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德國、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傅淶 青木 藍雅歌 ●本報記者 郭媛丹 吳志偉 ●柳直 陳一

“大秀肌肉,俄將舉行冷戰后最大軍演”,西方媒體被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介紹的“東方—2018”軍演細節嚇到了:30萬大軍、數萬輛坦克、上千架戰機、多種型號的導彈……“德國之聲”說,俄羅斯這是在為發生大規模沖突做準備。大批中國軍人的參與,讓這場軍演顯得更加不同尋常。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專家的觀點說,盡管此次演習規模非常大,顯得意義重大,但“意義最重大的卻是中國的參加,這類演習在過去俄羅斯只是和盟國聯合舉行”。目前中國受到美國貿易戰威脅,俄羅斯受到美國的制裁和打壓,外媒紛紛猜測“中俄兩國是不是在結盟對抗美國”。不過,外交學院教授高飛2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團結不是為了對抗,而是希望美國放棄冷戰思維,與中俄一起承擔大國應有的責任。”
“俄羅斯再次揮起軍刀”
8月28日莫斯科迎來50年來同期最熱的一天,而比天氣更熱的則是俄羅斯軍演的消息。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國防部長紹伊古28日向記者表示,““東方—2018”軍演將動用近30萬名軍人、3.6萬輛坦克、裝甲車等車輛以及1000多架直升機、飛機和無人機,此次軍演將成為俄羅斯史上最大規模軍演,自1981年后沒有舉行過規模這么大的演習。他稱:“此次軍演某些方面在重復‘西方-81大演習,但某些方面恐怕規模要更大。1000多架各類飛機,近30萬官兵,中部、東部軍區幾乎所有演練場,以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和空降兵部隊將參加此次演習。這一演習將在最大限度接近實戰的條件下進行。”
俄《共青團真理報》軍事觀察員巴拉涅茨說:“我想說一個事實,將于9月11日至15日舉行的俄‘東方—2018軍事演習規模空前——從奧倫堡草原、西伯利亞森林,再到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參與軍演的兵力包括俄中部軍區、東部軍區、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以及受邀參加的中國和蒙古國軍隊”。巴拉涅茨說,俄羅斯舉行這樣大規模的軍演,西方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開始叫囂,“俄羅斯再次揮起軍刀”;國內也會有人發出抱怨“希望把這些錢用到經濟上”,但是如果俄羅斯不能自衛,經濟的發展無從談起。他說:“眾所周知,北約每年都在東擴,朝我們揮拳頭,似乎覺得莫斯科已經無力對抗,俄羅斯的坦克是時候顯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了。”
俄羅斯《議會報》29日稱,此次演習的主要目的是檢查俄羅斯武裝部隊的戰備狀況,這將有助于解決目前面臨的困境。“1981年的大演習,我們曾讓西方國家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此次大演習將達到同樣目的。我認為,這是對美國的一個不對稱回擊,未來還會有其他有效的回擊措施。”
“真正意義上的實戰測試”,德新社28日說,冷戰結束后,西方和俄羅斯一度放棄這種大規模軍演,但事實上,只有大規模演習才能真實地描繪出軍隊的能力。因此,“東方—2018”是俄軍表現出真正戰爭力量的“實際測試”。
“俄中發出戰略信號”
俄羅斯《觀點報》29日稱,俄即將舉行的“東方-2018”大演習不僅規模空前,而且還與東方經濟論壇同時舉行。針對這一大演習,北約國家表示,這表明俄羅斯在為發生大規模沖突做準備。但這并不是主要的,最為重要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首次參加這一大演習。中方將有約3200名軍人、900多件裝備、30架飛機和直升機參加。雙方還將建立一個聯合指揮部。
“這是俄羅斯和中國發出的戰略信號”,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的文章稱,五角大樓將密切關注即將舉行的“東方—2018”軍事演習中中國和俄羅斯部隊的表現,因為預計演習將包括模擬運用核武器。華盛頓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費舍爾說,此次演習“將使解放軍從俄羅斯最先進的聯合戰爭戰術中學到很多東西,這是解放軍戰略發展的一個焦點,因為它現在正為臺灣問題與美國做好戰爭準備。”
俄羅斯《導報》29日稱,此前俄中兩國舉行的演習主要涉及反恐科目等,且規模不大。而此次中國軍人參加俄戰略大演習具有戰略意義,這把中國與俄關系提升到俄羅斯與白俄聯盟國家的水平。雖然俄中沒有建立軍事同盟,但雙方卻體現出類似于同盟的關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從中方參演兵力數量、各型武器裝備臺數及飛機類型和數量來看,中方派出縮小版的陸軍合成旅和空軍飛行團規模參加此次俄方的戰略演習,應該說中國軍方同時派出旅團建制的陸軍、空軍赴海外參加演習是極為罕見的。中國陸軍新型合成旅的戰力今非昔比,雖然兵力數量只有3000人左右,但戰斗能力甚至超過以往2萬人的師建制的戰力。同時中俄雙方共同演練從防御到進攻的全要素戰斗科目,充分體現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之鞏固。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宋忠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解放軍派員數量不少,但與俄羅斯參演兵力相比,數量很小,這表明解放軍此次主要目的是參與、學習和借鑒。此次軍演中解放軍只參與部分科目的演練,所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聯合軍演。俄羅斯由于在敘利亞軍事沖突中取得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也在修改自己的訓練大綱,所以解放軍參與俄羅斯這樣的軍演,從中能夠學到一些實戰經驗,對解放軍肯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美國的壓力把中俄焊在一起”
“在當前對我國極具侵略性和敵意的國際形勢下,加強國防能力是合理、必要的,俄沒有其他選擇。”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8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毫不掩飾軍演的針對性。
北約的回應恰似證明了俄羅斯的說法。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北約發言人迪倫·懷特稱:“這次軍演展示出俄羅斯聚焦于大規模戰斗的演練。這符合我們一段時間以來的觀察:一個愈發獨斷的俄羅斯,在大規模增加國防預算開支和軍隊存在。”
俄新社29日發表題為“美國和北約的噩夢”文章稱,此次演習最讓美國和北約擔心的是中國軍隊首次參加。這表明,中俄兩國戰略伙伴關系越來越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中俄兩軍聯合在一起是北約和美國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最擔心的。俄中兩軍在演習中的成功協調將有效對抗美國對兩國的施壓。
德國《明星》周刊29日認為,是美國的壓力讓兩國“焊”在一起。中國的參與反映了它對全球局勢評估的微妙變化。普京也希望借助與解放軍的演習,顯示軍事實力,但他并不想過多刺激美國,所以他選擇了較不敏感的遠東地區,遠離美國的盟友歐洲。
對此,高飛認為,盡管軍演規模龐大,但俄羅斯也沒有和西方對抗到底的打算。與中國經濟的規模巨大、充滿活力不同,軍事領域是俄羅斯的比較優勢。俄羅斯要展示自己的存在,軍演規模一定要大,要有視覺和意識上的沖擊力,要通過軍演表現自己抗壓的意志和堅強的決心。
其實,“東方—2018”大軍演只是中俄諸多軍事合作之一。當地時間29日,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18”聯合反恐軍演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的切巴爾庫爾訓練場舉行最后階段演習以及閉幕儀式。美國《星條旗報》稱,與俄羅斯舉行聯合戰爭演習是中國抵消美國軍事影響努力的一部分。但德國《經濟新聞報》稱,在冷戰中,西方成功將中蘇分裂。而現在,美國讓中俄走得更近。最大的軍事演習是“對西方態度的批判”。
“中國堅定地站在俄羅斯一邊,毫不避諱”,高飛說:“這是因為,第一,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在很多問題上有共識有合作,這是一個事實。第二,中俄兩國要通過合作給外部世界傳遞團結一致的信號,這本身就增加了變化世界秩序中的確定性。第三,面對美國把中俄當對手,中俄兩國沒有選擇,冷戰大三角關系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天中俄越團結,在和美國博弈的過程中,籌碼也就越多。”▲
●本報駐俄羅斯、德國、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傅淶 青木 藍雅歌 ●本報記者 郭媛丹 吳志偉 ●柳直 陳一
“大秀肌肉,俄將舉行冷戰后最大軍演”,西方媒體被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介紹的“東方—2018”軍演細節嚇到了:30萬大軍、數萬輛坦克、上千架戰機、多種型號的導彈……“德國之聲”說,俄羅斯這是在為發生大規模沖突做準備。大批中國軍人的參與,讓這場軍演顯得更加不同尋常。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專家的觀點說,盡管此次演習規模非常大,顯得意義重大,但“意義最重大的卻是中國的參加,這類演習在過去俄羅斯只是和盟國聯合舉行”。目前中國受到美國貿易戰威脅,俄羅斯受到美國的制裁和打壓,外媒紛紛猜測“中俄兩國是不是在結盟對抗美國”。不過,外交學院教授高飛2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團結不是為了對抗,而是希望美國放棄冷戰思維,與中俄一起承擔大國應有的責任。”
“俄羅斯再次揮起軍刀”
8月28日莫斯科迎來50年來同期最熱的一天,而比天氣更熱的則是俄羅斯軍演的消息。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俄國防部長紹伊古28日向記者表示,““東方—2018”軍演將動用近30萬名軍人、3.6萬輛坦克、裝甲車等車輛以及1000多架直升機、飛機和無人機,此次軍演將成為俄羅斯史上最大規模軍演,自1981年后沒有舉行過規模這么大的演習。他稱:“此次軍演某些方面在重復‘西方-81大演習,但某些方面恐怕規模要更大。1000多架各類飛機,近30萬官兵,中部、東部軍區幾乎所有演練場,以及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和空降兵部隊將參加此次演習。這一演習將在最大限度接近實戰的條件下進行。”
俄《共青團真理報》軍事觀察員巴拉涅茨說:“我想說一個事實,將于9月11日至15日舉行的俄‘東方—2018軍事演習規模空前——從奧倫堡草原、西伯利亞森林,再到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參與軍演的兵力包括俄中部軍區、東部軍區、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以及受邀參加的中國和蒙古國軍隊”。巴拉涅茨說,俄羅斯舉行這樣大規模的軍演,西方國家將不可避免地開始叫囂,“俄羅斯再次揮起軍刀”;國內也會有人發出抱怨“希望把這些錢用到經濟上”,但是如果俄羅斯不能自衛,經濟的發展無從談起。他說:“眾所周知,北約每年都在東擴,朝我們揮拳頭,似乎覺得莫斯科已經無力對抗,俄羅斯的坦克是時候顯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了。”
俄羅斯《議會報》29日稱,此次演習的主要目的是檢查俄羅斯武裝部隊的戰備狀況,這將有助于解決目前面臨的困境。“1981年的大演習,我們曾讓西方國家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此次大演習將達到同樣目的。我認為,這是對美國的一個不對稱回擊,未來還會有其他有效的回擊措施。”
“真正意義上的實戰測試”,德新社28日說,冷戰結束后,西方和俄羅斯一度放棄這種大規模軍演,但事實上,只有大規模演習才能真實地描繪出軍隊的能力。因此,“東方—2018”是俄軍表現出真正戰爭力量的“實際測試”。
“俄中發出戰略信號”
俄羅斯《觀點報》29日稱,俄即將舉行的“東方-2018”大演習不僅規模空前,而且還與東方經濟論壇同時舉行。針對這一大演習,北約國家表示,這表明俄羅斯在為發生大規模沖突做準備。但這并不是主要的,最為重要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首次參加這一大演習。中方將有約3200名軍人、900多件裝備、30架飛機和直升機參加。雙方還將建立一個聯合指揮部。
“這是俄羅斯和中國發出的戰略信號”,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的文章稱,五角大樓將密切關注即將舉行的“東方—2018”軍事演習中中國和俄羅斯部隊的表現,因為預計演習將包括模擬運用核武器。華盛頓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費舍爾說,此次演習“將使解放軍從俄羅斯最先進的聯合戰爭戰術中學到很多東西,這是解放軍戰略發展的一個焦點,因為它現在正為臺灣問題與美國做好戰爭準備。”
俄羅斯《導報》29日稱,此前俄中兩國舉行的演習主要涉及反恐科目等,且規模不大。而此次中國軍人參加俄戰略大演習具有戰略意義,這把中國與俄關系提升到俄羅斯與白俄聯盟國家的水平。雖然俄中沒有建立軍事同盟,但雙方卻體現出類似于同盟的關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從中方參演兵力數量、各型武器裝備臺數及飛機類型和數量來看,中方派出縮小版的陸軍合成旅和空軍飛行團規模參加此次俄方的戰略演習,應該說中國軍方同時派出旅團建制的陸軍、空軍赴海外參加演習是極為罕見的。中國陸軍新型合成旅的戰力今非昔比,雖然兵力數量只有3000人左右,但戰斗能力甚至超過以往2萬人的師建制的戰力。同時中俄雙方共同演練從防御到進攻的全要素戰斗科目,充分體現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之鞏固。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宋忠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解放軍派員數量不少,但與俄羅斯參演兵力相比,數量很小,這表明解放軍此次主要目的是參與、學習和借鑒。此次軍演中解放軍只參與部分科目的演練,所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聯合軍演。俄羅斯由于在敘利亞軍事沖突中取得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也在修改自己的訓練大綱,所以解放軍參與俄羅斯這樣的軍演,從中能夠學到一些實戰經驗,對解放軍肯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美國的壓力把中俄焊在一起”
“在當前對我國極具侵略性和敵意的國際形勢下,加強國防能力是合理、必要的,俄沒有其他選擇。”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8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毫不掩飾軍演的針對性。
北約的回應恰似證明了俄羅斯的說法。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北約發言人迪倫·懷特稱:“這次軍演展示出俄羅斯聚焦于大規模戰斗的演練。這符合我們一段時間以來的觀察:一個愈發獨斷的俄羅斯,在大規模增加國防預算開支和軍隊存在。”
俄新社29日發表題為“美國和北約的噩夢”文章稱,此次演習最讓美國和北約擔心的是中國軍隊首次參加。這表明,中俄兩國戰略伙伴關系越來越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中俄兩軍聯合在一起是北約和美國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最擔心的。俄中兩軍在演習中的成功協調將有效對抗美國對兩國的施壓。
德國《明星》周刊29日認為,是美國的壓力讓兩國“焊”在一起。中國的參與反映了它對全球局勢評估的微妙變化。普京也希望借助與解放軍的演習,顯示軍事實力,但他并不想過多刺激美國,所以他選擇了較不敏感的遠東地區,遠離美國的盟友歐洲。
對此,高飛認為,盡管軍演規模龐大,但俄羅斯也沒有和西方對抗到底的打算。與中國經濟的規模巨大、充滿活力不同,軍事領域是俄羅斯的比較優勢。俄羅斯要展示自己的存在,軍演規模一定要大,要有視覺和意識上的沖擊力,要通過軍演表現自己抗壓的意志和堅強的決心。
其實,“東方—2018”大軍演只是中俄諸多軍事合作之一。當地時間29日,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18”聯合反恐軍演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的切巴爾庫爾訓練場舉行最后階段演習以及閉幕儀式。美國《星條旗報》稱,與俄羅斯舉行聯合戰爭演習是中國抵消美國軍事影響努力的一部分。但德國《經濟新聞報》稱,在冷戰中,西方成功將中蘇分裂。而現在,美國讓中俄走得更近。最大的軍事演習是“對西方態度的批判”。
“中國堅定地站在俄羅斯一邊,毫不避諱”,高飛說:“這是因為,第一,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在很多問題上有共識有合作,這是一個事實。第二,中俄兩國要通過合作給外部世界傳遞團結一致的信號,這本身就增加了變化世界秩序中的確定性。第三,面對美國把中俄當對手,中俄兩國沒有選擇,冷戰大三角關系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天中俄越團結,在和美國博弈的過程中,籌碼也就越多。”▲
環球時報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