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爛番茄
世界杯都只用四年,這部續集,卻讓全世界等了超過3屆世界杯的時間。
第一部上映的時候,漫威第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鋼鐵俠》連劇本都沒開始寫。但這部動畫超級英雄電影,已經一口氣砍下6.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外加收獲一座小金人。
什么電影,該猜出來了吧,皮克斯第20部動畫——《超人總動員2》。
一出場,就憑借約1.8億美元的開畫成績打破了2016年《海底總動員2》1.35億的票房紀錄,成為開畫成績最高的動畫電影。
北美口碑也爆裂,爛番茄直接亮出了94%的新鮮度,一向嚴格的Metacritic給出了80分。綜合口碑不輸第一部。
但在中國市場,皮克斯電影依舊走得有些坎坷,即使有前任光環,首日票房,不過3100萬而已,要創造《尋夢環游記》的票房奇跡,很難。
口碑,也有點小詭異。一方面豆瓣評分8.4贏過第一部的7.8,但另一方面,認為影片皮克斯的魂沒了,只剩迪士尼的聲音,不在少數。
這部當年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在這個超級英雄泛濫的時代,到底還行不行?
我的答案是:這部續集的確是比不上當年那部再造皮克斯巔峰的天才電影了呀,但就算打不贏自己的前任,它依然是最牛的超級英雄電影。
簡單來說,這是個超人夫妻交換角色的故事:上半部,是超人老爸回家做家庭主父被熊孩子欺負得想哭,下半部,是彈力女超人聯合酷冰俠大戰邪惡反派,拯救世界并解除超級英雄禁令的故事。
故事和第一部幾乎無縫對接,仿佛14年,只是睡了個午覺的工夫。
要說和第一部的區別,可能是——這家人更慘了?一家人不被允許使用超能力,因為上部結尾房子被砸個稀爛,全家人已經淪落到了住汽車旅館的地步。
所以,這是一部反映超級英雄蝸居生活的社會現實主義大片?當然,不是。
一個靠信息技術發家的美國土豪,為了表達著對超級英雄的崇敬,主動找上超人一家,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前提是,要求退隱多年的彈力女超人站出來打擊犯罪。
其實呢,就是充當新一代超級英雄代言人。這個代言人必須形象更完美,性格更討喜,更討大眾的歡心,最重要的是少搞點破壞。于是經過大數據統計,破壞性更小、親和度更高的超人媽媽被他們推到前臺,超人爸爸卻被推到后臺去了。
經過一番討論,媽媽出來賺錢養家,爸爸負責貌美如花——啊不,是留在家里照顧孩子。
超級英雄只是外殼,家庭元素才是這部動畫的核心。
主角最后是怎么打敗反派的呢?不是靠超人爸爸或者超人媽媽,而是整個家庭。媽媽爸爸是超人,叛逆期青春期的孩子也是超人。無論怎樣難搞的反派,終究是以家庭的力量將其擊敗。
每個人都是超人,這才是核心主旨。
電影里,還放入了對現代媒體的反思,反派的最大的能力,就是可以用電視信號讓人失去理智。這難道不就是對這個電腦、手機霸屏時代的最大反諷?
還有對女性主義的反思,但這種反思,可不是簡單的女權主義。
劇情真正的重點,不是變男主外女主內為女主外男主內,而是將重點放在職業女性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關系,以及“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模式下,男性成員如何進行心理調整上。
正是在凄慘的帶孩子的過程中,超人爸爸才真正理解彈力女超人,做到了感同身受。電影不僅讓觀眾看到女性的成長,還有男性在身份變化與女性一同完成的成長。
電影也延續了對超級英雄的反思,反派之所以變成反派,是因為壞蛋出現后,她爸爸不把妻子帶到安全屋,反而向超級英雄求救,最終悲劇收場。因此反派想要殺死所有的超級英雄。
這背后當然是一種偏執,但超級英雄到底帶來了安全,還是帶來了新的不安全,就不值得反思嗎?
沒有錯,比起《超人總動員》的石破天驚,這部故事、技術、主題表現處處在水準之上的經典續集終究還是單薄了些。
但作為一部超級英雄動畫電影,集合了動作、冒險、家庭、喜劇和懸疑類型元素,依然保持著極高的制作水準和皮克斯一貫的反思性,這種對手藝的堅持,正是大多數國產片壓根就做不到的。
就像即使片中的超級英雄偶有失手,但世界依然需要超級英雄一樣,就算皮克斯的續集總是不如第一集好看,就算主流觀眾已經熟悉了超級英雄類型的所有套路,但像《超人總動員2》這樣的電影,依然意味著品質保障。
編輯/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