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雅蓮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八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節日,它與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設立的。
相傳,遠古有一個力大無窮的神箭手名叫后羿,他解救百姓于火海,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只留一個給大地帶來溫暖和陽光。他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經常幫助生活貧苦的鄉親,夫妻二人深得百姓愛戴。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說人吃了仙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
這件事被后羿的一個弟子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仙藥弄到手。在八月十五這天晚上,逄蒙趁后羿外出,提著寶劍闖進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心想,如果讓這樣的奸惡之徒吃了長生不老藥,恐怕更多的百姓要受害。于是她便將仙藥一口吞了下去。吃了仙藥后,嫦娥頓時感覺身輕如燕,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越飛越高。她不愿意離丈夫太遠,便在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了下來。
后羿歸來,已不見了嫦娥的身影,只見皓月當空,嫦娥正站在月中的一棵桂樹旁深情地凝望著他。后羿只好在院子里擺了張桌子,放上嫦娥喜歡吃的水果,為她祝福。百姓們知道了嫦娥的遭遇,也都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為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吉祥。后來,每年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在古代,中秋節有拜月的習俗。在中秋節這一天的晚上,人們會在院中設上大香案,上面擺放月餅及西瓜、蘋果、葡萄等多種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必不可少,西瓜還要切擺成蓮花狀。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男子一般祈愿自己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子則希望自己能夠貌似嫦娥。拜月之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月餅之前要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包括不在家的親人也計算在內,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塊,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大小要一樣。在廣東潮汕,拜月的主要是婦女和小孩,并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中秋節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賞月。民間中秋的賞月活動大約始于魏晉時期,到了唐代開始盛行。中秋節這一天傍晚,月亮初升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庭院或樓臺亭閣擺上月餅和水果,全家人坐在一起賞月、敘談。文人們則會聚在一起飲酒、賦詩,因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詞作品。這一天,夜市通宵營業,游人絡繹不絕。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曾有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翫月……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云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賞花燈也是中秋節的一項重要習俗。在我國廣州、香港等地,中秋節這天夜里要進行“樹中秋”活動,就是將燈彩高豎起來,以助月色。在中秋節之前,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用竹條扎制各種各樣的燈,有果品、鳥獸、魚蟲等樣式。到中秋這天晚上,將燈內蠟燭點燃,掛在短竿上,再用高竿豎起。孩子們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也可以將燈豎在房屋高處,如平臺、屋頂或高樹之上。滿城燈火如繁星點點,與月爭輝,以此慶賀中秋。在廣西,孩子們還會將柚子、橘子、南瓜等掏空,刻上各種鏤空圖案,穿上繩子,里面放置一支蠟燭點燃,提著出去玩耍,或者放在河中漂浮。
中秋節最主要的飲食習俗是吃月餅。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我國傳統糕點之一,也是中秋節必備食品。傳統的月餅是圓形的,象征著團圓、和睦,中秋節吃月餅有“團圓”之意。
月餅據說起源于唐代,北宋時期在宮廷內流行,同時也流傳到民間。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人們不僅在中秋節這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同時還要贈送給親戚、朋友。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覽志馀》中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明清時期,月餅的制作就已非常講究,不僅餡料豐富,月餅上的圖案也多種多樣。心靈手巧的制餅師傅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之更具有節日色彩。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介紹了兩種月餅,描述“劉方伯月餅”時寫道:“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可見當時的月餅制作技巧已經非常高了。
現代的月餅更是花樣繁多,按產地和特色主要可分為廣式月餅、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和潮式月餅。其中廣式月餅皮薄,松軟,香甜;京式月餅外形精美,皮薄酥軟,層次分明;蘇式月餅松脆香酥,重油而不膩,甜咸適口;潮式月餅皮酥餡細、油而不膩、入口柔軟。月餅的餡料多種多樣,有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仁、百果、山楂、蓮蓉、豆沙、棗泥、桂花、肉松、蛋黃、鮮肉、火腿等,口味有甜有咸;而月餅的皮有漿皮、酥皮、混糖皮、奶油皮、冰皮等多種,各有特色。
月餅雖然香甜誘人,但熱量偏高,含有較多的糖分和油脂,所以一次不宜食用過多,脾胃功能差的人更要注意。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等疾病者,不宜多食月餅,肥胖者也應控制食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