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初鳴
福建省的第二大河流九龍江源自閩西南,繞過高山,越過丘陵,川流不息,奔騰向前,在閩東南沖積成一片約600平方公里的平原,這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公元686年,陳元光請示獲準建立漳州,開始時州治設在漳江畔,100年后即公元786年州治移到漳州平原九龍江下游的北岸。從此這里成為漳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沿續1200多年沒有再改變。這是一片鳥語花香的土地,這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深深眷戀這片土地,無比熱愛這個城市,以滿腔的熱情守望自己共同家園。無論是在市城管執法局采訪,還是在市區大街小巷穿行,我們都會感受到這一點。
城市管理部門是具體實施城市管理的工作部門,對守望我們共同的家園“守土有責”。然而,光有城管部門來維護我們的共同家園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門聯合行動。這就是“部門齊聯動”提法的由來。
立法:奠定聯動的依據
“部門齊聯動”并不是一個新口號。市城管執法局作為具體實施城市管理執法的市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負責全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的監督管理、教育培訓、考核獎罰和組織協調工作。兩區執法局則具體行使市容環境衛生、市政、城市綠化管理、環境保護(社會噪聲、工地噪聲、油煙污染)、工商(流動商販)、公安交通(路沿石以上人行道車輛亂停車)、交通(人力三輪車、摩托車、殘疾人代步車非法運營)等部分或全部的行政處罰權。這是機構設置所決定的行政職能。他們作為城市管理者,從2006年10月城管執法局成立那天起就認識到,管好城市,守望家園,需要“多方參與”,需要“齊抓共管”。
市城管執法局提出,要管好市容,就要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讓沿街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一起承擔起“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然而,開始時,他們只能與有關部門配合,與沿街單位和商家簽訂“門前三包”協議書,并向他們發放告知書、提示卡。但在法治社會,在一切都講究依法的時代,這樣做法律約束力顯然是不夠的。“社會總動員,部門齊聯動”必須奠定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城管部門等待這一天,城市居民等待這一天。
很快,機遇來了!
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完成《立法法》實施15年來的首次修改,賦予設區市地方立法權,可針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7月18日,福建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漳州等七個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決定》,決定漳州等七個設區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自決定公布之日起,可以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這為城市管理增強法律效力帶來了機遇。漳州市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就是有關城市管理的。2017年4月26日漳州首部實體性地方法規《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經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5月25日經福建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批準,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共二十四條,其中第五條規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環境保護、工商、食品藥品監管、公安、財政、衛生和計劃生育、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的實施工作。”法規還明確了縣(市、區),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以及村(居)民委員會各級應承擔的責任,為部門聯動提供法律依據。
市城管執法局為牽頭部門,住建、環保、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各履其責,并發揮聯動作用。“社會總動員,部門齊聯動”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了,因而實施起來就更加順理成章,暢通無阻了。這是值得城管部門、全市民眾歡呼慶祝的“漳州首法”!
宣傳:凝聚聯動的共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實施需要全社會的共識,而共識需要深入動員和廣泛宣傳,這樣,“部門齊聯動”才不會成為空洞的口號。2017年7月13日,市政府召開《漳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實施動員大會,市委書記、市長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都在動員會上講話。市和縣(市、區)兩級的黨政、人大、政協,市直有關部門的領導都參加了動員會。
緊接著,市里又召開宣傳座談會,市領導在座談會上講話,市委宣傳部長和法制辦、文明辦、城管局、教育局、司法局、住建局、公安局、工商局、環保局、文廣新局等有關部門領導都參加會議。一場轟轟烈烈的宣傳活動在全市展開了。市城管執法局制作4萬份手搖扇和2萬份購物袋的宣傳品,分發至各縣(市、區)。與移動公司合作,開展6666份的“答題送流量”活動,教育宣傳覆蓋全市。閩南日報、漳州電視臺、漳州人民廣播電臺等主流媒體都加入到這場大動員、大宣傳中。2017年9月1日,閩南日報開辟大聯版,宣傳城市管理法規的實施。漳州三大地方媒體都開辟專欄,“喜曬好經驗,憂曝差行為”,共刊播出184條相關報道。
與此同時,各縣(市、區)城管部門還通過微信公眾號、上街宣傳、開展進校園進社區進單位等多種活動方式,發放宣傳單252146份,出動宣傳車6187車次,發表宣傳信息1285條,大大提升了全社會的認知程度。
東山縣市容管理處為引導市民積極主動參與城市管理,打造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管理平臺,聯合西埔鎮、白石等四個社區舉辦以“文明城市我建設,門前三包我參與”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宣傳活動設在街心公園,通過懸掛橫幅、設置展板,發放宣傳手冊、宣傳品、設立宣傳咨詢臺等形式,向市民全面介紹“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有關規定、獎罰措施等知識。現場共計發放宣傳手冊800余套、宣傳品500余份,接受咨詢達900人次。這次活動提高了群眾知曉率,營造了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濃厚氛圍。

龍文區在萬達廣場、福隆城、小港北路開展“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實施宣傳活動。宣傳活動現場通過有獎問答、法律咨詢、進店入戶宣傳等形式,共計發放宣傳單6000余份、手冊2000本,進一步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切實營造了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濃厚氛圍。
組織:形成聯動的局面
“部門齊聯動”不是九龍治水,結果誰也沒管。聯合行動要有人主管,有人牽頭。市政府成立了以張慧德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成員包括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效能辦、住建局、城管局、環保局、工商局等 16個部門,各縣(市、區)也都相應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
市城管執法局作為主管部門,在“聯動”中主動履職、牽頭抓總,調整內設機構,組建城管科,賦以新職能,同步調整局領導班子分工,專門安排一名局領導主抓主管;業務科室人員從全局骨干中擇優選配3名科級和7名科員,組成一支強有力團隊,承擔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任務。
“打鐵還要自身硬”。牽頭組織實施要先打造、修煉自己。市城管執法局對內以城管科人員為培訓對象,開展法規學習、專題培訓、座談討論等活動,達到“懂得指導、懂得監督、懂得考評”的標準,成為骨干力量、行家里手。對外以縣級直接參與實施工作的重點群體為對象,2017年8月18日,對縣級分管領導、法制骨干和主城區鎮街分管領導、模擬試點村居負責人近70人進行首期培訓。結合全市城管執法隊伍輪訓,從8月21日開始,先后舉辦三期培訓班,共對全市各部門549人進行專業培訓,為全面實施準備了強有力的人員隊伍。
接著就是劃分責任范圍,明確責任要求,建立工作網絡格局。全市劃定11個責任區,面積287.21平方公里;梳理299條主次干道列入管理范圍,全長436公里;開展責任人摸底累計41419名;開通投訴電話和微信公眾號24個;開展主次干道達標街創建活動,達到逐步推進、全域達標的目標;制定考核評價辦法并納入縣級績效考評范疇;建立“街長制”管理即每條主次干道都實行“一街一長”制。
為了抓好實施,薌城區城管執法局實施精細化市容管理,上街糾正違法行為,開具“違法行為警示告知單”,凈化了市容市貌。有市民反映,在人行道上、停車位上經常看到隨意停放著的電動車、自行車,甚至一些小攤販占道經營,還有商家私自用地鎖、鐵鏈、錐形筒或者石頭、花盆來圈占停車位、妨礙交通。薌城區城管執法局針對占道經營和占道停放現象,聯手交警大隊進行整治,共同制定整治方案,在騰飛路、大通北路等重點路段開展車載占道流動經營、車輛占道停放聯合整治,清理違規占道的非機動車,同時對商家、攤販進行宣傳教育,及時搬離占道物品及車輛。已累計勸離占道、占位自行車、電動車140余部,清理僵尸車13部,占道物品893個,拖離占道非機動車231輛次,使城區道路更加通暢。
南靖縣城管局聯合有關部門,開展整治行動,主要對縣城中山北路和江濱路段沿街占道經營、店外經營、亂丟垃圾雜物、亂吊掛等行為進行了治理,督促商家及時整改到位,對拒不整改的商家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認識,自覺整改,取得顯著效果。長泰縣各部門都動起來了:交警大隊定期開展停車位違占專項整治,規范道路交通秩序;環保局開展餐飲油煙專項整治;教育局開展校園周邊市容秩序整治。各部門都動起來,還怕市容市貌不整潔嗎?!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市累計開展整治行動899次,整治占道經營26066起,車輛違停45763起,規范、糾正違反法規規定行為21834起。2018年以來圍繞“十大主題整治”,全市整治“牛皮癬”46811處、廣告招牌4310塊、圈占車位4532處、門前搭建2445起、遮陽雨篷5579處、占道經營44596起、車輛違停32747起、箱體美化177個、空中三線100處、油煙噪音2827起。數字是枯燥的,但最能說明問題。各部門在“門前三包”實施中主動作為,發揮聯動作用。
如今,您走在漳州的大街小巷,看到那整潔的市容、清爽的路面、鮮明的標志、亮麗的廣告、蔥蘢的樹木、盛開的鮮花,一定會感受到漳州這顆海峽西岸璀璨明珠的魅力,一定會感受到“部門齊聯動”的成效。
檢查:抓出聯動的成效
“聯動”好不好,關鍵看成效。這就需要嚴格細致的檢查考評,通過檢查考評檢驗實施成效,表彰先進,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吸取教訓,以達到更佳成效。
早在“漳州首法”實施開始前,市政府辦在相關工作安排的通知里就明確提出要“制定考核辦法”。這是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寫在市政府辦的紅頭文件里頭,不能不引起各級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緊接著,9月22日市政府辦印發了“門前三包”考核評價辦法,明確了考評原則、考評指標、考評實施。各縣(市、區)高度重視,相應出臺了考評辦法。
為考評工作在全市穩步推開,市城管執法局按照“不通知、不派車、不接待、不休息、不固定、不草率、不說情、不丟失”等“八不”要求,對各縣(市、區)進行考評。目前,已開展考評4次,印發考評通報4份。各縣(市、區)針對考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提升。
東山縣為進一步推進責任區車輛停放規范化管理,聯合公安等部門開展車輛違停專項整治。一是智能監管提升效率,充分發揮數字城管信息平臺作用,利用“互聯網+”進一步對車輛停車秩序進行日常監管,對停車行為和地點等信息進行有效管控,及時與交警部門對接,協調和解決車輛管理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二是白天夜晚無縫對接,對聚福文化街、旅游商城、中興廣場等車庫設置少,人流量較聚集的區域進行重點整治;將“門前三包”責任區域劃分為6個片區,責任到人,實行網格化巡查監督;女子中隊分組錯時交叉巡邏,保證違停車輛管理零縫隙;西埔中隊晚上輪班對重要節點的違停車輛進行整治實現白天夜晚準確對接,整治無時差。三是對屢勸不改者嚴厲處罰,新配備“門前三包”巡邏車6部,執法記錄儀20部,對人行道以及重點路面屢勸不改的車輛進行拍照、取證、貼單,并錄入市交通違法管理系統,強力整治擠占人行道的違停車輛,平均每月拍照取證違章小車800余輛,規范、勸導車輛停放1500余起。
云霄縣城管局聯合交警、交通部門,對轄區內的僵尸車及占道違停車輛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聯合執法前,城管部門執法人員對縣城各大街小巷的公共車位、人行通道、消防通道的“僵尸車”及惡意占用停車位進行排查。同時,發放告知單責令車主限期將車輛自行移走,否則執法人員將對車輛進行依法處理。交警部門還提示:如果車輛已無使用價值或需要報廢的,機動車所有人可將車輛交由有資質的汽車回收公司回收,并到車管所辦理車輛注銷登記。在整治過程中,首先對違停車主進行勸導教育,糾正違停行為,其次對故意占用公共停車位和拒不改正的車輛則進行拖離。
縣(市、區)也定期不定期開展檢查考評。龍文區在2017年第一次考評中,分五個檢查小組,從區政府辦、區效能辦、區文明辦、區城管執法局、區市場監督局、區教育局、區城建局抽人組成。區效能辦負責檢查各鎮(開發區)“門前三包”工作開展總體情況;區文明辦負責各區直機關及下屬單位落實“門前三包”工作情況;區教育局負責各中小學校落實“門前三包”情況檢查及學校開展“門前三包”法規學習情況;區城建局負責區各建設工地落實“門前三包”規定情況;區城管執法局主要檢查沿街店面、各物業服務公司落實“門前三包”法規情況。檢查后及時肯定成績,指出問題,促進全區城管工作的進一步提升、完善。
走在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一條標語:“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說實在,過去我看到這條標語總覺得那是很平常的宣傳口號,不會在內心激起任何波瀾。通過到市城管執法局的多次采訪和深入了解,如今我再看到這條標語,感覺就大不相同了。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珍愛自己的家園,為了守望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城管執法部門和社會各部門已經做了那么多工作,現在還在繼續為此奉獻智慧和力量。而我們作為生活在共同家園的每一分子又該為我們共同家園做些什么?“守望共同家園”的強烈責任意識不由自主地在心靈深處升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