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
摘要:顧名思義,“水性材料”是近些年對通過水作為媒介的畫作總稱。自古以來,中國人不論是文學還是繪畫,都是以水為媒介在紙上做文章的。水彩畫傳入中國已有五百年余時間,在此期間通過幾代水彩畫家的努力使得水彩不單單只是小品地位的存在。在此基礎上,中國水彩畫家推動其向水性材料現代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水性材料 紙面選擇 差異性 視覺感受
中圖分類號:J21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0-0039-02
一、水彩紙張的選擇與特性
在紙面上傳統作畫方式。一般來說分為兩大領域分別為透明水彩(transparent-watercolor)和不透明水彩(Gouache)。近代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促進新型繪畫材料的生產,水彩畫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透明與不透明兩種大的范疇。廣義來講,但凡是以水做媒介稀釋作畫的材料都囊括在水彩畫的領域中,例如水溶性彩鉛、彩色水彩墨水、索斯(俄羅斯發源),丙烯水溶性色粉與坦培拉等。
如今國內有很多高校開設水彩畫專業,圈內流傳“水彩易學不易精”。的確是這樣,在水性材料語言中,大多都是顏色直接跟紙面接觸,加上不易修改的特質,很多時候在前幾筆大面積的鋪色就已經決定畫面成敗,這就要求繪畫者既要有膽大心細,又要有對水彩較深的理解與修養。目前市面上水彩紙種類品牌較多,首要區別一為原料:分為木漿紙和棉槳紙—木漿紙特點是吸水性較差,干得較慢,所以容易留下水痕,但是質感很堅韌,不容易被折壞,適合混色大面積暈染和肌理效果不適合反復薄涂,但易擦洗。棉漿紙特點是吸水性好,干得快,吸水性顯色性好,不容易留水痕,紙質比較綿軟,顏色會顯得溫柔些適合多層疊加和細節刻畫。木棉混合紙結合了它們倆的優點和缺點,比較常見的木棉混合品牌是意大利的法比亞諾。
區別二:紙張的克數不同關聯到所成的效果與適合畫的題材。一般來說水彩紙分為150g、180g、300g、600g。克數越大,質量越高。如是需要插畫小稿類低克數紙足矣,如是進行大范圍創作進行水性材料語言探索、則推薦高克數紙張。
二、水彩紙制造工藝與區別
從工藝上來講水彩紙張的紋理一般分為熱壓(平紋)與冷壓(中粗紋理和冷壓粗糙紋理),有些時候紙的包裝或是廠家會標明熱軋冷軋,在此備注一下:這里的“壓”也可以寫做“軋”。畫紙在制作時需要使用大型壓力設備用以定型,隨后去除水并通過碾壓制造出紋理。所以很容易理解壓(軋)一詞屬于工藝范圍內標稱。展開來聊特性:表面上熱壓水彩紙肌理光滑平整且細膩、表面密度高干燥快且適合大面積的濕畫渲染、干燥后留在紙表的顏料層較明亮。對于擅長寫生創作或是隨筆小品的畫家來說,熱壓細紋紙是較好的選擇。另外這類紙張熱壓紙張因表面平整,因而能夠繪制十分精細的線條與灰面,所以同樣適合精微素描類、木碳粉類畫家使用。同樣品牌的300g細紋粗糙紋厚度會不一樣,這是因為相同重量、紙漿、品牌的熱壓紙由于紙基結構原因更緊實,因而要比冷壓紙薄。不易控制的是熱壓紙本身表面存水更少,吸水性也就更弱,干得快且相對不均勻。但根據平常交流與實踐,很多畫家與科班學生卻因此特點偏愛使用熱壓水彩紙,因為它能因水色干燥快同時會顯現出筆觸形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如果水分把握不夠均勻,熱壓紙會因吸水性較弱造成水色干燥不均勻而造成大量明顯的顏色堆積并出現渾濁水漬,這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綜合來說,熱壓紙比較不易把控的紙張。
相比之下,冷壓紙張因表面擁有粗糙的、不平整的紋理而可以獲得豐富的肌理效果,可以保存住大量的水,減緩干燥速度從而又提供相對充裕的時間畫下一筆,適合層層疊加的長期創作厚重的效果,各種題材均可應對,故在水彩畫中使用者較為廣泛。不同系列品牌的冷壓紋理各有特點,也擁有各自的紋理。楓葉丹與阿詩品牌輕微打磨的粗糙自然,有的類似隕石表面平整但富有質感,例如獲多福牌與康頌莫郎,法比亞諾牌是細細的平行紋理等多種品牌可供選擇。有些紋理很有識別性,例如老保定水彩紙的麻布紋,現叫做寶虹,國產好紙,性價比高,適合入門與簡單創作。
三、水彩媒介劑的使用與效果
在水彩畫面中除了由于水作為媒介在紙面上產生隨機的效果與肌理以外,各種水彩媒介劑也會使畫中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水彩的特性常用的媒介有很多:沉淀劑、肌理媒介、丙烯調和液、牛膽汁、干燥劑、增厚劑等。隨著畫面的需要這些在外國經常用到添加劑漸漸的融入到國內的畫面中、特別是學院的學生。比如可以在稀釋的水彩顏料中加入樹膠或明礬,顏色會有光澤的表面,效果與油畫的上光油相似,如想達到明顯的厚涂顏料效果可用增厚劑或黏稠膏與水彩顏料混合。除上述水彩專用的添加媒介處,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做不同的嘗試。如酒精,由于酒精是有機物,水彩顏料是無機物的緣故同樣可以產生斑駁的點狀效果;也可利用保鮮膜貼合在未干燥的顏色區域上,待完全干燥后揭下會出現紋路肌理效果。如今技術的發展,市面上與網絡上可以提供更多不同的水彩添加劑。下面詳細介紹下常用的媒介特性。
牛膽汁:幫助顏料擴散的作用,樹膠是和牛汁相反作用,抑制擴散還有增加水彩透明度的作用尤其是在洗時,在不易調和色彩的紙張上使顏色易于調和且可柔滑過硬的邊緣。此外還可以增加色彩的附著力、提高水彩顏料的濕潤度、降低水的表面張力、阻止水聚成水珠、延長渲染時間、使色彩過渡更柔和。直接和水彩調和使用后,使得色彩在紙面上的流動性更加增強,而不具備流動性的色彩產生流動性。在一些不易調和色彩的紙張上使色彩變得易于調和,不易調勻的顏色變的非常容易調勻。總之在大面積的用色時,加入少量的牛膽汁會營造出銜接自然、水味十足的效果。
留白液:用硅膠筆粘取留白液,涂在要留白的位置上,等干燥后用手指輕輕剝離開。目前分硅膠筆直接蘸取涂抹和針管筆狀兩大種類。留白液是通過覆蓋用來保護畫面空白處或者以有色層的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留白液如果調得過稀會覆蓋不住,反之如果調配得過稠,擦掉時會傷及紙面造成破損。如果是底層已經覆蓋顏色使用時就要慎重考慮了,以免破壞之前所畫的色層。
阿拉伯樹膠:1.提高水彩透明度;2.維持顏料份子穩定均勻的溶解并延長顏料附著于畫紙上的時間,增加顏料透明度;3.潤色,使畫面干后不容易發灰,當筆觸太硬或者太深時使用,可使其變得柔和些。避免多重顏料渲染在濕紙上時,顏色會被淡化或弄臟。
珠光媒介:顏料會有閃閃發光的效果直接在畫面干燥后,做點綴效果。水基透明溶液(就是溶于水的意思),打破顏料中水份的表面張力,提高顏料透明度和亮度,提高擴散力和銜接力,對深色顏料更明顯,能夠給水彩添加珠光(閃光)效果。當單獨使用這款媒介直接涂在干燥的色彩(暗色)上時效果尤其明顯。
水彩潤色劑:水基透明溶液(就是溶于水的意思),原理是打破顏料中水份的表面張力,提高顏料透明度和亮度,提高擴散力和銜接力,對深色顏料更明顯。改善流動有利于筆觸整潔呈現細線,但使用過多使紙面效果尖銳冷脆,控制得當時能延遲干燥時間并加強顏料的附著力并延展水彩筆的筆觸。使用比例:1:1調入顏料,或根據需要逐漸加入。
水彩增厚劑:增加水彩中水的膠著度,降低水彩流動性。加入增厚劑后,感覺像蛋彩顏料,粘稠,不易散開,慢干。可以增加紋理和筆觸。加入水彩增厚劑的顏料,在干燥后不會改變水彩的透明度,但是會顯現出紙本的紋理。
丙烯:近些年國內流行的一種玩法,具有代表性的應該是湖北美術學院畢業的優秀青年畫家邵昱皓的作品,使用方法通常是將丙烯涂了薄底后再進行創作。筆者本人也嘗試的方法是用白色丙烯厚涂待干燥后,作出增厚劑相似效果,建議丙烯用來繪畫前面的物體或主體物是因為丙烯干后比水彩紙本身更白。由于其干后形成光滑的表面,故在上面薄涂水彩干后,仍可用水洗掉便于修改,而且不容易令畫面變灰。但是也有弊端,由于表面光滑耐光度較弱等會不方便水彩畫的保存與收藏,如將丙烯換作油畫用的樹脂底料或罩印白漿,完全干燥后不會產生光滑的表面并且不容易被水沖洗,但同樣可產生相同的效果。
以上就是水性材料中常用的媒介解析,因水性媒介故說到這里其實還有一類材料可供參考使用:傳統國畫顏料一般來說是天然礦物提取研磨,色彩還原度高并濃郁,且溶于水。此外市面上出售的國畫用的分離流淌劑、明膠、催化劑等,通過測試實踐發現,也是基于此類物質具有親水性特性,在紙面上融合時,與不親水性物質的相排斥形成效果。同樣亦適用于水彩畫。
四、結語
總之在水性材料中,每一筆顏色落到紙面上之前的考慮與干燥后可控與不可控產生的效果,是水彩中獨特的魅力所在。材料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要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與對水彩語言的正確理解之上才能使之發揮內在的作用,從而在不斷地探索中發覺屬于自己的水彩語言。
參考文獻:
[1][英]蓋爾.藝術家手冊[M].符荊捷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4.
[2]鹿菏.隱世之國[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5.
[3]肖亞平.水彩的高度[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