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超
摘 要:國家的精神高度和每個國民的閱讀水平息息相關,與國家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閱讀推廣是提升公工閱讀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從幾個方面闡述社會閱讀與閱讀推廣活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
關鍵詞:社會閱讀 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02
步入信息社會以來,閱讀已經不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在一個國家,閱讀已經和每個行業、每個層級、每個群體的人密切相關,已經和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密切相關。那么社會閱讀又是什么呢?它指的是,有閱讀能力的全社會每一個成員在工作學習之外的一種閱讀行為。“閱讀推廣”又是什么呢?即 “閱讀促進”,就是推廣閱讀。簡言之就是社會組織或個人為促進人們閱讀而開展的相關活動。
一、社會閱讀的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如今國民的閱讀呈現出了快而泛的特點,同時也出現了只為功利性目的而閱讀的現象。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人們都在為生存而忙碌奔波,以至于越來越多人無法靜下心來讓自己閱讀,因此現在的人們更愿意閱讀一些可以娛樂自己,放松自己的,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與精力的快餐文化。除此之外,人們從上學開始到工作之后,都在不斷地經歷各種形式的考試。為了迎合這些考生,社會上順應而生了大量相關備考書籍,同時在網上也出現大量與考試相關的視頻資料、電子圖書等。換言之,這也是一種快餐式閱讀。
前些年由于數字化和市場化競爭的沖擊,圖書閱讀率趨冷。但是近幾年卻出現回暖,數字化閱讀自然增長,傳統閱讀也在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經濟發展之后,人們對自身文化素養的追求在不斷提高,而且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化閱讀滿足了人們對便捷生活日益向往的需求。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調查顯示,2012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個百分點,數字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40.3%,比2011年上升了1.7個百分點。傳統紙質圖書的閱讀率,在2000年第一次調查結果公布的數字是60.4%,此后連年下降,到2006年公布的上一年閱讀率甚至跌至48.7%。自那以后,國民閱讀率開始觸底反彈,逐年回暖。
二、圖書館與閱讀推廣的關系
圖書館擔負著社會教育的職能,以其專業性、權威性和獨有的豐富資源,成為閱讀活動的一個主要陣地,被人們譽為“沒有圍墻的大學”。圖書館是倡導全民閱讀、終身閱讀等閱讀基本理念的中堅,是聯系群體閱讀和個體閱讀的橋梁,在推動全民閱讀方面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加快構建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方面的積極作用。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時代賦予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光榮職責和神圣使命”。為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指明了方向,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既是公共圖書館的義務,又是圖書館的責任。
縱觀發達國家的社會發展史,不難看出這些國家對圖書館的重視。正是因為這些國家不斷支持圖書館在傳播文化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為社會以及民眾提供了各種有價值的文化信息。所以才推動了國民的精神文明發展,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此外,圖書館在促進人們公平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圖書館一直在以為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等各種讀者群體服務的目標而不斷努力。當不同群體擁有同等權利來保障獲取各種文化信息之后,社會的整體素質才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也會促進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圖書館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教育機構,它為離開學校的讀者提供了繼續學習的機會,為讀者的終身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三、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存在的問題
1.閱讀推廣活動缺乏統一的組織機構
閱讀推廣活動缺失主體機構,很多圖書館的活動組織者和組織機構都是由一些相關人員臨時組建的,并沒有把閱讀推廣作為常規的基礎服務,這樣就沒有機構對于閱讀推廣活動長期負責,也就不會有相關的專家來長期指導閱讀推廣活動的進行,這樣就會造成閱讀推廣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長期以來都是由公共圖書館作為推進全民閱讀的主要機構,策劃、組織實施全民閱讀方案,并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全民閱讀。從國家到地方,閱讀推廣工作均由新聞出版部門承擔,屬于有職能部門無常設機構的狀態。作為承擔全國閱讀推廣活動的中國圖書館學會,只具備對圖書館領域內的指導力,對其他行業、部門和民間團體缺乏號召力。
2.形式單一,技術水平低
2.1主題單調,缺乏創新
現今多數的閱讀推廣活動,都還是以圖書館為主體開展,而多數圖書館舉辦的閱讀推廣活動地形式上基本分為展覽、專家講座、競賽活動、播放宣傳片的形式,沒有太多新穎的形式。所以,多數圖書館在開展了多年的閱讀推廣活動后,依然缺乏創新的,主題單調,沒有新鮮的元素注入,對于讀者的吸引力逐漸降低。在策劃活動的時候,往往是定向思維,與讀者的實際需求和閱讀興趣產生偏差,溝通不足,直接的結果是導致活動的參與者較少。再有閱讀推廣活動缺乏新意主要是因為缺乏這方面的推廣人才。圖書館管理人員素質處于不同的水平,導致人才資源有限,具有閱讀指導推廣能力的館員更是少之又少,不利于閱讀推廣活動的整體發展。
2.2新媒體技術在閱讀推廣中作用乏力
新媒體閱讀具有簡潔實用,操作方便等優點。新媒體即紙質媒體之外的文獻傳播形式,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和依賴。我國圖書館目前基本以紙質閱讀推廣為主,對于數字資源閱讀推廣多有不足,讀者對于數字資源的使用能力和技巧都需要提高,同時需要開發多樣性的新媒體閱讀形式,來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3.閱讀推廣權威性欠缺
目前國內的閱讀推廣活動,無論國家,相關文化部門,中圖書館學會還是各省市、地區圖書館學會所制定的政策來看,權威性不足,這樣在執行效時上就會大打折扣。例如各省市、地區的閱讀推廣活動由于缺乏國家法律層面的指導,導致各個地區在閱讀推廣上存在地域差距、城鄉差距和階層差距,使閱讀推廣不能真正實現公民閱讀權利平等。當今很多閱讀水平較高的國家,都有相應的法律出臺,如美國在1988年制定了《閱讀卓越法》,2002年通過了《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法案》;日本2001年制定了《推進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2005年頒布了《文字印刷文化振興法案》。這些法律規范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本國國民閱讀權利的實現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4.閱讀公共資源不均,資金投入乏力
4.1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導致了閱讀資源的不勻衡
美國學者蒂奇納(P.Tichenor)、多諾霍(G.Donohue)和奧里恩(C.Olien)在《大眾傳播流協和知識差別的增長》一文中闡述了人們獲取媒介知識的速度是不同的: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會更快地獲得知識信息,兩者之間的知識差距將呈現擴大而非縮小之勢。就閱讀而言,現實狀況是越是貧窮地區,閱讀公共資源越少,知識溝距離越大。
4.2經費投入不足對閱讀推廣的影響
閱讀推廣活動具有社會性和服務性特征,需要公共財政加以支持。國外發達國家很多成功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在國家層面設立基金會進行經費投入,比較著名的有:英國的“圖書信托基金”、德國的“促進閱讀基金會”、美國的“國家藝術基金會”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政府投入力度很大,如美國僅為“卓越閱讀法案”的實施就撥款50億美元。從我國來來,缺乏國家層面的基金會,社會各界對此多有呼聲,但遺憾的是一直沒有成形。各地閱讀推廣活動經費主要從當地相關的文化宣傳費用中支出,缺乏法律政策的保障。經費提供有限,導致閱讀活動也缺乏穩定的志愿者隊伍。在生活方式多元化的當下,要進行聲勢浩大的閱讀活動,沒有志愿者隊伍的參與,難以形成閱讀氛圍和閱讀熱潮。近年業,我國也相繼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民間閱讀推廣人,但和我國龐大的閱讀群體相比,顯得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四、公共圖書館促進閱讀推廣的措施
1.爭取多方支持,建立統一的組織機構
閱讀推廣是一項長期工作,涉及范圍廣、影響大。所以開展閱讀推廣工作時首先需要獲得政府的支持,建立統一的組織機構。只有獲得了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才能有方針政策以及專項資金來指導工作開展并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還需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的支持及參與,以便讓閱讀推廣活動能更加深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并且順利進行。最后還要加強與各個圖書館的交流與合作,相互溝通工作經驗,便于完善閱讀推廣活動計劃以及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甚至是擴大閱讀推廣的規模和影響。只有獲得了多方支持,并建立統一的組織機構,持之以恒的推廣閱讀,才能保證閱讀推廣活動達到預期的效果。
2.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提高數字化閱讀水平
2.1開展多樣特色閱讀活動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身為公共文化傳播者的圖書館也無法干預個人選擇何種方式閱讀、何種書籍去閱讀,但卻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去引導讀者樹立良好的閱讀觀念,培養人們對于文化深度研究的興趣,并營造濃厚的全民閱讀氛圍。
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把不同文化信息包裝成可以吸引現代人關注的新形式內容。像央視打造的百家講壇,就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歷史從書本上推向了電視屏幕,以名家講解的方式淺顯易懂地把枯燥的文字信息傳遞給快節奏生活的人們,這從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并造成了熱議,相關視頻及書籍一度成為人們追捧的精神食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閱讀興趣可以影響人們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建立起城市、學校、農村和社區、家庭“四位一體”的全覆蓋閱讀格局,使全民閱讀活動蓬勃發展起來。提高閱讀經典書籍的關注度,在公共圖書館中,保存的文獻種類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將更有推廣價值的文獻書籍進行羅列篩選,已成為圖書館進行閱讀推廣活動的重中之重。在實際的閱讀推廣活動中,讀者直接面對的是圖書館篩選與推薦的圖書種類與質量,因此,圖書館要高度重視推薦圖書的篩選。注重宣傳,閱讀推廣是一項長期的活動,只有持之以恒的宣傳,才能把這項活動深深融入到社會各階層中,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觀念。
2.2提高數字化閱讀能力建設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電子化產品逐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采用數字化閱讀方式的讀者群體正逐漸壯大。對此,圖書館要與時俱進。不僅要豐富電子圖書的館藏量,而且還要完善數字化閱讀的設備設置,為讀者提供良好的數字化閱讀環境。針對讀者的不同閱讀習慣,館內建立不同的文獻資源閱讀模式。比如在移動閱讀模式中,建立與各類移動終端及在線閱讀等系統匹配的閱讀模式。但是還有很多讀者因自身原因無法掌握現代化的閱讀模式,這就要求圖書館要定期舉行如應用移動圖書館的技巧,或者是如何在網絡上檢索文獻資源等相關閱讀技能操作的培訓,提高讀者的技能操作水平,降低技術操作中的問題。圖書館一方面要正確引導讀者進行網絡閱讀、手機閱讀;另一方面提高大眾的閱讀水平、閱讀質量的根本,是進一步有效地進行內容建設的加工整合,突顯核心價值觀閱讀作品的研發和傳播。將包含本地區賦有特色的推廣數據庫,將經過時代淘汰而存留下來的文化經典,通過網絡推送給讀者。
3.樹立閱讀推廣的權威性,提高社會閱讀效果
在閱讀推廣的效果上,要建立長效化推進機制。閱讀推廣活動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項活動就可以完成、解決的。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形成一套符合社情民意、符合當地實際的閱讀推廣指導性意見,有步驟、有層次、有時間段地逐步推進,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把全民閱讀上升為國家立法的高度,對于進上步形成閱讀共識,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重視閱讀,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越忽視閱讀。經濟與精神失衡,知識溝擴大現象令人擔憂。通過立法,解決目前經濟與精神失衡,閱讀公共資源不合理的狀況,把用于國民閱讀公共資源投入及其效果列和各級政府預算和考核的剛性指標,促使政府擔起應有的責任。
4.加強資金投入,為閱讀推廣活動提供資金保障
閱讀推廣經費投入是決定閱讀推廣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目前各地閱讀推廣經費投入不一,缺乏統一的立法規范,加上經濟發展水平不均,東西部經費投入差距比較明顯。因此在閱讀推廣中,一是要通過立法保障。首先保證當地政府經費和國家層面設立的基金會的方式投入;其次,當地社會福利事業應當進行一定的經費投入;鼓勵社會組織、企業進行資金投入,這些社會組織,企業可以在稅收上實行優惠政策,列入政府采購優先名單。
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強調,要“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一個學習型的社會的建立,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樹立起閱讀意識,營造全社會的學習風尚,培養人們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并在閱讀中完善自身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自身的幸福感,進而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構建一個閱讀的社會,也是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在構建閱讀社會的進程中,倡導閱讀是圖書館神圣的職責,閱讀推廣是圖書館服務永恒的主題。
參考文獻
[1]譚榮玲.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6)
[2]張紅.基于社會化閱讀平臺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圖書館學刊》,2016(3)
[3]李銘.全民閱讀視域下的圖書館社會閱讀推廣策略.《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8)
[4]張振林.社會媒體與圖書館閱讀推廣.《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