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輝
摘 要:目的:研究口腔醫學教學中操作技能比賽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把本科接受實習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講解一指導一再講解模式、講解一指導一學生競賽模式,對比兩組不同結果。結果:觀察組理論與操作測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90.00%(18/20)學生非常喜愛此種教學方式。結論:操作技能比賽模式用于口腔醫學教學中,效果突出,有一定推廣意義。
關鍵詞:口腔醫學 教學 操作技能 比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探索把技能競賽模式多元化擴大化添加到之前教學模式中,以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保持強烈的學習欲望。在不同階段先后應用到口腔醫學臨床實習當中,選取烤瓷全冠制備,對學生實施考核,同時分析對比結果,逐步分析此種模式對實習學生產生的影響。
一、教學對象與教學流程
1.教學對象
教學對象選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本科接受實習的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以平均分組方式將全部學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0例,分析并比較教學結果,以磨牙烤瓷全冠的制備作為主要考評內容。
2.教學流程
2.1對照組教學流程
對照組使用講解一指導一再講解模式,臨床教師團隊進行帶教。學生開展臨床實習之后,在磨牙烤瓷全冠制備中使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先是教師以常規方式講授,經過半個月,教師為學生提供引導,操作特定內容,教學后半段不設置知識點競賽,運用常規教學模式,當學生具備臨操作能力之后,帶教老師提供操作協助。
2.2觀察組教學流程
觀察組使用講解一指導一學生競賽模式,臨床教師團隊進行帶教。教學前半段和對照組相同,最后一個月讓學生參與競賽,使用剛玉牙模型,競賽流程涵蓋教師比賽之前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比賽規則及操作要點,學生賽前做好準備,在規定時間內結束任務,比賽結束之后,教師組評分并選取前三名,給出各學生制備模型扣分原因。比賽完成之后,總結不足之處,選擇其他時間進行比賽,比賽結束后,分析及總結原因。
2.3評估標準
①理論考試成績與操作測試成績。以閉卷形式開展理論考試,一般考試內容是烤瓷牙制備,以選擇題和簡答題形式出現,滿分50分,在操作測試過程中,先合并全部學生,隨機為學生編號,按照次序做好磨牙烤瓷冠牙體準備,完成比賽后,安排教師打分,滿分50分[1]。
②主觀評價。以表格問卷形式組織學生實施調查,具體內容包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對教學方式的喜歡程度等。按照3級評定方法評定各項內容,一級,滿意此教學方式,二級,較滿意該教學方式,三級,不滿意此教學方式。安排觀察組學生填寫調查問卷。
2.4統計學分析
收集兩組理論考試及與操作測試打分結果,把本次研究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1.0表格中,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組間項是否存在差異,如,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理論與操作測試成績
觀察組理論與操作測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主觀評價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此教學方式的效果,90.00%(18/20)的學生比較喜愛此種教學方式,顯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一些學生對競賽流程的細節提出了優化的意見。
三、討論
現階段國內許多口腔醫學院均是采用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此當中許多學生興奮曲線往往是前一階段較高,后一階段比較低:同時產生煩躁情緒。操作技能比賽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把握臨床操作過程,將學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放到臨床一線位置,維持臨床診療水平及質量。細分各臨床診遼流程,端正了學生的操作過程,在調動學生學習欲望及突出教學重點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操作技能比賽教學應用到口腔醫學教學當中,探索繼發學生濃厚學習興趣,不斷端正學生操作流程,此種教學方式的應用,產生的教學效果如下[2]。
1.調起學生學習操作欲望
采用操作技能比賽形式,獲得了不錯的學習成效:比賽前,學生積極籌備,比賽中,學生積極參與,比賽后,學生分析并總結。如,組織實施雕牙大賽與根管治療大賽,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實訓搭建了有效的競賽平臺,讓學生以新的眼光看待牙體根管形態、牙體根管預備。比賽重視鍛煉學生基本功,強化了他們實踐操作技能,較有針對性地開展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突出了良好的實效性,讓學生動手參與其中,提升了教學水平及質量。
2.端正口腔科臨床操作過程
許多口腔頜面外科醫師于帶教實習當中看到許多學生采用不同的縫合手法,未形成規范化的打結,一些學生的結扣易于松脫,原因在于學生早期學習不端正。學生于教學醫院的實習對其之后職業生涯起到關鍵作用,早期養成的操作習慣會出現在其職業生涯全過程。在利用臨床操作技能比賽方式下,細分了許多臨床操作,細分長時間的學習流程。此種模式的使用,從實踐情況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使他們掌握了良好的學習能力,提升了教學水平及質量。
3.提高理論知識學習能力
以教育心理學視角看,學生可以接受學習,也可以發現學習,接受學習內容通過定論形式表現出來,學生接受知識,發現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表現出來,學生發現知識,兩種學習方式均有自身價值,二者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醫學教學是被動教學模式,主要是記憶及復述知識,學生在學習中一般是背誦知識,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教學被認為至知識的積累過程,學生缺少學習的自主性。各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接受能力與實踐技能能力有所不同,嘗試通過先學習理論,接著是技能的講授,其次是技能比賽,最終是理論學習方式,讓學生具備了良好的主觀能動性,便于理論知識的學習。
總之,探索將新教學模式添加到口腔醫學教學當中,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口腔教學緊隨新的理論發展,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