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霄
摘 要:經濟的不斷發展為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管理的現狀,著重闡述了結合區域經濟、建立專業的管理平臺、完善運營體制、深挖商業需求、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這一系列措施對于完善和改革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模式的意義。
關鍵詞:鐵路車站;商業開發;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U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2-0230-02
鐵路車站的商業開發與管理以市場需求作為導向,充分發揮鐵路優勢,延伸鐵路運輸服務鏈,開發比較具有優勢的經營項目,全方位的拓寬鐵路市場。在鐵路車站上一位開發與管理中,需要統籌規劃商業項目的經營范圍、提升服務的檔次、豐富服務內容。隨著我國鐵路運輸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好的滿足乘客的需求,對鐵路車站進行商業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就成為比較重點的工作。統籌規劃各類生產要素與資源,為實現我國鐵路運輸多元化的經營戰略而做出努力。
1 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與鐵路運輸的不斷發展,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工作已經有所發展,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比較主要的問題有五種:商業氣氛不成熟、站房空間過大不易管理、乘客在站內滯留時間短、開發管理經驗不足、難以形成鐵路與地域商業的聯動。
第一種,商業氣氛不成熟。有些鐵路車站受到地域條件的影響及城市布局的限制,車站的站址會比較偏遠,一般選擇建在城市新規劃的經濟區。這種新的經濟區的商業氣氛還不夠成熟,且短時間內很難能夠培育起來。特別是當鐵路沿線的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的時候,車站由知名的商家競相開發,會造成鐵路全線的商業業態雷同,發展前景受到乘客客流的限制。
第二種,站房商業空間不盡合理且不易管理。受到車站規劃的影響,鐵路車站的建設也因客流量的增加而逐漸擴大站內的空間,這就使得餐飲、零售、廣告、旅客服務等等商業開發項目都容納在車站的站房內。在商業開發全面、包羅萬象的同時,也為的鐵路車站商業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困難。由于項目的眾多,導致人流的分解,對于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的品牌化與規模化兼顧的目標,市場的相應力度不高,為整個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管提高了工作難度。
第三種,乘客在站內滯留時間短。具有關統計顯示,鐵路車站內快速移動的客流平均滯留時間為10-40min左右,雖然客流量很大,但帶來的實際消費力與購買力并不高。一些有商業實力的商家也會因為營業額達不到預期而降低對于鐵路車站的商業期望值,使鐵路車站的商業開發與管理工作增加難度[1]。
第四種,開發管理經驗不足。由于市場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改變,這就需要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的相關工作者進行工作方向與方式的調整。而如今,很多鐵路車站的商業開發與管理相關工作者并沒有經過專業的知識技能培訓,有些開發與管理的技能比較落后,為實際的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工作帶來了難題。
2 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模式分析
2.1 合理規范車站商業布局,結合區域經濟進行商業開發與管理
合理規范車站商業布局。商鋪、廣告等延展服務業態設施要與車站候車、乘車功能相協調,保證旅客候車面積、滿足大眾化基本服務需求。規范車站商業開發管理。企業客運商業主管部門應制定客運車站資源開發經營管理規則,有效行使經營行為監督職責。商業布局不影響旅客候車、通行等基本服務功能。商業廣告和商鋪招租統一規劃,不遮擋或影響動靜態客運標識和業務信息。站內商業廣告設置,不對現場客運組織造成影響,并與站內環境協調。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家對此發布了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很多企業都在努力尋找企業轉型與升級的突破口。
2.2 建立專業開發管理平臺
現階段,我國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的相關工作基本上是由鐵路局的領導小組進行項目的審核、相關部門進行項目的牽頭、路局內的公司進行具體落實的方式來進行的,并沒有一個相對專業和專職的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的管理部門或平臺。這就導致了鐵路商業開發管理工作相關人員的不專業,阻礙了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管理工作的更好、更新的發展。鐵路運輸企業要建立起一個專業的商業開發管理團隊,對于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的實際推行過程中進行管理,并在商鋪正式投入運營后,平衡各部門之間的利益,降低內部管理運營成本,提高運營的效率。例如,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公司就建立起了一個專業的商業開發管理平臺和專門的經營開發信息系統,結合專業運營管理企業和路局專業公司及地方知名企業的相互協作,形成了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的商業發展體系,對于商業規劃、招商、開發管理、結算等商業開發管理功能進行了優化,實現了鐵路車站商業開發運營的專業化和規模化[2]。
2.3 完善商業運營機制
在鐵路運輸行業中,大部分鐵路車站的商業運營和旅客服務是有兩個或多個部門進行承擔的,但是,鐵路車站的管理和運營的成本與費用支出依舊由相關鐵路局所承擔。這種情況就導致了鐵路車站的整體效益考核與成本管理完全脫節,為鐵路局造成經濟負擔。所以,鐵路局應該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和先進的商業運營機制,對于成本的控制、責任分化都做出詳細的要求,深入挖掘鐵路車站的商業開發價值與潛力,對于人員或部門的績效考核要做出詳細的規定。加強所有服務人員對于現代化運營模式的應用與落實工作,使全體鐵路員工都參與到成本的控制的工作中來,建立起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的良性發展軌道。
2.4 深度挖掘商業需求
在完善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在保證鐵路車站能夠快速通過的前提之下,要對車站的外圍以及內部進行綜合的整體開發,擴大鐵路車站的商業空間。與此同時,要深度挖掘市場以及乘客的商業需求,使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管理的經濟利潤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鐵路車站可以通過四個方向來挖掘商業需求:第一,廣告業。可以使用LED、燈箱、宣傳展板等媒介進行廣告的招商與宣傳,最大程度的利用鐵路車站的建筑空間,實現鐵路車站低成本的商業開發和運作。第二,設立冠名區和商務專用區。通過車站區域的整體規劃建立起企業冠名區域,增加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的收益。第三,布置無干擾的自主化服務設施。可以在鐵路車站空閑區域內進行自動售貨機、ATM等等。第四,統籌布局。對于餐飲、便利店、旅游咨詢、商品零售、紀念品、報紙書刊等等商業服務進行區域的合理規劃。通過固定區域與流動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商業布局的錯落有致,將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管理的功能最優化[3]。
2.5 建立信息化管理手段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十分落后,不能滿足鐵路車站的商業開發與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增收,所以,對于鐵路車站的商鋪租金、盈利清算與分配是兩項相對重要的環節。鐵路車站的商業開發管理可以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實現高效的財務管理。例如,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公司就運用了較為先進的3C技術對鐵路車站的商業運營實時信息進行了收集分析與管理,優化了利潤清算的方式。通過對運營過程中數據以及盈利的不同時段進行分析,為鐵路車站商業開發和管理的不斷改革提供了數據支持與參考。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鐵路車站的商業開發與管理模式也應該跟隨時代要求進行改革與發展。現階段我國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模式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結合區域經濟、建立專業的管理平臺、完善運營體制、深挖商業需求、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有效緩解了問題的發生,實現了鐵路車站的商業增收,為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偉.高速鐵路車站商業開發探討[J].城市交通,2018,16(01):63-66+77.
[2]賈永剛.高速鐵路車站商業開發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3,35(02):76-80.
[3]于浩.我國高速鐵路車站商業開發與管理模式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2,34(0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