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 要: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和現代企業缺乏專業技術人才這一供需矛盾問題,在不斷的創新中得到了緩解。校企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之下,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得到很好的前景規劃和人才專項培養。我國正在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更快更好地解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問題。本文將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淺顯的探索分析。
關鍵詞:校企深度融合;高職院校畢業生;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現代高職院校畢業人數越來越多,但是就業的質量并不樂觀。除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之外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還要加強校企高度融合,探索一條創新型路線改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當下正在探索的一種新型路線。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學習企業實際操作的應用知識,畢業之后又目標有方向地選擇就業崗位。
1高職院校的現狀
高職院校學生人數與日俱增,就業壓力很大。但是與此同時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又是有增無減的。這就形成了一個供求的矛盾關系。在校期間,有些學校僅對學生就業進行了系統的指導,有些學校聘請一些名流進行了統一的講座性培訓,有些學校向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職業道德規劃及法律指導。但是老師這些傳統教學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要求,企業更加注重的是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死搬硬套的課本理論已經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競爭能力成了各校迫在眉睫的問題。
2校企深入融合
學校和企業融合是當今社會必然的途徑,也是緩解畢業生就業的有效方法。學校培育人才最終的目的在于服務企業的發展,企業最需要的人才來源于學校。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越緊密,對學生今后步入社會的適應能力越有好處。將學校學習的系統知識靈活運用到生產中,讓技術上得到創新性的提升是企業最終的目的。學校和企業深入融合的同時還需要政府給予支持和幫助,只有政府為主的辦學才能更好地讓學校和企業進行深入溝通。高校實行教學改革吸引企業入駐,企業深入高校進行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和企業共同創建雙贏的機制,共同解決畢業生就業的問題。
3現代學徒制的特征
現代學徒制更好地加強了校企融合,推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不僅僅讓學生的能力不斷提高,更加有效的指導學生就業的方向。在學校老師言傳身教的基礎上,增添了企業師傅手把手傳授實際操作經驗。在企業生產中自己動手摸索新知識,通過實踐完善課本的知識將死板的文化轉化為靈活的探索。最終達到創新發展的目的。
3.1政府辦學主體讓改革見效更快
政府推進教育的改革,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來加快企業和學校的融合。鼓勵企業入駐高校的同時建立高校實踐基地,為保障校企合作提高有力的后盾和法律保障。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持讓現代學徒制更加有保障。政府還將完善學校和企業合作之間雙方各自的權利和責任,更好地明確現代學徒制的法律法規。
3.2學校增加了經費收入,提升辦學的條件。
學校和企業融合,增加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學校從中得到企業的支助。有了經費學校就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同時有了經費學校可以引進更高層次的人才,提高師資力量。將學校和企業深入融合,降低了學校的教學運行成本,學校的實訓基地直接搬到了企業當中。當學校的整體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之后,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莘莘學子前來求學。這是一個不斷良性循環的產業。學校溝通了學生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為企業輸送了大批的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
3.3企業獲得的益處
校企深入融合減少了企業招工的麻煩,同時企業員工的穩定性得到很好的提高。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使得企業降低了員工培訓費用,有效利用已有資源吸引更多人才前來企業學習。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都很高,面對實踐操作動手能力都相對較弱。企業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展現和學習的平臺,同時也是為今后培訓員工節省了一大筆開銷。現代學徒制下的學生都是經過學習素質教育出來的,他們有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引進新型的人才提升企業整體的員工素質。
3.4雙師型的老師供不應求
學生既要學習課本上的經驗知識,又要學習實踐中的操作能力。這樣在學校的老師有著很好的教學素養和教育能力,可是相對實際操作能力不如企業的加工師傅。在企業的第一生產線上的師傅經驗豐富,但是教育教學能力相對欠佳。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各自能力上的完善和提升。學校老師也要到企業中鍛煉,從而更好地教育學生,從實際的操作和案例中啟發學生不斷進步。
3.5對于學生的益處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主要就在于職業性,現代學徒制在口頭傳授知識的基礎之上結合了實踐操作技能的傳授。通過仔細的觀察、實踐的操作掌握技術要領,找到自身不足之處。作為徒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工廠里不斷的學習和進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前輩們的多年的經驗。在產品生產的大環境下,徒弟通過觀察、摸索、操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大膽創新及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團結協作奇思妙想共同完善企業的各項技術[4]。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下,學生的學和員工的做有機結合。這樣不同教育方式之下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是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優勢,在企業這個大家庭里得以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
4結束語
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是更好地融會貫通了學校和企業。但是也存在了許多的實際操作時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很多學校教學內容和企業實踐不掛鉤,學校教學的知識太脫離了社會的實際生產;學校、企業之間的融合的法律還不夠完善,雙方責任劃分不夠清晰;企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如何防止畢業之后去了其他類似的公司等等。現代學徒制是培養和發展創新型人才的有效形式,在這條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宋迎春,王雨蒙,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84).
[2]嚴丹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會計教育,2018.02.04:(117-118).
[3]鄧振華,謝平娟,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問題探析[J].物流技術,2016.09:(173-176).
[4]陳媛媛,傳統學徒制度與現代學徒制度的比較研究[J].南京旅游職業學院,企業論壇,20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