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剛華
在城市的市容管理與執法隊伍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用腳“丈量”著城市街道的每一寸地磚,以春風化雨的勸導,用潤物無聲的說服,讓“門前三包”的法規真正落到實地,造福漳州市民。這樣的法規出臺已在這個花樣漳州落地快一年了,讓我們一起回眸,一起銘記……
2017年4月26日經漳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這個規定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漳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一號)。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漳州市在獲得行使地方立法權之后,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制定了首部實體性的地方法規——《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并獲得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為了這部地方性法規的誕生,漳州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召開調研論證會18次,征求到1048條意見和建議。《規定》的出臺,凝聚著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智慧,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出臺后有位人大代表感慨地總結道:這次的《規定》突出管用實在。重在解決我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缺失“法”的制約,立足于解決當下的問題,將“門前三包”的責任具體化、標準化,并對違規行為設定了相應的行政處罰,是一部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接地氣”的地方性法規。
模擬,從八月一日開始
“為了更好地實施這部法規,讓沿街商家、廣大群眾有個適應期,我們提前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模擬執法。”一位薌城區分管市容管理的領導這樣向筆者說道。
也正因為出于市情和民意的考量,有關部門統一定調:從2017年8月1日起,以主城區南昌路(東起龍文區的龍江中路,西至薌城區的鐘法路)先行先試,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門前三包”首部實體地方法的模擬執法行動,即采取邊實施、邊宣傳的方式,對違法行為只勸導、不處罰,并對影響市容秩序和環境衛生的違法現象進行綜合整治。對違反《規定》的行為及時制止并落實整改。 為了讓漳州市民與沿街商家有個心理“調試期”,市城管執法局人員發放印有“門前三包”宣傳口號的購物袋、手搖扇等宣傳品3000份,積極與移動公司合作,開展6666份的“你答題,我送流量”的普法宣傳活動,在漳州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開辟“門前三包”專欄,如“門前三包?記錄薄”“門前三包你我他”等欄目。各縣(市、區)電視節目也紛紛行動起來,比如龍文區新聞中心發布“門前三包紅黑榜”,東山縣在《十分關注》電視欄目滾動宣傳法規解讀。同時各地通過微信公眾號、上街發放宣傳材料和開展進校園進社區等多種活動方式,發放宣傳單160061份,懸掛標語橫幅781條,出動宣傳車2245車。把主城區的法規實施氛圍推向高潮。
如果要說這一個月模擬執法行動的首個第一,那應該是8月9日開出的“第一張警示單”,南昌路是漳州市區較為繁華的中心街道,沿街有密集的高檔服裝店和品牌餐飲店。當事者是南昌路一家有機魚店,當時這家店的店外懸掛打折攬客的廣告布條,巡邏到此的薌城城管隊員根據《規定》中第九條的第二和第三款,開出新法頒布后的首張模擬“罰單”——“門前三包”責任警示單。在這張警示單頁上,不僅詳細列出了《規定》中有關廣告設置、機動車停放、垃圾處理、綠化維護等商家需履行的多項責任要求,指明了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還將《規定》完整法條制作成二維碼,市民只需掃描即可了解有關信息。“盡管在模擬執法期間只勸導、不處罰,但我的心情卻和收到真罰單一樣沉重。”當事店鋪業主林先生感慨地說,整改好后,他表示要抓緊時間學習“門前三包”相關法律知識,只有這樣才會在新法正式實施時,不會收到真罰單。
勸導,恰似春風拂面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面貌,猶如人的臉面,需要精心護理,才能煥發出光彩,展現出源于自我的精氣神。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隨著漳州古城對外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慕名來到這座千年古城旅游休閑。近年來漳州每年都是全省GDP增幅最快的城市,是一個活力與魅力共存的美麗城市。
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主干道的臨街兩側樓房首層密布各色店面,古城里阡陌小巷也都小店經營,生機與繁榮的千年古城為外地游客與市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讓這座三線城市的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管理帶來了不少挑戰。這座城市的居民們有隨地停車與街邊流動小販“交流”的習慣,他們只需用腳點地便與小販“砍價”起來,這本是小家碧玉般老城里便利生活的一景,但這種普遍存在的“便利”購物心態,或許多少助長了老城里商鋪的占道經營、隨意懸掛擺放等現象的滋長,也影響了城市整體形象與品位的提升。
因此,在城市市容管理中,柔性勸導,用真誠換真心,讓店家規范經營成了城市和諧管理主要手段。也涌現了不少精彩鏡頭,讓我們一起來回眸……
鏡頭一:“雞蛋情緣”。在龍文區榮昌路,有位大嗓門的老大爺,平日里家里散養了不少雞,當吃不完土雞蛋湊足到一定數量,這位大爺推個自行車就上街賣雞蛋,老大爺一不小心也成了“占道經營”的商販。而這個地段剛好是龍文區城管執法局步文中隊隊長彭紅星管轄范圍,老大爺的“占道”還真被他們現場“逮”到了幾回。了解到實情的彭紅星并未將老人“一趕了之”,知道賣雞蛋已經成了老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他計上心來,每次遇上老人載著雞蛋出門時都是按時價全部買下所有雞蛋,既滿足了老人的成就感,同時也將老人的“占道經營”消滅在萌芽狀態。
鏡頭二:“女子小分隊”。2017年9月以來華安縣城的鬧市街區,走來了一支颯爽英姿的市容管理女子小分隊,這是一支年輕且新組建的隊伍,她們承擔起縣城主干道的“門前三包”巡查糾正角色,因為是城市的主要街區,縣城的主要一線品牌服裝都集中在此。店家每到換季時節總要加大清倉力度,于是把促銷服裝擺上店外成了某些商家的營銷“必殺技”。為了確保公正執法,隊長小蔡與小分隊成員總是及時趕來“捧場”,她們以女性特有的審美觀念,既肯定了服裝樣式的新穎與實惠,同時也不失時機地把“門前三包”的法規宣傳到位。店家總能愉快地配合,及時將促銷商品撤回店內。
鏡頭三:“街長巡街”。嚴街長又出來“巡街”了,嚴淑芬是藍田鎮毅陽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漳華東路毅陽社區段“街長”,這位負責“門前三包”一線“街長”已經養成平時上下班繞社區走一圈的習慣。嚴街長在平時的巡查中若遇上店鋪裝修,便會多個心眼及時告知物業公司,聯合物業公司上門宣傳,建筑垃圾放在店門口既不衛生更不安全。從利己與安全的角度做工作讓店家主動把裝修垃圾擺放到指定地方。實踐證明,只要把政策和切身利益宣講勸導到位,有些問題便迎刃而解。
創新,盡顯“門前三包”新思維
在漳州市區的一些單位,下班前同事之間常問的一句口頭禪便是“今晚你搶到了嗎?”他們到底在搶什么?難道是微信里同事群里的紅包?不,他們在“爭搶”今晚的上街巡防任務。這些巡防任務是通過一個叫“薌里薌親”的平臺發布的。“薌里薌親”是漳州市發動公眾參與的一款用于城市市容和巡防的APP平臺,這是一項把“門前三包”等多項工作綜合于一身的綜治措施,這一軟件上線后,有越來越多的機關干部和廣大市民主動加入到平安志愿者的隊伍中來。云霄縣城管局以此為契機,組織參加巡防的志愿者一起上街巡邏,勸導沿路商家做好“門前三包”工作。在巡防中,既有定人定線的群防任務;又有可以自由選擇路線的“我要巡邏”,這兩種模式打破了地域界限,真正讓群眾參與到城市市容管理的大舞臺,讓“門前三包”的糾錯真正實現“無死角”。
創新工作新方式,全市在城市執法中推出了“一二三”執法新模式。即一次勸告、二次警告、三次執法。長泰縣堅持教育引導,做到了“三個上百”,即每天清理臨時攤點上百,規范店面經營上百,糾正車輛亂停放上百。并設置了宣教室,對首次輕微的市容違法行為人不予處罰,而是組織觀看教育宣傳片。對于累教不改的行為人則采取懲治處罰手段不放松。長泰縣城管局對龍津商業廣場及其周邊路段的沿街商戶的廣告設置進行專項整治。經過調查摸底,制定了“一店一招”的設置標準,對不符合設置標準的進店入戶做商戶的宣傳工作,并開具限期整改通知書,引導商戶自行整改。對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組織了拆除和清理工作。長泰城監大隊執法隊員集中力量對違建物較多的錦江路違規搭建的建(構)筑物進行了統一拆除,共拆除“水叮當”等違規門前搭建14處。
敢于亮劍應是城管人的精神和底氣。2018年3月12日,薌城城管新橋中隊執法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轄區一家日用品店違反《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要求,私自占用人行道擺放物品經營,嚴重妨礙群眾通行,執法人員現場開具《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并現場糾正了該違法行為。但在隨后的工作當中,執法隊員幾次發現該經營戶并未悔改,仍舊在人行道上擺放物品。針對這種屢勸不改的違法現象,3月23日,在又一次發現該店占道經營后,執法人員采取立案查處。3月26日,該經營戶到執法中隊接受詢問,在進行現場勘驗調查、清理后,執法隊員依據《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第十八條第一款“違反規定超出門窗、外墻經營的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的規定,對該案件實行頂格處理,處罰款人民幣二千元整,并對當事人進行宣傳教育和法規學習教育。
“一張藍圖繪到底,腳踏實地持續干。”以漳州首部實體性的地方法規作為城市管理的藍圖坐標,以漳州城管人的鐵肩擔起文明管理的道義,我們深信城市環境整潔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