲具有管理的復雜性、用戶空間的私密性等特點,相關平臺面臨巨大的管理和安全風險。繼此之后,國內便掀起了一陣網盤關閉潮,像迅雷快盤、UC網盤、金山快盤、微云中轉站、新浪微盤等幾家用戶量較大的云盤企業陸續宣布停止個人存儲服務。這陣關閉潮便是影視作品版權保護受到挑戰的一個側面的反映。但問題的關鍵并不是不法分子利用資源共享平臺侵犯影視作品版權,因為這種行為顯然屬于侵權行為,而是在于造成版權者損失的普通用戶者之間資源共享的行為是否應當界定為侵權行為,以及若界定為侵權行為應當如何確定責任主體以及追究相關責任。
(二)當前保護措施的分析
在互聯網信息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利用資源共享平臺侵犯影視資源版權的問題層出不窮。基于此,2015年10月,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于規范網盤服務版權秩序的通知》,此通知對網盤服務商的版權保護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各網盤服務商相繼進行了整改工作。例如,百度網盤對權利人投訴的涉嫌侵權的17多萬條鏈接予以快速處理;新浪微盤審核并刪除了約2.1萬條侵權內容,關閉了網頁端和移動端的視頻在線播放功能,并停止了網頁端大于100M文件的保存與下載,等等。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措施有力地保護了影視作品版權,使得當下嚴重的版權侵犯問題有所緩解,但由于用戶數量的龐大以及網絡數據的復雜性,平臺監管工作的難度與成本都十分巨大,再加上政策風險,使得一眾資源共享平臺都紛紛關閉。關閉資源共享平臺的對策的確能夠消除通過平臺分享資源的版權侵害行為,但我們應當思考的是,怎樣能夠更好地協調用戶與版權者之間的利益,從而使用戶在分享資源、促進信息交流與學習研究的同時保護版權者的合法利益。
(一)行為的定性分析
對于不法分子利用云平臺上傳或分享影視作品資源牟利的行為的定性比較容易,此種行為侵犯了版權者的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以及獲得報酬的權利,是一種典型的侵害版權的行為;而對于普通用戶之間僅僅是為了交流與共享的行為的法律性質有兩種觀點,是否屬于侵權行為是這兩種觀點的分歧。觀點一主要認為用戶之間共享資源用于交流研究的行為不屬于侵權行為,而屬于《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合理使用的范疇。《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④根據此條規定,用戶為了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可以使用影視作品版權者的作品并且不經其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而觀點二認為,盡管《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將為個人學習研究等使用他人作品劃入合理使用的范疇,但事實上此種行為卻造成了版權者的損害。比如說在一部電影上映期間,各種盜版資源通過平臺分享給用戶使得該電影的票房遭到損失,網絡平臺自制劇資源的共享導致該平臺的播放量下降,這些都會極大地損害版權人的合法利益。用戶雖然在分享該資源時不具有主觀上侵害他人版權的故意或者是牟利的目的,但卻不能排除其存在間接故意或過失的情形。并且,此種行為在客觀上的確造成了實際的損害結果。從這一層面上來說,這種資源共享的行為確實屬于侵權行為。此外,也不能僅僅憑借第二十二條所涵蓋的幾種具體行為來確定某一行為是否屬于合理使用。關于判斷某一行為是否為合理使用,還需考察該使用行為的效果是否影響了版權作品的潛在市場和價值,也就是說,不論使用目的是否為營利,只要影響了被使用之版權作品的潛在市場和價值,這種使用就是不合理的。該項標準是判斷合理使用時應當重點考察的標準。綜上所述,觀點二相比于觀點一更為合理,更有利于保護版權者的利益。
(二)侵權責任的分配
那么,對于共享盜版影視資源造成版權者損失的這種行為究竟應當由誰來承擔責任呢?是由上傳或分享該資源的用戶來承擔,還是由云服務平臺來承擔?本人認為,由云服務平臺承擔主要責任,特殊情況下由用戶承擔責任的做法更為合適。首先,用戶個人身份難以查證,且分享人數量眾多,影響范圍廣,責任承擔難以落到實處;其次,云服務平臺在用戶分享資源的過程中雖未直接獲益,但卻因為可以儲存盜版資源而潛在地增加了用戶,擴大了市場,從這一層面以及更好的保護版權者利益的角度出發,也應該要求平臺承擔更多的責任。當然,并不是所有情形下平臺都必須承擔責任。《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二條便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不承擔賠償責任所應具備的條件。⑤同時,該條例第二十三條還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按照條例規定立即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若網絡服務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也就是說,若云服務提供商能夠證明已經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技術措施,并且建立了完善的“通知-刪除”機制,仍難以發現云平臺用戶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以及難以對侵權行為作出及時、有效的響應,及時阻止侵權內容的出現和傳播,那么在此種情況下,可以認為云服務提供商已經盡到了作為網絡空間服務提供者須承擔的注意義務,應當認定其不具有過錯。因此,云服務提供商承擔的應是合理注意義務,對于云平臺上盜版影視資源共享行為侵害知識產權的現象,應該抱有合理的預期,適用合理的標準。一方面云服務提供商等應當采取積極的措施,在合理的注意范圍內防范侵權的產生;另一方面,也不應對云平臺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施加零容忍的責任機制,而應該將其責任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一)國內對策
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云服務市場發展極為迅速,然而由于云平臺本身的空間私密性、可分享性、侵權內容不易檢索和發現等特點,聚合鏈接、網盤分享、破壞技術措施等新的盜版方式不斷出現,影視行業版權糾紛頻發,侵權案件數量明顯增加。
1. 國家對策
為了應對這一現象,2017年7月25日,國家版權局、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和公安部在京聯合召開“劍網2017”專項行動通氣會,宣布啟動“劍網2017”專項行動。而此項行動的宗旨就是維護良好的網絡版權秩序,并把影視作品版權保護列入專項行動主要任務,擬定了集中整治三方面工作:一是針對互聯網,嚴厲打擊各類網站和利用網盤分享、聚合盜鏈、應用程序、微博微信、論壇社區等方式傳播盜版影視作品的行為;二是針對傳統院線,嚴厲打擊未經權利人許可在影院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并在網絡上公開傳播的行為;三是結合總局正在開展的規范點播影院、點播院線的工作,通過版權監管在片源采購、內容存儲、傳播使用等方面確保實現電影作品的合法有序傳播。⑥
2. 企業對策
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百度網盤便采取了多重措施以打擊盜版資源共享的行為。首先,在監管力度上,百度網盤成立了專項小組負責審批版權相關資質以及處理審批通過的盜版侵權文件;其次,百度網盤不斷開發新的技術手段持續對盜版問題進行處理;再次,在產品端,百度網盤增加了明顯的用戶舉報入口,如用戶反饋首頁以及外鏈分享右上角等。此外,為了方便版權機構第一時間對侵權內容進行舉報,百度網盤還專門設立了綠色通道,便于百科相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獲取舉報信息并及時處理。⑦
(二)國外經驗借鑒
除此之外,國外對于打擊網上盜版的措施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比如,英國政府與Google,微軟,Bing,和英國唱片公司(BPI)等簽署了一份“自愿行為守則”,該守則旨在確保違規網站在搜索結果中被降級,使英國網民們在尋找音樂、電影或直播足球視頻時將被引導至合法提供商的正版鏈接,而不是盜版網站。
美國全國失蹤與受虐兒童服務中心(NCMEC)為了打擊兒童色情圖片在網絡上的傳播,委托微軟與達特茅斯學院開發出了一款用于掃描非法圖像的工具——PhotoDNA, NCMEC借助這款工具對網上反復傳播的16000個圖像文件進行標記,并將其發給云服務提供商,云服務提供商利用這些標記對用戶文件進行掃描。⑧這一經驗給予我們啟發:云服務提供商也可以利用類似的工具來過濾盜版等其他非法內容。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在文件進入云盤和離開云盤時,利用文件標記大致確定其內容,從而利用這兩次機會來發現和過濾非法內容。
總之,為了打擊盜版,保護版權就關停了云盤,這也只能治標不治本,未必就能絕對性地打擊盜版,反而會影響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盜版的流通手段多種多樣,并不僅僅依靠云盤,如果沒有相匹配的法律法規,以及配套懲處制度,就算關停了所有的云盤,盜版也依然會繼續存在。由此看來,我們有必要開發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防范侵權的技術手段以更好地進行監管工作,同時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良好協作與密切配合對于打擊侵權行為也是十分關鍵的。版權產業應當加強合作,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利用版權調解機制化解版權糾紛,遏制利用網絡云存儲空間侵權盜版的勢頭。
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的確給版權保護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這其中影響范圍廣,受眾數量多,監管難度大的典型便是云服務平臺盜版影視資源共享的問題。面對這一難以解決的問題,許多云平臺采取了關閉措施,然而,如何實現影視作品資源共享與其版權保護之間的利益平衡才是我們當下所需要關注的重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明確責任主體以及主體之間責任的分配,從而更好地保障版權者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求企業在合理范圍內承擔侵權責任并主動承擔維護知識產權的社會責任。同時,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有必要加強技術力量的投入,開發出適合自己的防范侵權的技術手段以便更好地進行監管工作,從而在維護版權者合法利益的同時支持用戶合法的資源共享行為,實現資源共享與版權保護之間的利益平衡。
注釋:
①趙凱利、王勇.路漫漫其修遠,影視版權保護需努力——以“于正侵權案”看中國影視劇市場版權保護問題.安徽文學.2016(8)(總第397期).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5條.
③陳玉峰.360云盤關閉 侵權盜版風險或將殺死網盤.財經雜志.2016-10-22.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22條.
⑤該條規定了五項條件:(一)明確標示該信息存儲空間是為服務對象所提供,并公開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名稱、聯系人、網絡地址;(二)未改變服務對象所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三)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服務對象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侵權;(四)未從服務對象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中直接獲得經濟利益;(五)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后,根據本條例規定刪除權利人認為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
⑥人民網.“劍網2017”專項行動: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版權環境.2017年7月27日.
⑦中國新聞網.百度網盤多重手段打擊盜版維護知識產權.2017年3月15日.
⑧財經網.國內網盤紛紛倒下 國外網盤如何控制盜版和色情?.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