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杰西 王江栓 江麗
摘 要:人體解剖學尸體庫作為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尸體轉運,處理,保存及標本取材的重要場所。我校在新校區解剖學實驗中心尸體庫建設過程中取得了豐富的設計、規劃和實踐經驗,為此領域工作的廣大學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尸體庫 人體解剖學 實驗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人體解剖學尸體庫作為人體解剖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尸體轉運,處理,保存及標本取材的重要場所。作為解剖學實驗教師工作活動的重要一部分,如果在建設前對尸體庫的整體規劃及建設沒有足夠的重視,那么在后期投入使用過程中將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和不便[1]。我校老校區人體解剖學尸體庫已經投入使用多年,新校區尸體庫也已初步投入使用。對此,我們在總結老校區尸體庫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我校新校區解剖學實驗中心尸體庫建設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設計了一種較為實用及人性化的人體解剖學尸體庫,在這里分享給大家,為此領域工作的廣大同仁提供借鑒。
一、選址
尸體庫一般隸屬于人體解剖實驗室,是實驗室重要的組成部分??紤]到尸體庫的隱蔽性和特殊性,國內醫學院校通常把尸體庫建設到地下室等較為隱蔽的地方。由于地下室長期陰暗潮濕,配套通風設施通常不完善,加上尸體庫又是甲醛等有害氣體較為集中的地方,造成尸體庫及周圍空氣環境質量較差,長此以往,影響教師及學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創造良好的教學實驗環境[2]。因此,如果條件允許,學校應建造獨立的解剖實驗樓,實驗樓選址最好在遠離居民區及教學區,建在校園一角??紤]到尸體運輸的便利,尸體庫應直接通過大門和外界相通,這樣既方便運輸,又能保證尸體庫的通風及采光。
我校新校區單獨規劃、建設了解剖學實驗中心大樓。實驗樓坐落于校園西南角,尸體庫位于解剖實驗中心一樓,遠離宿舍樓及教學區,通風設施良好,尸體運輸便利,教學環境較好。
二、空間與布局
尸體庫建設的標準,至今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共識。筆者認為一個標準尸體庫的占地面積應根據本校醫學生在校人數和醫學院校存尸量進行合理規劃,一般應在80-100平方左右;高度設計在450cm-500cm之間,便于安裝尸體行車。尸體庫應設計成兩個區域:尸體灌注區及尸體存儲區,面積比大概為1∶3。我們老校區的灌注室是在尸體庫的旁邊單獨設立的房間,而在實際的應用中,很不方便。把尸體灌注間和尸體庫整合在一起,極大的方便了灌注好的尸體入池,減少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量。
我校新校區解剖實驗中心尸體庫共兩個,單個尸體庫建設面積100平米,灌注區和存儲區分別為25平米和75平米,存放尸體共150具,基本滿足我校4000余名大一新生的解剖學實驗教學及教師科研需求,同時灌注區和尸體存儲區相鄰,灌注好的尸體直接入池,實際操作十分方便。
三、采光與通風
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是尸體庫現代化和人性化的具體體現,因此尸體庫的四周大型窗戶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條件允許尸體庫至少兩面設計有大型窗戶,最大限度的增加光線的進入的同時,開窗后也可增加空氣的對流。尸體庫窗戶離地一米左右,考慮到尸體庫的特殊性和隱蔽性,2米以下的窗戶玻璃應設計為毛玻璃或進行玻璃貼紙進行處理。我校新校區解剖實驗中心的尸體庫四周均設計安裝有大型玻璃窗戶,開窗總面積約60平方米,尸體庫的采光和通風效果較好。
尸體庫是甲醛等有害氣體的聚集地,良好的通風是尸體庫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梢栽O計兩組大功率靜音風機,一組開口于天花板,為送風口,一組開口于房間的下部為抽風口,兩組風機同時工作可最大限度的增加空氣對流,減少尸體庫有害氣體的含量。
四、水池與沉淀池
尸體庫及周圍區域是使用頻繁且易臟的地方,需要經常清潔。為了方便日常衛生打掃,尸體庫的一側可以設計1-2個長條形的水池,長寬高控制在100*40*60cm左右,一方面可以方便日常較大型的長條拖把的清洗,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作小件標本的沖洗。
由于尸體庫經常會采取流水沖洗的方式進行打掃,較大的肉屑和垃圾也常會隨流水流入下水道,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因此在尸體庫的排水管道盡頭設計沉淀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灌注平臺
灌注平臺建在尸體庫的灌注區,在地面上建立一個人工高度平臺,便于形成壓力差進行防腐劑灌注尸體。平臺最好靠墻,在平臺的一側設計步梯,方便人員上下。為了滿足所需的壓力差,平臺高度應在兩米以上[3]。設計寬度在80cm左右,以滿足工作人員的活動空間,長度可根據房間的寬度進行適度自主設計。為了確保安全,灌注平臺的周圍應安裝護欄。另外平臺的上方一米左右應安裝一個水管,方便灌注取水。
六、尸體池
尸體池作為尸體庫的主體部分,前期設計尤為重要,設計不好后期會給尸體存儲帶來很大的問題。目前國內各大醫學院校使用較多的尸體池有兩類:尸體躺式尸體池和尸體立式尸體池。躺式尸體池的優點是建造簡單,同樣的體積容納的尸體較多,缺點是打撈和挑揀尸體不方便。立式尸體池配合尸體行車打撈十分方便且便于尸體挑揀[4]。綜合兩種尸體池的優缺點應同時建立躺式和立式兩種尸池,立式尸體池的數量可以相對多一點。灌注固定好的尸體放在立式尸體池以便于日后取用;已經使用過或沒有利用價值的尸體可以分類放在躺式尸池以節省空間,提高尸池的利用率。單個尸體池的設計大小應控制在3平方左右,75平方的面積設計不超過6個,深度應控制在兩米左右。尸體池縱向排列在房間的兩側,相鄰尸體池之間保持80cm左右的距離,兩列尸體池之間留有通道方便尸體推車和人員的走動。
七、尸體庫的附屬房間
為拓展尸體庫的功能,緊鄰尸體庫旁邊應該增設有尸體冷凍室及有害物品存儲室。尸體冷凍室根據實際需要用于存放未固定的尸體材料。并配備單獨的發電機,防止因為某些原因的斷電尸體材料的損壞。有害物品存儲室用于存放甲醛,雙氧水,鹽酸,酒精等實驗室常用藥品,在對有毒有害藥品單獨存放[5]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方便藥品的隨時取用,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另外為凸顯實驗設施的人性化,體現對解剖學實驗人員的人文關懷,在尸體庫旁應該建設有更衣室、洗浴室及衛生間。如果實驗室和尸體庫不在同一樓層尸體庫旁邊也應該增設有電梯。
八、其他注意事項
1.門窗
由于尸體庫的特殊性,尸體庫建設過程中的所有材料包括門窗都需要用耐潮濕,耐酸堿腐蝕的材料。另外為方便尸體推車的進出,尸體庫門不應設置有門檻。
2.地勢與排水
尸體庫的衛生打掃一般都用流水沖洗,所以要求尸體庫排水一定要通暢。在保證下水管道盡量寬大的同時,尸體庫的總體地勢可遵循四周高尸池中間的通道地勢相對低的原則,在中間設置地漏進行排水,這樣可以防止局部積水增加尸體庫的潮濕,最大限度的減少細菌的滋生。又可以防止尸池因長期因為水的浸泡而減少使用壽命。
3.尸池
工程塑料或者不銹鋼鋪設的尸體池應高出地面4-5cm,為防止水流的倒灌。塑料或其他材料一定要焊接牢固,坑體一定要做好防水,池體和材料之間的縫隙用瀝青填實及玻璃膠封閉,防止水流從縫隙進入。
總之,尸體庫作為解剖實驗室建設重要的一部分,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設計規劃,這樣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才更加方便及人性化。
參考文獻
[1]馬新偉,戴波,靳國華.尸庫建設中的幾大要素和注意事項[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3,31(4):78-79.
[2]彭晨月.改善解剖實驗室環境的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02):157-158.
[3]周紅.新鮮尸體固定方法及常見的幾個問題探討[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11,25(05):441-442.
[4]王效軍,戴波,秦毅等.尸庫的建設要更具人性化[C].第二屆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2009(2):158-159.
[5]劉艷,陶懿偉,方心葵等.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引起的思考與管理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28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