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淑錦
摘 要:在高中體育訓練中,由于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參差不齊,如果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訓練,則會導致學生的訓練情況出現問題,優秀體質的學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體質較弱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分層訓練法的提出旨在探討高中體育訓練的新途徑和方法,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每位高中生訓練的質量,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關鍵詞:高中體育訓練 分層訓練 方式探尋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引言
分層訓練是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學習需要的不同類型而分群體選擇不同的訓練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訓練方式,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的一種訓練模式,由于受到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個體差異是絕對的。但是體育運動卻是廣大青少年學生非常喜愛的運動項目,每年進行體育訓練人數很多。針對這個現象,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以達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我們通過訓練實踐認為分層次訓練效果最佳。分層訓練就是承認這些差異的存在,正視這些差異,克服訓練中的“一刀切”,實行因材施教、實施異步訓練,實現學生學習的個體化和教師指導的異步化,使訓練成為教師的指導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高效統一的過程。
一、當下我國中學體育訓練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學體育訓練模式的選用主要還是以傳統的體育訓練模式為主,方法陳舊,程式化嚴重,在近幾年的體育訓練實踐中發現,一個體育班內學生運動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部分學生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參加這項運動的積極性降低了,有的產生了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就是訓練方法統一,針對性不強,教師安排的訓練內容和運動量,學生不是吃不飽就是吃不了,整體訓練效果較差。
即開始部分:整理隊伍、報告人數、教師講解要訓練內容;準備部分:慢跑、做游戲,訓練部分是幾個基本訓練動作的學習和復習;結束部分:用三到四分鐘時間,集合、放松練習、小結、下課。訓練方法也只有一種模式:一講解、二示范、三練習、四糾錯、五鞏固提高。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助長了學生訓練的依賴性,也限制了教師的創造性,更束縛了體育訓練方法自身的進步和發展,難以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結構到內容的整體突破。這樣訓練方法和組織形式無法體現體育訓練的本質和學生的要求,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訓練活動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必須加以改革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有較強鍛煉價值的訓練項目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能力、習慣,創設一個愉悅和寬松的訓練。
二、分層訓練法在中學體育訓練中運用的可行性分析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學校科目相互關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他主張編制課程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發展順序相一致,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分層訓練法的提出,是以活動課程論為基礎,因為傳統的訓練方法不能照顧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需要,分層訓練法很好的解決了以往傳統訓練法的弊端,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要求,積極的活動動起來,真正做到在活動中學習,通過活動獲得經驗,培養興趣,解決問題,培養科學的思想、態度和思維方法。
教育學理論中強調“因材施教”,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運動能力以及自身的身體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訓練方法來有針對性的訓練,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和訓練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分層訓練法的提出,可以讓教師既要看到學生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學生的差異,立足于有差異的群體,實現“和而不同”的訓練局面,提高所有學生的訓練素質,培養既全面發展又具個性的訓練人才。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在教學的內容上注重層次性
分層教學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因此對于教學內容需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進而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與興趣愛好的充分滿足。這樣的教學模式就能夠讓處于不用層次的學生獲得自己的樂趣,進而對于這項運動充滿了信心和興趣,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能夠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提高自身鍛煉。
2.在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的方法選擇上具有層次性
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層次性理念的落實,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興趣愛好來進行層次的劃分,進而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而形成小組合作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和集體精神的培養。這種小組形式的層次性教學有利于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更加集中和針對性的教學,進而根據大家共存的一些問題來進行分析,通過集體的方式來進行解決,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種小組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緊張、競爭的氛圍,進而為學生之間相互競爭和能力提升提供重要的平臺。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層次和小組的劃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針對進步較快的學生就可以對其進行重新評估,進而劃分為最為合適的檔次,而對于能力沒有提高,還有退步傾向的學生則需要采取低層次的辦法來進行,在無形之中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這樣能夠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3.在教學目標的劃分上具有層次性
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確立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對于教學方法實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它能夠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劃分上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參與度、學生的實際運動技能、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等方面來進行劃分,進而教師評估之后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意愿進行層次的劃分,為每一個同學都制定出更加符合實際的訓練方式。
結語
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學校可按照學生自身發展情況以及身心發展的實際條件,學生選擇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真正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教師按照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自身的天賦和素質差異,在教學當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的體育發展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對于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汪紹海,淺談分層訓練法在高中體育訓練中的運用,新課程,2015
[2]林靜.分層訓練法在高中體育訓練中的運用,科學導報,2015
[3]韓東旭.中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