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輝 王策
摘 要:2016年5月15日,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上線。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給自己提供服務的人,用一分鐘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領域的專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費問答模式。隨后,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馬拉雅FM創辦知識付費節”123知識狂歡節”,知乎上線知乎live等等。進入2017年,這一趨勢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3月7日,豆瓣網推出了首款付費產品——“豆瓣時間”;隨后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關鍵詞:知識管理;知識付費;知識服務
1對知識管理認識的必要性
在管理學中,學習型組織是管理學的基礎理論。當今世界上所有的企業,不論遵循什么理論進行管理,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等級權力控制型,另一類是非等級權力控制型,即學習型企業。在國家層面上,推行學習型社會,也是基于后者非等級權力控制。而作為未來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重要的手段之一——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網絡新經濟時代的新興管理思潮與方法。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預言:“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與機器設備,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信息化(資訊化)蓬勃發展,知識管理的觀念結合網際網絡建構入口網站、數據庫以及應用電腦軟件系統等工具,成為組織累積知識財富,創造更多競爭力的新世紀利器。
在信息時代里,知識已成為最主要的財富來源,而知識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資產,組織和個人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對知識進行管理。知識管理將使組織和個人具有更強的競爭實力,并做出更好地決策。
2知識付費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按照經濟學的理論,任何事物的獲得都需要付出成本,正如“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每件物品的真實價格,即它對于想要得到它的人的實際價值,就是為獲得它所付出的辛苦和麻煩。對于已經得到并想處理它或用它來交換別的東西的人來說,每一件東西的實際價值,是他能為自己省去或轉于別人的辛苦和麻煩。……”。
從這個角度來看,知識也是有它的實際價值,我們獲得知識是要運用其轉變為其他想要的物質和精神需求,運用知識去省去我們的辛苦,解決我們的麻煩,所以,我們也可以客觀的說知識既然有價值,要獲取知識就要有所付出------知識付費。
2.1知識付費的概念
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于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
2.2知識付費產生的原因
首先,時間成本。選擇太多,用戶決策癱瘓,自己選擇的時間成本增加,愿意通過付費來代替個人搜尋選擇,這使知識付費成為可能。
其次,資金成本。很多APP軟件能夠直接解決消費者的應需問題,如商學院筆記,圖書,學習課程,訂機票酒店等等,這就是在降低人學習和生活中的資金成本。
最后,社交貨幣。知識越來越成為一種社交貨幣,對于付費知識產品來說,社交貨幣往往意味著產品有人格的背書,有和別人交流的談資。
3知識服務型社會的構建
不可否認,知識付費的發展是風生水起,從目前的情況來講,知識付費已經是下半場了,兩年過去了,消費者對知識付費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有了更高的要求標準,各種知識付費的APP打開率越來越低,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重新進行定位。
同時,利用網絡,每個人都成為自媒體人,大家可以把自有的知識資源應用并服務于社會,個人價值的展現也將對社會產生外部效應,即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也可帶來社會利益的最大化(當然,此處的外部效應是指正外部效應。)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服務社會必將到來,而且越來越顯現。
知識服務型社會即為在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傳播,也在用自己的知識能力服務社會。
知識服務型社會具有以下的特點:
1.開放Open。知識本身是相關聯的,只不是為了學習方面我們人為的將其分門別類的劃分開來,那么每個人也應該打破自己專業的界限,要勇敢的具有創新精神。
2.透明Clarity。網絡的發展,打破了過去的信息不對稱性,包括目前的直播,互聯網企業,準確的記錄了我們的痕跡,如同光明之下,越來越通徹。
3.協作Cooperation。各行業之間通過協作,使得彼此之間能夠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實現帕累托最優。未來,系統優于個體。
4.共享Sharing。可以有效的組織知識資本和物質資本,真正的共享不應該局限于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這樣簡單的容易的形式,更多的應該是無償的彼此之間的共享。
5.流動Flowing。從傳播者的角度看,知識更新的速度更快,傳遞給閱讀者的時間更短,如傳統的書本一旦印刷后,即便有錯誤也不能再改動,而運用網絡傳播時發現錯誤可以及時更正。從接收者的角度看,打破以往的學習方式,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儲備。如閱讀的方式不再拘泥于書本閱讀,可以聽取音頻,可以通過手機或 kindle 進行閱讀,這樣的方式使得知識可以流動起來。
6.涌現Emergence。將是知識服務型社會的形態,每個自媒體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如同粘菌一樣,能組團且協調運動的單細胞生物,能像變形蟲一樣伸出偽足,進行一起運動,顯示出一種很有意思的合作關系。
所以,在知識服務型社會里,學校不會再有圍墻,不會再有專業的限制,企業將會和高校一樣成為知識的制造者,彼此共享,再分配,形成更強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國富論[M].孫善春 李春長,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
[2]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朱志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3]徐勇等.知識原理[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8年.
[4]龐躍輝.崛起的知識管理模式.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