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磊
摘 要:隨著洱海水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過度利用,導致洱海生態環境遭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最后導致負外部效應的產生,所以從根本上分析洱海環境治理問題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意義。需要按照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立足于洱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情況,準確定位那部分可以資借鑒的、成功的經驗教訓,需要從根本上按照實際的標準,爭取提升政府的決策力度以及決策水平,最大程度的降低行政的總成本,準確定位一些列有效的、科學治理決策,所以,對于洱海環境治理問題的決策思考具有非常顯著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洱海;環境治理;決策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2-0003-01
1 前言
本次研究立足于洱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總結目前洱海生態環境為什么會受到這么大規模的干擾以及破壞,主要開始于經濟社會發展逆向化的“大躍進”時代以及“文化大革命”時期,之后在粗放經營時期實現了非常強的加重,粗放經營時期指的是計劃經濟體制跟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時期。分析目前的實際情況得到,經濟體制和時代發展是開發利用洱海水資源的重要環節,同時經濟體制和時代發展還是治理整頓洱海周圍環境的重要環節[1]。在上述的基礎上,時代的發展嚴重制約著洱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并且影響到后期的政策措施的制定。所以需要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要指導力量,立足于目前洱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歷史情況,準確定位一些科學的、有效的經驗教訓,促使洱海及其周邊地區人、洱海與自然之間實現和諧的、有效的發展。
2 洱海環境治理問題決策的分析
2.1 強化執法的權威性,最大程度的降低專項治理及運行成本
在一定的時期之內,調查研究累積起來的某些社會經濟問題,在實施集中治理的過程中,需要綜合實施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方法。在短期內,這一系列方法可以取得非常顯著的整治效果,所以,集中治理是政府部門非常常用的一種工作方法[2]。但是,在實施專項治理的過程中,會明顯增加的運行成本。當地州市兩級政府實施了“雙取消”工程以及“三退三還”工程,包括退耕還林治理、退塘還湖治理以及退房還濕地治理。非常的聲勢浩大,并且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這一系列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施,當地州市兩級政府先后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其中資金達到383多萬元,網箱養魚設施取消1萬多箱。對于“三退三還”工程的實施,也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達到了4400所萬元,有效的實施“雙取消”工程以及“三退三還”工程,有效的保護了洱海[3]。
2.2 立法水平需提升,防止經濟發展走上依法污染
在20世紀80年代末完成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的制定,當代政治、當代經濟體制導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受到不可避免的影響,在匆忙中首先公布實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還受到社會環保意識與環保手段等方面的影響。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的調整方法來說,主要使用的是肯定性法律措施、鼓勵性法律措施、獎勵性法律措施以及倡導激勵性法律措施等,直接導致強制措施、約束措施的有效使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后期接受了兩次修訂,第一次在1998年;第二次在2004年,兩次修訂說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自身存在明顯的不成熟情況,并且還存在立法質量方面的問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對于管理和建設洱海制定了一定的原則方針,嚴格要求實施統一的規劃、針對保護治理、合理的開發、綜合的利用,但是,對于洱海水面發展養殖業等方面的政策明顯存在使用缺失。鼓勵全民一起參與進去。但是在進行洱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會導致人們的利益嚴重趨向于追逐側面行為[4]。在法律的范圍內許可網箱養魚、機動漁船,所以,其存在會直接造成洱海水質出現嚴重的污染跟惡化。最后直接影響到洱海,導致其逐漸走向了被依法污染的趨勢。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政府為廣大民眾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方面的法定職能,最后促使地方社會經濟的有效發展,這是一種典型的執政理念,同時還是一種有效的執政要求。政府部門正確政府職能職責是影響科學履行有效的運作的基礎,同時還受到制定和實施環境保護政策等方面的影響。在“市場失靈”彌補的過程中,與此同時,各級政府需要從根本上重視“政府失靈”等方面的問題,之后影響到預防措施的制定。
2.3 重視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導向存在方向性錯誤
該部分以洱海網箱養魚工程為分析案例。在1984年初期,大理市洱海管理局派人去學網箱養魚新技術,主要在昆明滇池地區學習,還有一部分人去江蘇太湖學習,之后在海濱各村按實際情況進行了相應的網箱養魚試驗工作。與此同時,在分析技術試驗實際需要的基礎上,如果條件允許,那么就應該加大力度不斷的鼓勵進行網箱內養鴨子的操作,因為養鴨子會產生鴨糞,這部分鴨糞可以促使水肥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加,可以有利于后期農植戶進行養魚。發展到1987年中期,在農牧漁業廳的支持下,當地洱海管理局開始實施大范圍的網箱養魚工作,逐漸實現了網箱養魚的有效推廣,已經達到了50.00畝,最后達到畝產3千多公斤。最后還大面積的推廣網箱養魚技術,并且還實現了引進太湖銀魚的了力度,迅速增加了洱海機動漁船的數量,發展到1995年后期,已經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洱海機動漁船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了5千多艘。《洱海灘地保護管理辦法》開始頒布實施在1992年,同期還頒布實施了《洱海管理條例》,于是對于開挖魚塘活動開始廣泛發動,要求在最近的2~3年時間內完成“三個千畝”養殖示范區的構建,完成了湖濱區魚塘基本格局的有效構建。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洱海治理的過程中,不管是實施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專項治理措施,都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政績”,但是,不管是怎樣的工程,那么運行成本就會非常的高。其中并沒有包括巨額的沉沒成本,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對人民都是非常沉重的壓力,最后為“政績”作出最終買單的還是老百姓部分。所以,會不可避免的導致“官民沖突”問題以及”干群關系緊張”問題的出現。在對上級經驗型決策管理體制依附的過程中,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因為權力的存在會導致“在正確領導下”損失的衍生,依附上級經驗型決策管理體制可以很好的減少上述問題,并且還可以促使未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向于可持續發展方向。其實這是目前洱海環境問題產生以及洱海環境問題治理進程中需要從根本上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張璐晶.洱海水環境治理PPP項目背景:洱海環境壓力巨大,本級政府財力有限[J].中國經濟周刊,2016,(20):18-19.
[2]張璐晶.洱海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實施:社會資本方幫政府節省約6億元,縮短工期6個月[J].中國經濟周刊,2016,(20):21-22.
[3]彭文啟,王世巖,劉曉波.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評估[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5,(02):95-99.
[4]楊彪.洱海濕地保護治理的現狀與對策[J].四川林勘設計,2009,(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