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芬
摘 要 警察權力的腐敗是指公安干警濫用警察的特殊權力為個人謀利或為達個人非法目的而實施的各種行為,其本質特征就是以權謀私、唯利是圖。警察權力腐敗的表現大致有貪污賄賂、權錢交易、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警察權力腐敗嚴重化的原因主要有:社會監督機制的弱化,法律規定不夠完善,警察待遇不高,警察職業道德嚴重缺失等。防治警察權力腐敗的對策主要有:在全社會對警察權形成監督機制下,完善和健全國家法律,提高警察待遇和職業道德感,依法治警,加強監督,嚴懲腐敗。
關鍵詞 警察權力 權力腐敗 公安機關 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有句名言:權力一定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權力的強制性、擴張性和侵略性等屬性決定了對權力必須加以有效的制約和監督。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人民警察的權力,或曰公安機關的權力,是警察法學領域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人民警察的權力來自人民,屬于人民。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權力一說是這樣定義的:權力是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行為使另一個人或者其他許多人的行為發生改變的一種關系。腐敗,原意是指物質的腐爛。《漢書·食貨志》上說“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引申為思想陳舊、行為作風墮落。②其實質就是公共權力的非公共運用或者說權力的異化。西方一政治學家也曾說過:“所謂腐敗是指國家官員為了謀取個人私利而違反公認準則的行為”。
權力腐敗是指權力主體非法行使權力,謀取私利,給國家和公民的利益造成一定危害的行為。嚴格講,權力腐敗并不等同于我們通常所講的腐敗。權力腐敗的主體必然是掌握著一定權力的個人或組織;權力腐敗是仗侍、使用手中的權力,并將權力作為工具而進行的;權力腐敗的社會危害性也遠遠大于非權力腐敗。③權力腐敗實質就是指公共權力違背權力主體——人民的意志的行為。
我國人民警察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它的權力指的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所賦有的一系列符合國家法律的行政和刑事權力。但是,本文討論的警察權力就是指公安機關的警察權力即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享有的治安行政權、刑事執法權和部分刑罰執行權等。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警察權力的腐敗是指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濫用警察為個人或他人謀利而實施的各種不作為或者亂行為的行為,其本質特征就是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公安干警的權力在國家權力體系中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因為公安機關在某種程度上作為國家的暴力機器,其權力的使用范圍廣泛、強制性極大,它既有對人身自由的限制權力也有對財產的處置權力,具體表現為可以限制或剝奪公民的人身自由,甚至剝奪人的生命權利,還可以對公民的財產進行查封、扣押、凍結,甚至沒收等。因此,必須把警察的權力置于陽光下,同時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警察權力的特殊性決定著警察權力一旦腐敗將給社會和政府以及人民造成不可預想的嚴重性和破壞性。
(一)警察權力腐敗的主要表現
1.貪污賄賂犯罪時有發生。這幾年,黨中央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打擊和治理貪污賄賂現象,貪污腐敗滋生、蔓延的勢頭在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在公安民警隊伍中,仍然存在著個別的害群之馬。一方面,貪污賄賂吞噬著社會的財富,破壞著社會管理秩序和行使權力的公正原則,另一方面,也嚴重損害了人民警察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動搖國家政權賴以鞏固的根基。
2.公私不分,濫用職權。受人情事故的影響,為了所謂的酒肉朋友關系、老鄉關系、親情關系而越權處置、濫用職權或者默許縱容,不予作為。具體表現的形式有非法干預插手經濟糾紛案件,跑風、漏風或者直接通風報信、泄露內部工作機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在打擊力度上,有的地方降格處理,該移送的不移送,甚至將刑事案件降格為治安案件處理,將一些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都做取保處理,造成打擊不力,處理不當的現象。
3.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為了獲得金錢而濫用警察權力,將權力商品化、市場化。這類警察腐敗的手法和表現雖然多種多樣、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即唯利是圖、以權謀私,是最直接、最令百姓深惡痛絕的腐敗表現形式。可以說,金錢是容易讓人民警察迷失自我的催化劑,權錢交易的大案要案,占警察權力腐敗案件總數的比例一直較高。
4.徇私枉法行為愈演愈烈。有的公安民警違規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有的違法竊取、泄露公安信息;有的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不負責任,致使在押犯罪嫌疑人脫逃或者死亡;有的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嫌疑人不追究或者輕處理;有的為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或制造假證甚至毀滅證據;還有的干脆教唆犯罪分子如何與執法部門對抗,甚至不惜與犯罪分子沆瀣一氣,共同犯罪。
(二)警察權力腐敗現象的成因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公安機關民警權力腐敗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監督機制不夠。第一,對于公安機關的職權和執法監督部門盡管有人大、紀委、公安內部警務督察、人民檢察院,甚至國家剛剛成立的監察委員會,但是這些有監督職能的機構都很難深入到公安機關的內部事務中,對公安機關內部的業務監督也缺乏一定的專業水平。第二,沒有切實發揮好人民群眾的監督,人民群眾有效性監督少,一般停留在了解公安機關的一般的工作上,反映公安權力和公安隊伍執法上的問題則缺少更深層次的監督。另外,盡管部分人民群眾提出了批評、意見、建議,但由于沒有與有關監督職能部門形成合力,權威性和嚴肅性往往不夠。
2.法律規定不夠完善。目前,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加強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對公安機關警察權力的腐敗起到了一定的震懾和打擊作用。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監察范圍針對的是所有公職人員,對人民警察違法的法律規定還是過于籠統,界限太過模糊。關于人民警察的法律規定,就算早已制定的《人民警察法》,里面的內容也不夠細化,過于寬泛,而且也沒有詳細的司法解釋。另外,公安機關內部也有一些條列和規章制度,但對于違反這些條例沒有詳細的懲罰措施,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效力不高。
3.待遇偏低,薪資不對稱。警察的工資盡管近幾年有所提高,但與所付出的辛苦不成正比,警察住宿條件普遍偏差。我們都知道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艱苦性,警察經常晝夜加班加點地工作已成常事,警察承擔的家庭義務少,平時對家庭成員的照料和子女教育的關心不夠,還要面對住房條件差,贍養老人、配偶就業、子女上學、就業等諸多實際問題。這就使得一些定力不夠強的警察萌生了用手中的權力來謀取一些物質以補償個人和家庭的想法,進而導致警察權力腐敗。
4.職業道德感缺失。有一部分人進入警察隊伍,是認為公安的權力大,有一定的灰色收入或者隱性收人,容易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物質財富,缺乏起碼的警察職業道德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定位錯誤,奉行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還有一部分人剛開始是好的,可是后來定力不夠,意志力不夠堅強,喪失了對物質利誘的警惕,喪失了精神上的追求。
(一)全社會對警察權形成監督機制④
警察權監督,就是對警察權運行情況進行監察和督促,以防止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行為的發生。為防止公安隊伍中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權力腐敗現象,必須構建好三級網絡監督體系。
一是公安機關內部建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強化并完善其職能權力。完善內部督察機構,特別是在基層公安機關,督察部門只有幾個民警,而監督對象卻是好幾百人,所以在規模上可探索把紀檢組和警務督察人員的職能和職權進一步明確,而不是簡單地成立一個紀檢組的機構,應探索紀檢組和督察機構人員上實現有效銜接,發揮督察機構形成一定的規模。
二是采取多種形式接受群眾監督,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 社會公眾特別是當事人參與警察權的監督具有很多優點,他們往往是利益關系人,會更加關注警察權運作的合法性和準確性,引導其參與監督效果會更好。另外,針對群眾監督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不夠的現象,要發揮好人大代表的作用。人大代表對政府有提出建議權和質詢權,正確引導群眾對公安權力方面更深入和層次上的監督。
三是通過一些新聞媒介、自媒體等形式加大輿論監督的力度。新聞媒介方面對一些警察權力腐敗的現象要及時報導,提高透明度,在輿論上監督起到實實在在的效果。但在運用這一形式達到監督警察權的行使時,要注意把握力度,不能讓新聞媒介干擾司法權力的行使。在自媒體方面,發揮群眾監督的力量也離不開自媒體的幫助,但是,如何使用好這類信息監督警察的權力也需要我們法律進一步的規范和探索。
(二)健全和完善警察的法制體系
一是要加快警察立法步伐。必須盡快制定相應的針對公安違法以及辦案過程中出現紕漏的法律措施,比如《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黨風廉政責任制》、《群眾舉報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制度,同時要抓緊做好與《人民警察法》相配套規定的起草工作,制定可操作的有效實施辦法。
(三)提高警察福利待遇
高待遇不僅可以把高素質的人才留住,也可以提供警察自覺抵制腐敗的能力。因此,從優待警的落實就必須提高警察的工資待遇、生活待遇,提供醫療保險和廉價住房,改善警察住房條件,增強警察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對警察的家屬也要從優擁戴,幫助解決好子女上學問題,對一些在公安內部外界人員能夠勝任的就業崗位也應優先考慮警察的子女、配偶,從根本上保障警察的生活條件,特別是一些都在基層機關的“雙警家庭”,組織更應該考慮家庭實際困難,至少要保證其中的一個不在最艱苦的崗位,要解決警察的后顧之憂,使警察增強在物質誘惑面前的自覺抵制能力,減少其為了個人和家庭利益而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權力腐敗機會。
(四)加強警察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警察隊伍整體素質
一是嚴格把好進人關,加強隊伍建設。隊伍建設的基礎就是進人,每年公安都會招一批新的政法干警進入公安隊伍,所以嚴把進人關就是隊伍建設的關鍵。在新形勢下,應該把品德高尚放在與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下,不讓有劣跡的人抓住關系網的紐帶混入警察隊伍中間,嚴把政治審核關,寧缺毋濫,始終保持隊伍的純潔性和整體戰斗力。
二是必須要把公安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提高整體素質的核心靠教育。雖然現在每年公安隊伍的整體文化素質都在提高,但是具有公安專業性的人才還是遠遠不夠。各級各地警校的建立必須與當下的實際執法環境和警務實踐相結合,在提高專業警務技能的同時,還要深化對干警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提高干警的法律意識和執法水平,培養一批思想政治忠誠可靠、業務水平過硬、國家利益至上的警察隊伍。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只有全社會對警察權形成監督機制、健全和完善警察的法制體系、提高警察福利待遇、加強警察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多角度、全方位有效防范警察權力腐敗。.
注釋:
①[法]孟德斯鳩著.論法的精神.轉引自法學教材編輯部.西方法律思想史編寫組.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252.
②漢語辭海.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636.
③李建國.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主辦.2000.2。
④張文顯.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14.
參考文獻:
[1]鄒波.腐敗成因及我國反腐敗的措施與對策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2]李忠信.公安執法焦點透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
[3]趙可.國外及港澳臺警察隊伍廉政建設.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
[4]李文燕、左堅衛.警察執法與人權保障.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5]高德原、周永玲、杜晉豐.警察倫理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