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擔任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時候,經常有同事跑過來要求漲薪。當然了,他們其實是想找老板要求漲薪的,怕老板直接拒絕,自己面子上不好看,于是就想讓我幫助申請漲薪事宜。他們的理解是:如果個人向老板申請漲薪,好像那是為了私心,但是,如果由人力資源部出面向老板申請漲薪,那就是公事公辦,即使被老板拒絕,也不丟人。
面對這些經常琢磨漲薪的同事,我真誠地勸說道:“想漲薪,不應該找老板,更不應該找我,最應該找的是你自己!”對方生氣地說道:“不愿意幫忙就直接說,盡瞎忽悠人,漲工資不找老板找誰?你這話真荒唐!”說完,氣呼呼地走了。看著他們的背影,我只能暗暗感嘆他們的領悟力真的太遲鈍了!
研發部的張偉性格內向,一說話臉就紅,如果讓他找老板談漲薪的事情,估計拿刀架他脖子上他都不肯。但是,張偉工作很勤奮,愛鉆研,先后為我們公司的系列產品進行了升級換代,贏得了市場先機,為公司創造了很大的利潤。當張偉第一次為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后,他在行業內就出名了,有些同行業的公司準備把張偉挖走。老板是聰明人,他自然明白這利害關系,老板就把張偉的薪資翻了一倍。后來,張偉每次為公司研究出新產品,不用張偉自己申請,老板就主動給張偉漲了工資。張偉剛進入我們公司的時候,月薪5000元。短短的4年時間,經過老板的幾次主動漲薪,張偉的月工資已經拿到了35000元,是最初工資的7倍。
在許多同事眼里,市場部的陳蕾是個“缺心眼”的人,因為她拿著微薄的工資卻干著超負荷的工作。這種超負荷是她自愿的,她簡直得了職業病,參加朋友婚宴的時候,她就和同桌的賓客聊自己公司的產品以及其他公司同類產品,讓他們說說各自的優劣,為了讓對方說得更客觀更公正,她刻意隱瞞了自己的公司名稱。她身邊的挎包里裝的就有錄音筆,回去后加以整理寫進市場調查報告里。

為了調查同類產品哪種更受消費者歡迎,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陳蕾往往能在商場守候一整天,還假裝顧客向那些購買了同類產品的顧客“請教”,讓對方說說為什么買某種品牌某種型號的產品而不是買其他的。回家后,她就拿出錄音筆,把顧客的解釋詳細地寫進市場調查報告里。
因為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陳蕾的調查報告非常扎實。為了證明自己調查結果的真實性,陳蕾還把自己的調查錄音連同市場調查報告交給領導。另外,根據自己的調查報告,陳蕾經常能夠制定出非常“行之有效”的產品企劃策略。由于陳蕾工作勤奮、業績優良,老總怕這樣優秀的員工跳槽或者被人挖走,3年內給陳蕾的工資漲了兩倍,而其他員工3年內平均工資才漲了百分之十。
職場中,很多在老板眼里“可有可無”的員工不是用心琢磨工作而是用心琢磨漲薪,因為在公司里的作用不重要,漲薪的申請往往會被拒絕。而那些工作勤奮、做出優異業績的員工,老板生怕這樣的職場人才跳槽或者被同行業的公司挖走,于是就會三番五次地主動給他們漲薪。
“想漲薪,找老板”的思路已經很陳舊了,如果想漲薪,最現實、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干出優異的業績,只要業績好了,老板肯定會給你加薪,這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