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昌蓮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是2009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準的第七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面積172平方千米,涵蓋古州、樂里等10個鄉鎮,設有三寶千戶侗寨景區、大利宰蕩侗族大歌景區、朗洞苗寨景區、龍塘奇觀景區、都榕景區、七十二寨侗鄉景區、十里百瀑景區等7大景區。三寶千戶侗寨景區位于縣城北部、車江大壩中段,是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由6個自然村寨組成,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聚居地和國家民委確定的中國南部侗族語音標準音所在地,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有侗族大歌、車江琵琶歌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薩瑪節”是侗族人民最古老而盛大的節日,每年都要舉行盛大而神秘的“祭薩”活動。
一、落實情況
1.機構設置及管理職能
一是將榕江苗山侗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劃歸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歸口管理,人員編制由原來的5人增加到現在的15人,依法對景區行使保護、管理、規劃、開發和建設職能。二是將榕江縣苗山侗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副科級)機構級別申報提升為副縣級參公單位,加大對景區的執法監管力度。
2.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情況
我縣先是制定完善了《景區資源保護管理制度》、《景區管理工作制度》、《風景管理處黨風廉政建設制度》、《景區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為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規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又研究制定了《榕江縣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規定(試行)》,《規定》涵蓋資源與環境保護、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等內容,成為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保護和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法律依據,為依法保護、有效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3.總體規劃編制實施情況
一是按照風景名勝區總規劃編制要求,編制完成了《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6-2030),修訂后《總規》于2015年2月通過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專家組評審,2016年2月對《總規》進行調整,9月在第二次部際聯席會議上原則通過,2017年3月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總規》調整要求又進行修改完善,現報國務院待批。二是為加快推進三寶侗寨景區整治步伐,榕江縣人民政府委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三寶千戶侗寨景區中寶片區詳細規劃》,2017年10月12日該詳細規劃編制未通過專家評審。
4.違規違章建設查處情況
一是整治提升村寨內部。鑒于景區東岸違章建筑體量大、整治技術要求高、歷史原因復雜、短期難以徹底整改完畢的實際,我縣采用分類處理、強力推進的工作思路,2016年,投入2800萬元,對三寶景區核心區的127棟建筑物進行整治,效果達到預期要求。
二是強化西岸“兩違”建筑整治。為保護景區資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我縣重點加大景區西岸“兩違”建筑整治力度, 2017年1月3日召開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參加的三寶景區建設動員大會,制定《榕江縣三寶千戶侗寨景區核心區集中清理整治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筑行為工作實施方案》,發布《榕江縣三寶侗寨景區建設項目征地拆遷公告》,實行“一個到位,兩個并重,三個明顯變化”機制。
三是建新村保老寨。按照疏堵結合思路,在景區外建設新村安置區,并配套小區道路、雨污水、強弱電、給水、消防、綠化、路燈、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等設施。
5.監管信息系統建設情況
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目前上報國務院待批,三寶千戶侗寨詳規仍在修改完善中,景區各項建設缺乏規范指導,鑒于此,風景名勝區內各大景區監管信息系統尚未實施。
二、下步工作措施
1.強化規劃執行和監管監督
一是強化規劃執行,堅決依據規劃開展保護、利用與管理工作,規范建設活動,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二是強化規劃監管,及時發現和處理違法違規建設和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三是強化保護第一的原則,樹立尊重自然的理念,維護風景名勝資源,堅決杜絕過度開發和盲目開發。四是依照規劃,科學合理利用,發揮風景名勝區的文化,帶動景區群眾脫貧致富,服務榕江縣精準扶貧和經濟社會發展。
2.強化制度建設
依據國家《風景名勝區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監察、法制、宣傳、國土資源、環保、交通、水務、農業、林業、旅游、文物、宗教等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研究制定關于景區建設、管理和保護等系列配套政策制度,為依法保護、長效管理提供有效的機制保障,確保景區“管控到位、群眾安居樂業、游客滿意而歸”。
3.強化保護投入力度和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
一是依據《全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加大中央基建投資對貧困地區或者基礎條件較差的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結合榕江苗山侗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處于西部貧困地區的實際,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對景區保護的投入。二是依據《全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保護投入要求,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寬資金來源,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風景名勝區經營性項目建設與服務。同時,鼓勵國內外組織、團體和個人對風景名勝區事業的資助和捐贈。三是加大風景名勝區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實現培訓的長期化、制度化,不斷提高景區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積極適應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的新形勢、新要求。四是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學習借鑒其他地區乃至國外的有益經驗或模式,加強能力建設。
4.強化宣傳教育工作
依據《全國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加強風景名勝區整體宣傳,從公眾、游客和青少年科普3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展示風景名勝區的綜合價值,逐步改變風景名勝區重旅游營銷、輕公益宣傳的問題,提高全社會對風景名勝區事業的認識、理解與支持,從而推動景區的持續健康發展。
5.強化景區核心區示范建設
結合云上繡娘影視基地建設,與曙光集團合作,計劃投資5億元,按照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綜合服務、沿河景觀帶等功能分區,深入挖掘三寶侗寨“薩”文化、農耕文化、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以“薩”文化創意為核心,將“薩”文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旅游產業發展、市民休閑娛樂、文化產業培育等有機融合,著力打造多彩三寶侗寨、運動三寶侗寨、文化三寶侗寨、鄉愁三寶侗寨。一是恢復景區西岸田園風光,對農田進行景觀升級,保留傳統的耕種生活場面,打造侗族農業文化展示窗口。二是通過保護和改造提升西岸的環境質量,沿西岸緩坡地帶拓展自然舒適、富于變化的開放空間和疏密有序、錯落有致的綠化空間,創造人工和自然風貌并俱的宜游環境,打造薩瑪小鎮。三是結合景區西岸攔河壩及濱水資源,充分利用現代聲、電、光技術,做足做實水體文章,增加景區景觀和游憩范圍。四是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優勢,打造體驗地方美食、手工藝、語言文化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