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01
增強學生體質是學校體育的主要目標,也是體育在學校教學中的重要價值所在。體能是體質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能是不能忽略的一項教材。體能也叫體適能,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主要通過體育鍛煉來獲得。體能可分為兩類: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和與動作技能有關的體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分等,后者是指從事運動所需的速度、力量、靈敏性、協調性、平衡和反應等。發展學生的體能,有利于學生掌握體育技術和技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有利于改變身體形態,提高身體機能、全面發展運動素質和培養終身體育的習慣。關于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提高體能練習的實效性,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彈好“密度與負荷”之弦,奏“體能”華美樂章
只要學生在進行身體練習,就需要一定的體能來支撐,反過來,一定量和強度的身體練習又會提高學生的體能,因此,我們只要能把握好學生身體練習的量和強度就能讓學生的體能得到發展。
1.體能練習要與主教材內容相契合
主教材內容需要各種身體練習來掌握和鞏固,而主教材的身體練習,只要提高密度和負荷,就能提高學生的體能。比如,立定跳遠的學習,學生在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進行5組,每組跳5次的練習,對學生彈跳力、力量、手腳協調等都會產生影響。因此,把握好主教材學習的密度和負荷,就能提高學生的體能。
2.體能練習要多樣與充滿趣味
一說體能,就想起在田徑跑道上的短跑、長跑,很難與趣味性聯系起來。然而同樣是跑,在足球比賽中的快速追球的跑動,可能就不止50米,也不止一次的50米跑,其密度和強度,可能都是要超過單純的在田徑場上的50米跑,究其原因是“趣味性”。所以,我們要多思考如何把枯燥的形式單一的身體練習改變形式與規則,讓其充滿趣味,讓學生的體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3.時間與次數的有效約定
同樣是短跑,慢悠悠的跑與快速跑,哪個更能提高“速度”能力?顯而易見,最快速度的完成更有效。同樣是跑1000米,走走停停與從一開始就堅持跑下來,后者當然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耐力水平,所以,當我們進行“跑”相關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對時間與次數進行約定,體能發展的有效性將大大提高。
二、體能練習的內容選擇要“均衡”且把握好“關鍵期”
在研討中,教師們把各種類型的體能基本都進行了闡述,總結起來有三大類,一類是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類,比如:身高體重、握力、反應時、各種距離的跑、立定跳遠、縱跳、投擲等,一類是身體素質類,比如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素質等,一類是專項類,比如籃排足等項目所需要的專項體能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在選擇體能練習時,應在把握關鍵期的同時,均衡發展學生的各種體能。
三、適時滲透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認識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當學生思想懈怠,態度就不能端正,體能練習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所以應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講解體能練習對身體形態、身體機能的良好作用,對形成健美的體型、飽滿的精神狀態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這樣孩子們在進行體能練習時就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認真,多了一份堅持。
四、發展體能的方法與教學指導
在體育教學中,發展體能常用的方法有:負重法、重復法、循環法、綜合法等。
1.負重法
負重法是指運用重物進行練習來鍛煉身體、發展機能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可以采用物體負重練習,如選用杠鈴、啞鈴、實心球等重物和器具;也可用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如引體向上、倒立、立臥撐、俯臥撐、雙腿深蹲等。
在練習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少年兒童的骨骼具有彈性好、不容易骨折但容易變形的特點,指導學生科學鍛煉。負重練習必須以動力性力量為主、靜力性力量練習為輔,或者二者相互交替練習的方法進行最好。在選擇負荷重量時,一般要以學生本人最大的絕對力量的三分之二練習較為有效。在練習的次數上以隔日練習為佳。在練習的時間上,一般中小學生每次練習以5-10分鐘為宜,練習的內容不要太多。
2.重復法
重復法是指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用較穩定的墻洞,不間歇地連續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重復的目的在于控制生理負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學生的身體充分地得到鍛煉。在教學中,重復法練習具有時間較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調節運動負荷的方法。正確處理運動量與強度的關系。如練習強度大時,練習的時間就不能太長,練習的時間延長,強度就不能太大。重復法的練習一般比較單調,所以練習的方法與手段必須靈活多樣,以便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體能。
3.循環法
循環法是根據教學的需要,把各種類型的動作,具有不同練習效果的手段,組成一組練習的點,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循環反復地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由于各組的動作、器械的不同,練習時花樣翻新交替進行,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科學布置各個練習點,在練習內容的搭配上要選用已經掌握的簡單易行的動作,同時在規定好練習的次數、規格和要求的基礎上,要著重強調動作的質量,防止片面地追求運動的密度和負荷,教師對各個練習點的練習要及時的指導、檢查與評價,防止學生走過場,以提高練習的時效性。
4.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上述各種發展體能的方法在教學中結合起來加以應用的一種方法。它可以依據教學與發展體能的需要組成多種練習的方案,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選擇和運用,如要發展學生的速度素質可以先選用重復法,再選用間歇法,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可以選用以一法多主、多法結合的方法。在運用綜合法練習時教師必須嚴格控制練習的負荷、間歇的時間與休息的方式等,這些都要根據學生及場地器材等實際情況來制定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在綜合的練習中達到全面發展體能的功效。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在體育教學中,發展體能的方法是非常豐富的,體育教師應不斷總結教學的實踐經驗,依據教學的客觀實際,善于靈活而創造性地運用,使學生的體能得到更有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