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樺
你真的懂自己嗎?
你真的懂你自己嗎?每個動作,每一句話,你是否懂得自己正在經歷什么?想要什么?
我說:“未必吧!”
當我們失戀時,為了那段戀情痛不欲生、迷失、沉迷……此時你是否懂得內心深處在尋求什么?尋找你付出的愛,還是對方給予你的愛?
很多人喜歡炫耀手上戴的戒指、手表,除了炫耀,你內心深處想獲得什么?虛榮心?被關注被稱贊?
看下這個清單:
你是誰?
你當前擁有什么?擅長什么?興趣是什么?不足之處是什么?
是否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未來要到哪里去?
你自信嗎?
你是個溫暖的人嗎?
你有支付愛的能力嗎?
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一定是清楚自己缺點的人,了解自己短板,承認自己內心隱藏的缺點。很多情況下,我們不能接受自己那個短板,為了面子,用大腦做選擇,與內心真實的需要做抗衡,那么這個選擇結果怎么可能會好呢?
比如很多人,想月入萬元,但是你的資歷不夠,水平不夠,結果也只是你想要而已。很多人在情感關系上也如此,希望有一個很優秀的人為伴,你們的語言能同頻嗎?你具備感染對方的能力嗎?你更適合哪些人?
懂自己,就不容易迷失自己。
我們需要時刻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知道自己的能力。當我們一旦忘記或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時,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一個女孩,從小在家庭里缺乏安全感,長大后嫁給了一個人品很好的人。后來她在大城市生活,不安于現狀,希望有更多的錢,于是開始嫌棄自己的老公,覺得他掙錢不多。但是當她轉一圈,發現一個人得到錢也是需要付出的,沒有那么容易。于是她開始糾結,內心深處究竟需要什么?原來自己更需要的是家庭安全感,而需求的錢是其次。
想要不迷失自己,就是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才不會被誘惑,做出錯誤的選擇。人們不能接受當下、不滿足于現狀,源于人們內心深處有更多的標準、要求、愿望、欲望。那么此時很容易做出其他的決定,做出其他的選擇,也容易迷失自己,不能淡定,不能臣服于內心深處真正的自我需求。當然,人們執著于欲望時,也會出現固執、浮躁、自我的情形。
當人們產生欲望時,很容易忘記回看自己是否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當前擁有什么,擅長什么,不足之處是什么,未來要到哪里去,當初做那個選擇時是匆忙的。忘記真我的選擇必將出現錯誤的結果。
能否臣服于自己
我們喜歡別人臣服于自己。皇帝掌控天下,王妃掌控后宮,享受來自子民的臣服。人性里有掌控、控制的欲望。
臣服,古解為以臣禮服從、君命稱臣降服。《書·康王之誥》:“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漢書·地理志下》:“夫差立,勾踐乘勝復伐吳,吳大破之,棲會稽,臣服請平。”《三國志·蜀志·譙周傳》:“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當臣服。”
而我們今天說的臣服,是要聽從自己的內心,不違背自己的本性。
因此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如何讓自己聽自己的話?如何讓自己控制自己?如何讓自己臣服于自己?
父母告訴孩子不能多吃冰棒,太涼了!可是孩子總想偷偷吃,因為甜。
告訴孩子那個火爐不能碰,碰到會燙到你的手。可是孩子還是忍不住去碰。
告訴人們不能吸毒,不能賭博,那會輸掉你的人生。人們還是去挑戰,覺得有意思。
因為人們有好奇心、欲望,明明知道“那個不可以做、不可以碰、不行”,人們還是會去挑戰、嘗試。人們的頭腦無法控制內心深處的準則。
不能臣服于自己,不聽自己的心聲,大腦不聆聽內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能否看清現狀,看清自己的能力,接受自己的不足?
你很清楚地看到需要做的是什么,然后采取行動,一次只做一件事,專注于一件事。受教于大自然,看萬物如何成長,看生命如何在沒有不滿和不快樂的情況下展現奇跡。這就是耶穌說“看那野地的百合,它們不耕不紡卻長在地上”的原因。
你能否臣服于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能夠臣服于自己,也意味著我們在做判斷和選擇時,是趨于理性的,朝著目標前行的,不被中途的誘惑、障礙而迷惑。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