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日格樂
摘 要:內蒙古文化主要來源于草原,屬于草原文化,與農耕為基礎的文化有鮮明的差異。草原文化的最大特點是博大與包容性,與游牧生活息息相關。了解草原文化對于繪畫創作和理論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民族地區的文化和理論的積淀是我們每一個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有了這種文化素質的積淀能夠使我們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藝術創作。因此我們需要特別重視文化底蘊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們的草原文化。
關鍵詞:草原文化 地域 蒙古族 游牧文明 農耕文明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6-0-01
草原文化到底是什么?在內蒙古地區,許多畫家,藝術家,設計人經常把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等掛在嘴邊,所以現在聽起來似乎人人都是草原文化的研究者,那么真實的情況如何;草原文化的現狀又是如何值得我們去深思。
從地域文化發生學角度看,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與自然息息相通,不同的地域環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草原文化這個概念的來源是地域角度的分析。就如藝術理論所分析的一樣,民族,地域,時間是影響藝術之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國的地形地貌大略可以分為三大類別;西藏是高原,內蒙古是草原(也有高原),南方是山。比較它們的文化各有其地方特點,從而在藝術傳統中留下自己特有的密碼。
內蒙古歌曲內容幾乎都是以蒼天,大地,母親為主題。少有歌頌愛情,有的也是體現一種執著的態度,卻不是生離死別撕心裂肺的愛情故事。例如經典歌曲:敖包相會等,苦苦的等著,唱藍天大地。蒙古歌曲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而南方卻幾乎正好相反,人口密集,地域環境不同,歌頌的內容也是不一樣。這是環境條件造就的,因此地域環境和藝術是有直接聯系的。內蒙古沒有規定本土的畫家們必須要以草原為題。但是大部分畫家卻都是不約而同的以草原為主要表現的題材。地域文化的影響非常廣泛深遠,不僅僅是在藝術領域。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它也是影響藝術的重要因素。我們經常談草原文化,但并不代表表現一個遼闊的草原就是草原文化,而是草原人的內心跟草原一樣包容,包容著所有的喜怒哀樂。不管發生多的事情草原人的內心都可以將它包容。因此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在繪畫表現里會有所體現。著名畫家朝戈先生的畫,沒有華麗的服飾著裝,但是他所描繪的人物神態和眼神把蒙古人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張能夠打動人心的畫必定是畫家注入了真實感情的作品。這也就是為什么朝戈先生的畫幾乎很少畫蒙古服飾,而是用最簡單樸實的畫風描繪出最真實的內心世界。妥木斯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幾乎就以三塊顏色為主,沒有多余的裝飾,所描繪的草原通過風景和人物將欣賞者帶到悠遠蒼涼的意境。這就是草原文化的真實寫照。如馬頭琴聲一般,蒼涼孤獨的意境不言而喻。再返回到蒙古族歌里面,除了遼闊以外,如果細細品味便會感受到那種淡淡的蒼涼和孤獨,孤獨但不傷感。
對于許多民族而言,白色是喪葬顏色。但是蒙古族卻正好相反,古時候,蒙古族在盛大節日會用白色著裝。白色是蒙古人最崇尚的顏色,用白色來形容美好崇高的事物。從蒙古語的字母開始“chagantolgai”(蒙古語音節首字母),“chaganyide”(白色食品,好的食品)“chagansetgil”(形容一個人心地善良,直譯:潔白的心)。除白色以外草原上還習慣用純顏色。從服飾方面還有紅色和黃色。與草原人民的生活環境緊密相聯。蒙古包是白色,從制作材料分析:駝毛即是白色(茫茫草原牧民趕著羊,傍晚回來看到遠處白點,就像路標一樣)。在此處,顏色具有辨別功能。從服飾方面分析,茫茫草原無邊無際,穿著一身鮮艷的紅色有助于牧民找到自己的親人,所以顏色需要與綠色對比鮮明。草原的藍天白云沒有霧霾,因此純顏色的使用跟生活環境息息相關。
總把蒙古族與酒聯系在一起,普遍認為蒙古族愛喝酒且能喝酒,還有酒鬼等等綽號。追溯本源,草原冬天零下20度左右,牧人放羊跟著羊群。寒冷的天氣需要暖身前行,所以經常是身上帶著酒(且度數不能低)冷了就喝幾口暖身子。就像四川和湖南喜辣一樣,潮濕的氣候使得他們需要吃辣來保持身體平衡。蒙古人性格慢,不著急,在遼闊無際的草原上,就算是生了病方圓百里沒有醫院要去很遠的地方,所以急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蒙古人孤獨,孤獨的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他們需要自娛自樂為生活增添色彩。
農耕文明是以家為單位的。家就是周圍的地盤,周圍就是我的地盤,是靜態文明。草原文化是以天下為家。到哪兒那各地方就是我的中心,是動態文明。農耕文明中房子,漢字,莊稼地,院墻,都是方形。從符號的角度來說,方形代表著穩定。那么草原正好相反。房子蒙古包是圓形,地貌,草原的路是弧線。所以草原文化最大特點是動態性。從一個地方不停的移動,因此叫游牧文明。從語言文字分析,蒙文書寫方式是相連性圓弧式移動。蒙語最突出的特點也是它的流暢性,不間斷。漢字講究字正腔圓,字字拼接不相連。因此當蒙文歌被翻唱成漢文版往往會失去本來的意味也正是因為失去了流暢性。雖然這兩種文化對比鮮明,但是它們都崇敬天地,因為它們需要天下雨來收獲糧食,以保生存。
現在的草原文化在很多人心中的定義似乎就是一碗酒,一個哈達,一首歌,一匹馬這一種模式。我們往往很難給某種文化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就像我們置身于藝術當中,卻很難給藝術下一個明確的定義。藝術這個名稱用于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會大不相同。內蒙古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發祥地,他們的祖先曾在這里聲息繁衍,創造了優秀的草原文化。動態性和包容性是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而這種獨特性使內蒙古的美術創作有自己非常獨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我們了解和分析內蒙古美術不能不談內蒙古的草原文化,它是內蒙古美術家藝術創作的源泉。
參考文獻
[1]烏力吉:視覺草原[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年.
[2]張碧波,董國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