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改革,素質教育的實行要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專業技能的掌握和思維能力培養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啟發、引導學生,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養對策。
關鍵詞:課堂教學 思維能力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
1.小學數學教材的跳躍性強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相對簡潔,具有跳躍性,小學生這一學齡階段,其理解能力相對還較弱,而教材中并沒有體現對數學知識點的介紹,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限制了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只能夠依賴于數學教師的課堂講解,而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利用教材完成課堂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時能夠彌補教材中知識點的相關介紹,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簡單明了的口語或者是列舉形象化的例子將其具體化,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從而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小學數學學科結構與學生知識結構之間具有差異性
小學數學學科具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小學數學教材體現了數學的抽象性以及概括性,數學知識間轉換具有跳躍性,并且知識結構排列較復雜。這一系列的學科結構與小學生的知識認知結構有差異,小學生受其年齡發展階段的影響,其知識體系以及認知結構具有局限性,尚不完善,導致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從而限制了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對策
1.數形結合,強化思維深度
數學公式、數學概念都體現了數學的抽象性,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數形結合,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培養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模式,使數字與圖形相結合,探索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提升學生面對問題使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強化思維深度。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點時,要根據具體內容借助具體形象的圖形,直觀地給學生展示數量關系。例如,在講授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時候,有的教師直接讓學生背公式,這種做法使學生缺乏了思維能力的培養,當學生一旦遇見其他形狀或者是不規則形狀要求計算其周長時,學生就會茫然。但是如果數學教師利用圖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從而掌握了其思維方式,那么學生再遇見類似問題,就會舉一反三,通過獨立的思考就能夠解決問題。
2.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課程的學習一般講究精確嚴謹,但是一定的數學直覺,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少用到猜測、聯想,在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通過有效引導,讓學生對知識點大膽猜測,引導其有方向的猜測和判斷,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學生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之后,學習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想:異分母分數相加減會是怎樣的?它會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有什么聯系?用猜想貫穿于課堂教學,學生的數學直覺能力在猜測中獲得了有效發展。在引導學生進行猜測的過程中,學生的猜測可能是有邏輯有方向的,也可能是幼稚錯誤的,但無論如何,數學教師都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多給予肯定和鼓勵,不要潑冷水,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使學生能夠放飛思想,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留足充分的探索空間,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講求以人為本,數學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通過有效指導和點撥,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思考探索,鍛煉其思維能力,使其能夠獨立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將外在知識內化,并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其內在規律,使學生不僅牢固掌握了數學知識點,還學會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了其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商不變的規律”時,先提供一組算式,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它們的商都是3,從而產生了探索的欲望,并試圖找出其中的規律。這時再讓學生根據已給出的式子,自己編出商是7的算式。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悟出了商不變的規律,教師應當提供機會、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悟”透數學知識。
4.創設情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從而領悟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并且在實踐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保持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通過感知上升到對理論知識的認識。例如,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時候,如果數學教師只是單純的講理論知識,那么學生們仍然不認識什么是長方體和正方體,也不知道其具有什么特點。但是通過創設情境“拼拼搭搭真有趣”,給學生準備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體,讓學生看圖形圖案或者借助記憶來擺圖案等,以此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多向性,培養其空間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其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5.聯系生活,培養以及運用思維能力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便于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熟練的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遇見的問題。例如,養豬場分三次把一批豬投放市場,第一次賣出的比總數的1/3多100只,第二次賣出的比總數的1/2少120只,第三次賣出320只。這批豬共有多少只?老師可以做一些相應的引導,教導學生用假設的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能夠讓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獲得深度剖析問題的能力與深刻的生活思辨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以及其學科特點限制了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深入挖掘教材,找到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重新整合,通過適應于小學生認知結構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小學生自主思考學習,增強其學習積極主動性的同時,使其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邵文娟.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好家長.2016(16).
[2]李華.新時期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亞太教育.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