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峰 伍澤平
摘 要:將黨校打造為校本教研式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陣地旨在通過創新“教、研、學”三位一體培訓模式,強化馬克思主義在黨校和學員意識形態領域的真實指導地位不動搖。同時,從另一面多出馬克思主義精品課、培訓出更多的馬克思主義者。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校本教研;黨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是我們黨對領導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在馬克思主義教學中,要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學員信念動搖、強化黨員干部黨性為重點,保證馬克思主義解決新問題的作用和功能在黨員干部意識形態領域起權威、說服力效果。結合黨校教學實際,將黨校打造為校本教研式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陣地應提上日程。
關于校本教研式的黨校,本文認為有三個基本特征:一,黨校是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的基地;二,黨校教師是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的主體;三,促進黨校教師和學員共同學習、研究、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黨校教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方向。
1精心構建黨校馬克思主義文化符號物質載體
目前,全國有近兩千五百所黨校。但有一小部分黨校沒有將馬克思主義真正列為主干課程,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在黨校客觀環境的打造上沒有彰顯馬克思主義文化符號。習總書記講,“黨校姓黨,首先要把黨的旗幟亮出來,讓黨的旗幟在各級黨校上空高高飄揚”。作為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的主陣地,黨校的外部環境就必須相應具備區別于其他普通機構的不同之處。除了黨旗,凡是與馬克思主義、與黨有關并能醒目的體現“黨校姓黨”的對象,都可以對其進行精心合理打造。總之,要讓人民群眾,讓黨員干部,讓學員能直觀的感受到黨校濃郁的馬克思主義之風和黨風。
2黨校黨委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與規劃
黨校每年培訓學員的人數根據層級、黨員數量等不同,在幾千人次左右。黨校領導層對馬克思主義的側重將十分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在黨員干部意識形態領域以及由此衍射到社會上的普遍有效傳播。同時,也會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與黨校工作的全面結合。所以,領導重視是馬克思主義身份地位得以強化的前提,更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同步發展的有力保障。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才會更積極、主動的接受、上好這門最難上好的課。也只有如此,到黨校培訓的黨員干部才能認真、正視、端正的安下心來、花精力去學習、領會。此外,領導的重視、教師的主動以及學員的用心還反向助推馬克思主義課程朝著精品化、生動化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必將豐富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
3充實壯大黨校馬克思主義教研骨干隊伍
習總書記講:“要培養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一批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在學科領域有影響的知名專家。”黨校教師是馬克思主義教學研究的主體,其水平將關系到黨校是否合格的做到“黨校姓黨”;關系到學員對黨校教師理論教學水平及黨性差優的評價;關系到到社會對黨校這個專門從事教育培訓黨員干部機構作用大小的看法。然而,在馬克思主義的實際教學科研中,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其真正成為黨校教學研究的重點對象還存在不小的困難。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的黨校缺少馬克思主義專業人才。這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教學上難免先天不足。由于沒有受過相應的思維訓練,授課教師看不懂馬克思主義原(譯)著。在講授時,照本宣科。很難保證馬克思主義教學效果;二是有部分馬克思主義專業教師不上馬克思主義方面的課程。學員將馬克思主義看做枯燥無味、高深莫測的學說,間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心情。導致他們更愿意上非馬克思主義專業課。上述兩種不良現象,削弱、降低了馬克思主義作為黨校教研主體的地位。因此,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風,就必須在這兩方面下功夫。通過合理引進馬克思主義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現有馬克思主義教研人員,調優教師年齡和人數比例,實行專人專題,破除“萬金油”現象。從而,將其有效根除。最終重振馬克思主義在存在領域指導地位的雄風。
4創新“教、研、學”三位一體培訓模式
馬克思主義始終貫穿整個黨校工作全過程。開展馬克思主義教學,目的在于撥正學員的“總開關”,在于夯實學員的“四個自信”,在于強化學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同時,也是學員學習、考試內容以及學員進行實踐的有力“工具”。此外,還是教師研究的出發點與最終歸宿。因此,黨校在“教、研、學”三方面的設計上必須既運用好馬克思主義。“教、研、學”是三位一體的有機整體,不能分而論之。然而,受黨校教育培訓班次以及其他情況的限制,黨校存在“教、研、學”不同程度脫節的現象。有少部分教師幾乎沒上過講臺,而有的一年也就上過兩三次。這種現象難以保證教師教學經驗有質的飛躍。同時,課程時間短、數量少也同樣難以保證多數學員真實的學到馬克思主義精髓。從目前調查情況來看,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按經驗上課,沒有做到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教學工作。而絕大部分學員也都是按經驗工作,沒有合理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解決問題。這與習總書記要求的:“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回答普遍關注的問題,注重解答學員思想上的疙瘩,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防止空對空、兩張皮。”以及“必須引導和促使學員努力學習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特別是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理論教育中心內容,提高戰略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還有一定差距。因此,黨校必須在這三方面進行改進、創新,將其統一起來。以此突顯馬克思主義作為教學中心,教會學員認識、把握、善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同時,授課要看準、看清、看實對象。要客觀分析學員接收能力,保證學員聽課效果。為大力發展馬克思主義,多出馬克思主義精品優質課,教育培訓出更多更優的馬克思主義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