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田

古人曾有一說:“南有蘇杭,北有勝芳。”意思是位于河北省霸州市東南部的勝芳鎮是北方的天堂。此鎮始建于春秋末期,因當地河堤交匯,故初名堤頭村,后名武平亭、渭城。宋代,取“勝水荷香,萬古流芳”之意,定名為勝芳。明、清時期此鎮興盛一時,陸則車馬喧囂,水則帆檣林立,紫菱黃蟹之類可“南下蘇杭,北上京師”,而天下奇珍異貨又可輸入此地。
由水而生,由水而興。勝芳古鎮東、南、西三面臨水,又有一條穿心河舒展飄逸,其街巷走向、建筑布局并不拘泥于風水學,而是隱形就勢,街巷以穿心河為中心,四向伸延,曲折幽深,且密如蛛網,穿行其中,如走迷宮。東橋與西橋之間有一條中山街,不寬,也不長,卻是此鎮歷史上最繁華的街道。極盛時期,商店鋪面竟達四百多家,書局、郵局、警察局、商會、錢莊、銀號、外籍公司應有盡有。英國傳教士詹姆斯·紀滿于此生活十七年,在著述中稱中山街可與英倫的大街媲美。
勝芳古鎮的街道沿河而建,呈一根根飄帶分布,又與胡同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此鎮的胡同都依水而建,自然天成,以高、幽、曲而獨到:大部分胡同有兩人多高,曲曲折折;主胡同都隨河水的彎曲而彎曲;所有小胡同,不論多么彎曲、多么簡短,都能通向河流或者河流的支流。可以說,此鎮所有的胡同都能通向河水的方向。而且,胡同里臥虎藏龍,坐落著不少家產豐厚的商家店鋪。走在古老的胡同里,看著古色的院墻,今人仍有時空倒流之感。
不言而喻,勝芳古鎮的民居也有獨特之處:一是不成行,朝向多元,應河流、河堤的形勢而居,漁獵、葦編、經商也方便。二是形制也多樣,比如大雜院,不成格局,里巷幽深;比如四合院,形體自由,個性張揚。勝芳古鎮不足一平方公里,坐落著一百多座四合院,王家大院、張家大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舊日煙云遠,但勝芳古鎮現存三宗寶:戲樓為其一,牌坊為其二,文昌閣為其三。如果把勝芳古鎮的地形視為一把折扇,文昌閣即是扇軸,展開的扇面就是居民住宅的分布了。歷史上,勝芳古鎮廟宇林立,經聲佛號,香火旺盛,曾有“三寺兩庵十八廟,大寺雄偉小廟巧”之說。由于風雨剝蝕、兵燹橫毀,三寺兩庵現獨存北大寺。此寺又名大悲寺,大悲寺擁有二十三座大小殿堂樓宇,錯落有致,交相輝映,檐內風鈴叮當奏響,梵唄禪唱相互應和,與周圍的亭廊、游橋、千年古樹和奇花異草融為一體。
勝芳古鎮民間文化也絢麗多姿。寺廟佛教音樂流入民間的產物,以管、笙為主奏樂器,輔以云鑼、镲、大鼓、鐺子、鐃、鈸等,代表性曲牌有《山坡羊》《走馬》《關公辭曹》。此鎮節日、廟會或喪葬上都有音樂會。2006年,勝芳音樂會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燈會,主題為生活美好。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十五之夜,居民都會到河邊燒香、放燈,一燈一意蘊,演繹著獨有的民俗與風情。 2008年,勝芳燈會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以食為天。環水而居,勝芳古鎮自然水產豐富。松花個大,味美,色澤好看,為河北省重點名牌產品;河蟹肉嫩,肥美,蟹黃充盈,與陽澄湖的清水蟹、崇明的老毛蟹并稱“中華淡水蟹三大佳品”;藕粉芳香,爽口,營養豐富,曾獲“萬國博覽會”獎。此三者統稱為勝芳“三絕”。水鄉的資源優勢,孕育了淵源的水鄉菜系:鹵三禽、炒河蝦、炒黑魚片、紅燒鯉魚、清蒸桂魚、清蒸甲魚,各具特色,卻都是健康菜肴,享譽京津。
自然地理的獨特,孕育了勝芳古鎮獨特的人文環境。這是一座人工雕琢痕跡很少的小鎮上,小橋、流水、人家,秀女浣紗,炊煙裊裊,宛如江南。現在,雖說古街巷、古胡同、古民居難免會有歲月留下的皺紋,但古老的勝芳鎮卻依然純凈、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