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法 蘇明蘭 張斌 李小珠
[摘要]目的 探討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檢查方式不同分為A組(動態心電圖)和B組(常規心電圖),患者均通過冠狀動脈造影進行確診。結果 A組診斷心肌缺血的陽性率高于B組,A組診斷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短陣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比例均明顯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a)-005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ECG) and conventional ECG o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CHD).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40 patients with CHD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dynamic ECG) and group B (conventional ECG).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Results The positivity rate of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The proportions of diagnosi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atrial arrhythmia,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block,and paroxysmal supraventicuar tachycardiain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which were all display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The positivity rat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diagnosed by dynamic ECG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ose using conventional ECG,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Coronary 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schemia;Arrhythmia
冠心病作為心內科常見的疾病,其發生率呈明顯升高趨勢。冠心病發生原因比較復雜,最主要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的粥樣硬化,加上炎性、栓子等多方面作用,誘發冠脈管腔狹窄和閉塞[1-2]。冠心病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給社會帶來較大的負擔,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及早診斷冠心病對指導臨床用藥治療,提高患者的預后水平具有重要意義[3-4]。本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 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92例,女48例,年齡58~80歲,平均(70.3±7.5)歲,既往疾病史:陳舊性心肌梗死76例,心絞痛40例,高血壓12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癥8例。依據檢查方式不同分為A、B組。納入標準:患者均通過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冠心病確診,年齡42~80歲,病程4個月~19年,排除標準:因應用洋地黃等藥物造成心電圖ST段變化的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缺血性心臟病造成ST段變化患者,如心臟瓣膜疾病、心房顫動等;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靜息心電圖左心室肥厚、重度貧血患者。兩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在我院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測,使用Holter記錄盒(型號:TLC4000,購自秦皇島市康泰醫學系統有限公司)對患者連續24 h動態檢測。患者在動態監測的過程中,給予適量的運動,對其運動量和心肌缺血情況的進行觀察,注意患者皮膚不能過度潮濕,影響心電圖監測效果。在進行動態心電圖監測的當天不可以洗澡,避免過度運動出汗,做好患者運動過程中異常情況登記,可以為患者動態心電圖異常變化原因提供可靠的依據,詳細記錄患者活動情況。24 h將記錄盒拆下,連接計算機對患者的信息進行整理,將數據輸入計算機進行分析。
B組采用常規心電圖進行檢測,采用麥迪柯斯心電工作站進行心電圖連續的描記,心電圖的基線必須平穩,而確保診斷的準確性。患者入院治療后,停藥3 d進行檢測,注意室內溫濕度,減少對肌電圖的干擾,心電圖機要離診查床和電纜線遠些,避免電器對于心電圖的干擾。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檢查方式診斷心肌缺血情況:常規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標準[5-6]:同一個導聯T波≤相同導聯的R波1/10,與此同時ST段水平呈現明顯下移,ST段下移幅度>0.05 mV。動態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標準:a.心電圖ST段水平發生下移或處于水平狀態,同時下移量>0.10 mV;b.ST段發生水平或者發生下移,下移的時間>60 s;c.心電圖兩次出現ST段下移,并且2次ST段下移時間間隔>60 s。②觀察兩組檢查方式診斷心律失常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診斷心肌缺血情況的比較
A組診斷心肌缺血的陽性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診斷心律失常情況的比較
A組診斷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短陣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比例均明顯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冠心病作為缺血性心臟疾病,其主要癥狀是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形成此癥狀的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誘發冠脈狹窄和阻塞,進而出現心肌組織壞死[7-8]。冠心病患者病變主要集中在冠狀動脈,發生痙攣,誘發心絞痛甚至猝死[9-10]。目前冠心病誘發死亡的病例達到1750萬,預計到2020年,全球冠心病死亡的人數達到2500萬人[11-12]。冠心病及時的診斷和預后判定,對于提高冠心病患者臨床效果和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13-16]。心前區疼痛屬于冠心病的典型性癥狀,心電圖是冠心病篩查的基礎手段。常規心電圖可以了解心肌缺血或者是心律失常情況,不僅心慌、胸痛等臨床癥狀的患者需要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對于一些懷疑心臟有問題的人和健康體檢者均可以做常規心電圖檢查[17-19]。常規心電圖簡便、易行,對于異常變化很容易發現,但是常規心電圖受到時間限制,僅是1 min內心臟病變情況。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患者的心臟異常變化往往是間歇性的,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時,異常不容易出現,常規心電圖篩查陽性率會明顯降低。隨著我國冠心病患者比例明顯增高,尤其是心肌缺血的癥狀,不僅見于老年人,一些年輕人也成為疾病多發性對象。動態心電圖可以在24 h對心臟的日常心電活動進行連續性記錄,記錄時間相對較長,可以反映研究對象在活動狀態下的心電變化情況,彌補了常規心電圖短暫性、靜態記錄心電變化的缺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診斷心肌缺血的陽性率高于B組,A組診斷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短陣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比例均明顯高于B組,提示動態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陽性率高于常規心電圖,對于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的診斷準確率也高于常規心電圖。另外以下幾種情況建議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①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現胸悶、胸痛的臨床表現,但是常規心電圖檢查無明顯異常變化,此時需要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對一些偶發性、短暫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進行監測,促使患者獲得明確的診斷;②對于一些常規心電圖已經發現異常,但是性質或者潛在風險性了解不全面、不明確的心律失常,可以通過動態心電圖進一步收集患者的心電信息,從而對心律失常類型、發生頻率及風險性做出預判;③動態心電圖可以對患者的日常活動時的心電活動變化進行連續性的監測,從而提高患者陽性檢出率,對于心肌缺血發生的不同時間段、持續時間、缺血程度和患者活動關系等均可以清晰的展現,更全面地為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④動態心電圖對于臨床治療用藥有一定的指導性,為監測冠心病治療效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對于冠心病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建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7,5(15):64.
[2]范小平.淺談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7,5(5):44-45.
[3]沈珊珊.對比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4(24):93.
[4]夏國宏,鄭爭達,楊海燕.動態心電圖檢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 26(2):354-356.
[5]張慶蓉,王紅,金海燕.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診斷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4(20):96-97.
[6]楊琴,向陽,唐川蘇,等.動態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對比[J].西部醫學,2015,27(9):1356-1358.
[7]張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價值比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4(11):9-10.
[8]王芳.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9):1550-1551.
[9]謝金玉,黃穎.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340-342.
[10]魏彤.12導聯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8):5310-5311.
[11]于華,梁偉,張官鵬,等.冠心病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8):1292-1294
[12]代少華,陳浩剛,梁翠娟,等.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2):37-39.
[13]Peng Y,Sun Z.Characterization of QT and RR interval series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by means of 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 analysis[J].Med Biol Eng Comput,2011,49(1):25-31.
[14]Romero D,Ringborn M,Laguna P,et al.Depolarization changes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by evaluation of QRS slopes standard lead and vectorial approach[J].IEEE Trans Biomed Eng,2011,58(1):110-120.
[15]劉力,趙文姣.尼沙赫精準心電圖與心電圖同步分析冠心病改變的臨床研究[J].實用心電學雜志,2018,27(1):38-42.
[16]陳永芳.平板運動試驗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的比較觀察[J].實用心電學雜志,2017,26(4):284-287.
[17]Gramer BM,Muenzel D,Leber V,et al.Impact of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on CNR and SNR in dynamic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an animal model[J].Euro Radiol,2012, 22(12):2654-2661.
[18]Wang Y,Qin L,Shi X,et al.Adenosine-stress dynamic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with second-generation dual-source CT: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cathete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SPECT nuclear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J].Am J Roentgenol,2012,198(3):521-529.
[19]諶秀玲,劉鳴,向黎明.S5導聯在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電學雜志,2017,26(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