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芊霖 張龍
[摘 要] 隨著資源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煤炭企業選擇綠色轉型,既履行了社會責任,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煤炭企業綠色發展的相關理論研究,依據煤炭行業特征,結合DPSIR生態環境模型,從“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五個維度構建煤炭企業綠色轉型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 DPSIR模型;煤炭企業;綠色轉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04
[中圖分類號] F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1- 0010- 02
0 引 言
煤炭是我國目前的主要能源之一,在煤炭開發與煤炭企業經營中出現諸多問題:首先是資源總量減少,人均可采儲量下降,資源采出率低,資源浪費嚴重;其次是煤炭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大,煤炭開采引發水資源污染、廢氣排放、煤矸石廢料積存、地表塌陷等,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而后續治理并沒有跟進[1]。因此煤炭企業綠色化的程度,對于我國能源經濟增長、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都具有重要影響。“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收”這一舊的生產模式已不適應當代人對于“綠色”的追求。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五大發展理念: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此次位列五個發展之一,是把綠色發展提到了一個新高度,也為我國煤炭企業轉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充分展現了國家對煤炭企業綠色發展的迫切需求和高度重視。
1 綠色轉型內涵及研究現狀
綠色轉型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由于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等問題的頻發,國外逐漸重視資源型產業向綠色轉型的研究,并針對特殊案例進行宏觀政策方面的研究[2]?!熬G色”發展的實質是以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的重點在于,在不危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尋求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發展行為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發展途徑。煤炭企業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企業從經營活動中獲利,同時又能保護生態環境。我國煤炭企業綠色轉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生產、經營等環節的戰略變革,Nataraja等(2011)[3]指出,發展中國家企業可以繞過高污染、低效率的生產技術,轉向發展綠色低碳技術。企業通過改造和再造兩方面來實現綠色轉型,滿足當代人們對于資源環境的需要。李夢彤 等(2014)[4]認為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與生態環境保護融合在一起的企業發展理念轉變,更利于企業長遠的發展,綠色理念滲入企業資源開發利用環節,推動循環經濟模式的轉變,實現資源開發的經濟、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
2 煤炭企業DPSIR模型構建
2.1 DPSIR模型基本原理
DPSIR是OECD在1993年提出的,隨后在相關研究和政策制定方面得到了推廣。DPSIR模型結合了DSR和PSR的特點,并且有效地反映各子系統之間的因果關系。它由動力、壓力、狀態、影響力和響應(Driving forces-Pressures-States-Impacts-Responses)等5個方面相結合組成,可以反映評估對象和自然環境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正被廣泛地應用在可持續發展尤其是水資源、生態安全評估等研究中[5]??梢钥闯?,作為環境發展長期驅動力的社會、經濟等因素將對環境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壓力作用,從而導致環境狀況的變化,影響甚至威脅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這些變化和對環境狀況的影響迫使人們對此做出合理的響應,而這些響應措施反過來又會對社會、經濟等因素產生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并改變環境。DPSIR模型實現了資源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從而促進資源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2.2 煤炭企業DPSIR模型的改進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將DPSIR模型應用到具體實證研究中,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改進,但目前仍主要應用于資源或生態環境系統,用于企業層面的研究尚不多見[6]。改進后的DPSIR模型應用到煤炭企業中,5類指標完整地體現了煤炭企業綠色轉型的綜合情況,更能夠揭示潛在的“驅動力”給生態環境造成“壓力”,引起企業生產、生態資源環境“狀態”的改變,進而“影響”社會經濟活動,最終促使一系列“響應”舉措的產生。這一完整的因果鏈為煤炭企業綠色轉型問題評價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诖?,本文從綠色經營活動出發,提出適合煤炭企業綠色轉型評價的DPSIR模型框架。改進后模型見圖1。
3 煤炭企業綠色轉型問題指標構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煤炭企業為研究對象,具體闡述DPSIR模型在煤炭企業綠色轉型問題上的具體應用,基于DPSIR模型的煤炭企業綠色轉型評價指標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具體分析如下。
3.1 驅動力分析
驅動力是企業改變環境和資源變化的動力來源。驅動力指標(D)主要包括企業的盈利能力指標和綠色發展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可以用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增長率來衡量,因為企業發展是以盈利為前提的,追求經濟效益、股東財富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對盈利的需求越高,驅動力就越強。同時,還必須考慮綠色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影響,通過技術進步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污染排放來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其次,政府通過增加環保項目支出來促進企業進行綠色低碳模式上的轉型也是需考慮的因素。
3.2 壓力分析
與驅動力相比,壓力對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往往呈現顯性的影響,驅動力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產生作用,導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變化。企業壓力指標(P)包括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兩類。資源消耗壓力指標包括單位營業利潤資源消耗率和單位收入材料消耗率,生態環境壓力指標包括礦區沉陷率、工業用電總量、煤矸石排放量、CO2排放總量、SO2排放總量和廢水排放總量,這些指標可以直接反映企業創造利潤會產生多少“三廢”和消耗多少的資源和能源。
3.3 狀態分析
狀態是指目前企業經營對生產地區環境都造成了影響,是“驅動力”和“壓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學兩類狀態。物理類指標包括礦區地面沉降情況、植被覆蓋變化情況等內容,化學類包括酸雨降落、空氣污染情況等。在驅動力指標與壓力指標的共同作用下,狀態指標(S)用于描述企業礦區生態環境在前述的驅動力和壓力作用之下的各種狀態,具體包括:礦區植被覆蓋率、萬噸煤沉陷率、空氣質量良好天數。
3.4 影響分析
影響是指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最終結果,與狀態指標相比,影響指標更體現動態的變化。影響指標由社會經濟和資源環境兩類構成,在狀態指標的作用下,企業的經營行為會給當地社會經濟帶來影響,如地表沉陷導致的當地居民受災。影響指標(I)具體內容為:受災人口、搬遷居民安置率、環保成本增加率。
3.5 響應分析
響應(R)是企業為了適應或是預防生態環境狀態的改變,減弱、改善環境系統的改變對人企業發展的影響而采取的積極的措施。其中經濟響應主要是指采取的宏觀管理措施,包括增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受災居民的安置費等。環境響應包括土地復墾率、綠化覆蓋度、煤矸石綜合利用率、粉煤灰及爐渣綜合利用率、脫硫石綜合利用率、廢水凈化率、化學需氧去除率、噪聲治理投入。企業響應指標衡量企業投入的效果,R&D;資金投入、安全生產活動資金投入、安全培訓期數、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本安體系一級達標單位個數。
4 結 語
DPSIR模型為綜合分析煤炭企業綠色轉型活動的因果關聯提供了基本的框架,通過闡釋“是什么、為何發生、如何預防”的因果關系,使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更為靈活簡單,從而提高構建評價體系的效率。目前仍需深入研究的是運用恰當的、符合煤炭企業特點的賦權方法來對評價指標進行賦權,識別煤炭企業綠色轉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資源、環境因素,促進煤炭企業的綠色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祁和剛,辛耀旭,張忠溫.大型煤炭礦區綠色開發的實踐與思考[J].煤炭科學技術,2014,42(1):5-8.
[2]Pearce D, Turner K. Economics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J]. Plant Physiology,1989,62(5):573-576.
[3]Nataraja N U,Gujja B.Green Economy:Policy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Current Science, 2011, 100(7):961-962.
[4]李夢彤,王悅.煤炭企業實施綠色經營系統的困境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4(22):93-94.
[5]孫麗文,曹璐,呂靜韋.基于DPSIR模型的工業綠色轉型評價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7(4):120-127.
[6]湯健,鄧文偉.基于DPSIR模型的資源型企業環境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17(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