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 凱

1.木耳中毒死亡極為罕見,中毒原因是一種細菌污染產生的毒素“米酵菌酸”。
2.這個毒素耐熱,清洗、焯水無法去除。
3.泡發木耳要勤換水,或者在冷藏條件下泡發,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4.干木耳儲存過程不會產毒。
前些日子,浙江金華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現中毒,其中7歲小女孩出現多臟器衰竭。浙江省疾控中心通過檢測已經鎖定真兇,是米酵菌酸。
黑木耳可以炒菜、燉肉、涼拌,也可以做成包子餡、餃子餡。味道清淡,顏色特別,很適合做配菜。
但是近年來時常出現黑木耳中毒的報道,中毒者輕則進ICU搶救,重則喪命,讓人心驚膽寒。
網上傳言隔夜木耳產生亞硝酸鹽中毒。
一方面亞硝酸鹽中毒反應來得很快,且有典型的缺氧癥狀,比如面色發青、胸悶、呼吸困難等,不會有肝、腎衰竭癥狀。
另一方面亞硝酸鹽易溶于水,清洗之后造成中毒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家庭亞硝酸鹽中毒一般是因為腌菜。
導致木耳中毒的是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酵米面亞種”的細菌,它可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一天。
患者初期僅有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癥狀,隨后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癥狀。
患者一般不發燒,輕者1天自行康復,重癥者救治不及時生命難保。
從中毒患者的經歷來看,木耳一般都泡發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敗變質。
其次,這種細菌最喜歡37°C左右的氣溫,在26°C左右毒性最大,因此常發生在5~8月。
曾經有研究表明,干銀耳中并沒有毒素,這是因為晾曬過程中紫外線可以破壞毒素,這也是為什么椰毒假單胞菌容易污染鮮銀耳,但中毒事件并不多的原因。
干制黑木耳本身含有毒素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是泡發時間過長,細菌繁殖產毒。
另有針對變質銀耳的研究表明,清水漂洗并焯水并不能有效去毒,這說明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毒素比較耐熱。
建議:泡發木耳應當勤換水或者放在冰箱冷藏室泡發,避免出現渾濁、發粘和異味(尤其夏秋季)。如果泡發時間較長,忘了換水,出現上述情況時別舍不得,果斷扔掉!
如果是鮮木耳,注意不要吃已經有腐敗跡象的,比如發粘、流水、有異味等。感覺不適,盡快催吐洗胃,同時向醫療機構求助或自行就醫,并將就餐史告訴醫生。
只要遵循上面的建議,其實不用擔心,木耳還是很健康的食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