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子靜靜地坐落在保康縣店埡鎮的東南部。村子四周環山,中間是方正有型的一方平地,平地的中間潺潺地淌著一條彎彎的河流,自北向南緩緩流入荊山腳下的沮河。這一方沃土便是格蘭坪。
格蘭坪的村莊
格蘭坪是那種寧靜優雅、帶著古樸且有些原始的鄉村。
車子駛入格蘭坪的村界,映入眼簾的便是這一方肥沃的田野。如今無論是平地,還是平地上方的梯田都種滿了茶樹,那是一年四季的綠。更讓村民們欣慰的是,一眼望去,格蘭坪的田間小道都鋪上了水泥路,徐家的要去向家的,不需要走一步泥巴路。要去菜園扯把蔥,直接站在水泥路上就可以了,再也不用擔心下雨天出個門,褲腳上、腿上會粘上泥巴。人們把田園種得像花園、像公園。
向右拐過主公路,便是格蘭坪的河。河里水深、清澈,修了新的河道,河道兩邊都栽滿了樹木和各色花草,有高大的白楊,有飄香的桂花,粉色的紫薇花,長青的蘭草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河堤兩岸刻在石頭上的詩詞。上下幾公里,每隔幾步都有一塊方正有型的大石頭,上面整齊公正地書寫著關于田園風景的詩句,這里真是人們飯后散步的好去處。徜徉在堤岸,聞著清風,不僅可以賞風景,而且可以飽覽唐詩,真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如果是春天,你還會醉在一片油菜花香里。油菜花在格蘭坪遠近聞名,不僅開得旺盛,而且是大片大片的,美不勝收。遠一點的山坡上,還有一樹一樹盛開的桃花、梨花、杏花,那更是開得妖艷,開得耀眼,點綴了山間美景,也醉了八方游客。
如果是夏天,便隨處可見上了年紀的老人和中年人,還有玩樂的孩子們的歡快的笑容。孩子們可以在新建的廣場及廣場旁邊的山間小公園里到處玩耍,快樂地瘋跑,不像在小城里,公園里到處都是人,在擁擠的街道,到處都是車及汽車的尾氣,缺少自由的快樂和心曠神怡的感覺。在村里新建的廣場上,每晚七點,音樂一響,便可以欣賞到翩翩舞姿。中年婦女、年輕的媳婦、婆婆等。他們不分年齡,想跳就跳。
我喜歡傍晚的村子,家家彌漫著炊煙,裊裊地在屋頂上升騰。
秋天,村子里除了收割地里成熟的玉米、土豆等雜糧,田里還有綠茵茵的茶苗,絢爛的秋陽,醉了廣袤的沃野,那一垅垅的碧綠茶香,彌漫在鄉村、農舍、田野。農民牽著耕牛出了籬院,蹚過鴨和鵝歡跳的小溪,消失在金色田垅的盡頭。農夫們說著、笑著、忙碌著,眼前一片歡騰的景象,看著、看著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眼角里溢出的喜悅一直延伸到山里。放學的孩子在鄉間小路上咯咯笑;新河床里的鴨子嘎嘎叫;放牛的老人對著牛兒吼;去店里買油鹽醬醋的媳婦兒們趕著腳地走……
這便是富有生機的村莊,也是村子里不可缺少的元素。我覺得,一個村子,人是主要元素,如果沒有了人的氣息,或者人變得稀少,村子里的一切都變得毫無生氣。在格蘭坪,沒有失修的屋子,沒有荒蕪的土地,新一代的人也不會找不到回家的路,村子就在這不斷變換的年年歲歲里逐漸欣欣向榮!
年末了,在外工作的人,打工的時尚年輕人都回來了。有的圍攏在一起聊天,無拘無束,無話不說,無事不談,常常開心地大笑,笑得很張揚。他們問一問往年的收入,談一談新年的打算,但最終的內容都撇不開村子和曾經養育過多少代人的村子里的土地;說一說村里的變化,村里又有了什么新的建設,添了哪些新的農業項目,等等。
我在空閑的時間也會回老家的村子。村子時常很寂靜,寂靜得無聲無息,除了和煦的風,幾聲鳥叫鳴,便再無其他,連摩托車的聲音都很稀少。當城市霓虹燈亮起,一片燈紅酒綠時分,正是鄉村最安靜的夜了。時日就像原始的從前,一切外界的轟轟烈烈都與這個古樸的鄉村無關;感覺一切爾虞我詐都和這個與世無爭的鄉村割裂。鄉村是安靜的,在城市大步前進的時代,格蘭坪的鄉村帶著自己的青春為城市裝點。我愿安靜地在村子的一個角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悠然自得。以一顆平淡的心體味田園風光,尋找童年里兒時那點滴的夢和自己靈魂的家園。
曾經有人說,等我老了,在鄉下,尋一僻靜之處,蓋一農舍,靜享晚年。如果你也有這個想法,那么,來格蘭坪吧,格蘭坪田園如詩,山水如畫。
格蘭坪的橋
與村子相輝映的格蘭坪,有一條格蘭坪人們的生命河。一個村子,如果沒有一條河,那么也是不完整的。格蘭坪的這條河叫紙廠河,據說是因為之前有一個造紙廠,河流因此命名。紙廠河的橋不止一座,有天然鋪就的塔石形成的通道,有雕刻有致的石拱橋,而我要說的是那座小木橋。站在格蘭坪的木橋上,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小橋很小,但它卻很美。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人造橋。小橋是木橋,兩邊有如上樓房的臺階,中間有一大塊供歇息的地兒,像公園里的亭子。過道的兩邊還有兩排整齊的長凳,長凳也是木制的,跟橋身一樣被刷上了油亮的棕色油漆,那色剔透得有些像琥珀。橋的上方還蓋上了琉璃瓦,儼然一座空中樓閣。無論春夏秋冬,都可以在這里歇息,尤其是夏天,無論艷陽高照,還是小雨飄飄,都可以在橋上駐足,小橋既可以為你遮風,也可以為你擋雨。小橋古樸、空靈,與流水、茅屋、農舍、牧童、柳樹相輝映,拓印出一幅幅古老、寧靜、閑適的田園風光,成為一幅千古不朽的詩畫。
清晨,可以在小橋上,聽鳥叫雞鳴,一幅幅古樸的枯藤、老樹、烏鴉、小橋、流水、人家畫卷。夜晚,是小橋最寂寞的時候,相依為伴的老人小孩都回家了。萬家燈火時,月光照在小河上,似河里多了一個月亮,小橋默默地、靜靜地守候在河中央。
小橋上,時常有淘氣可愛的孩子們在歡快地玩耍。小橋下,那是新修的河堤,筑起了壩,滿滿一河床的碧水,唱著歡快的歌兒奔向遠方。溪流很清,壩里放水了,溪流很淺的地方,可以看見水里色彩斑斕的石頭和嬉戲的魚兒;若是壩里蓄水了,有時候運氣好,還能碰上一大群鴨子,“嘎嘎”地叫著,一邊玩耍一邊捕魚,好不熱鬧。
站在格蘭坪的橋上,我會想起兒時的故鄉。我的故鄉沒有橋,只有一條水不太深的河,通常在水里放幾塊搭石,便能順利過河。漲大水的時候,便沒了主意,記得有一次就踩落搭石,被水沖到河里。還有讀書的時候班主任背過河的情景,時隔多年,仍舊歷歷在目。再后來,工作的地方,有那種木板鋪在一起搭成的橋,人們稱軟橋,人一踏上去便覺顫悠悠,這時,俯瞰橋下滔滔流水,真有些眼暈。幾年前,我的家鄉也修建了一座小橋,便也沒有了那種脫了鞋襪過河的日子。
自古以來,多少方寸之橋都留在人們心間,鑄入唐詩宋詞元曲中,流芳百世。也許,一座小橋,可以見證兩人的相遇、相識、相知,一段浪漫的愛情就會這么開始,才子佳人從此攜手,共筑未來。但更多演繹的是離傷別愁,在細雨灑塵、柳色空蒙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詩人王維在灞橋頭與友人依依惜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似海的深情,不僅讓橋下的流水為之動容嗚咽,以至百代之后依然讓我們仰慕不已。西湖邊上的斷橋,白娘子與許仙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民國期間,大洋彼岸,徐志摩在康橋上,愿意做一條水草,撒下了多少柔波,也沒有等到林徽因的芳心暗許。這些與橋有關的故事,卻也讓人們記住了橋。
每次回格蘭坪,我都會繞著道兒地去那座精致的橋上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我想無論是路過的游人,還是勞作辛苦了的村民,都可以在橋上或站或坐,看河堤兩岸的村民一派勞作的景象,還可以在這里構筑明天的藍圖。
格蘭坪的小橋,那么樸實,又那么生動!
一個村子,一座橋,一種記憶。
格蘭坪的茶
田間,橋頭,除了美景,就是大面積的茶樹。一株株、一行行、一排排、一塊塊,平地里,山凹里,旱坡上,水田里,放眼望去,除了幾塊兒菜園子,剩下的田全部都是茶樹。
在格蘭坪,每年大約都是在清明節前后,春茶就開采了。曉曉茶廠、向家茶廠、徐家茶廠等三大茶廠開始掛牌收茶的時候,格蘭坪的村民們便開始熱鬧起來,老的公公婆婆,年輕的媳婦們,只要是沒出去打工的,沒有上學的,全部都出去采茶,若是周末,學生們也放假采茶掙錢。早晨,雞還沒叫,豬還沒醒,村民們都起來了,簡單地弄口飯吃,帶瓶水,有的還帶點零食,挎上茶籃,便出了坡。在坡上,更是沒有人說話,采得爭先恐后,只聽得掐斷茶尖的聲音,人人都唯恐晚上賣茶的時候采的不夠多。
采的好的,手頭快的,有經驗的,僅憑采茶一天可以掙一兩百元錢呢,這可是農村人一年中收獲最好的時節,誰也不肯待在家里,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錢溜走。家里有個小姐姐,是個采茶能手,采茶速度特別快,她采茶是兩只手并用,雙管齊下,雙手就像在跳舞。小姐姐不僅能干,人也長得漂亮。有一年,縣里來店埡鎮上舉行采茶比賽,她得了第一名。村里幾家茶廠里的炒茶機器,此時,也是沒日沒夜地忙著炒茶。家里的老人也會給他們在外打工或工作的孩子打個電話:“不回來一趟?拿些新茶去嘗嘗?”這個電話,我想,除了真的有新茶可以品嘗,還有一些思念和幾許驕傲的成分在里面。
到了四月下旬,人們開始采毛尖,那茶是颼颼地長,旺旺地長,長勢兇猛,廠家的茶是天天有采,自家的茶樹一天不采就會長過了頭。這個時節,還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盛開。為了犒勞辛苦了一個月的村民,村里的幫扶單位農業局會排好了節目,來村里整個采茶賞花節,邊采茶邊唱歌的姑娘們個個美到了心眼里!
格蘭坪的村民不僅會種茶、采茶,還會沏茶、喝茶。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回到家中,燒開了格蘭坪那清澈甘洌的水,抓出一小撮茶葉,放入那古老的有柄的茶杯中,倒入開水,略泡一小會兒,濾過水,再倒水,蓋上蓋子。等過了兩三分鐘,大約好了,揭開蓋子,一股清香和著熱氣撲面而來。茶客通常會貪婪地閉上眼睛,深呼吸,感覺茶香在整個身體彌漫開來,感覺全身都舒暢了。吹開茶葉抿了一口,初入口時清新爽口,從口到胃暖暖的,香氣久久在口中回蕩,那種茶葉特有的清香無法用筆墨形容,只感覺身邊沒有一切,仿佛身邊只有人和茶。慢慢地一杯茶喝完了,再續些水。握著有點燙的茶杯,不禁想起一句話:品茶如品人生。喝一口茶,初入口時苦澀,那是人生必有的困難,回味時甜,那是回憶度過困難時的喜悅。人品茶不單單只品味茶,還品味人生,安靜地,無打擾,我便也喜歡這安靜,在喝茶中身心得到了放松。“心素如簡、人淡如茶”。手捧一杯清茶,淡淡的一口,面前幻化出古樸典雅的沏茶女,雖美麗而不張揚,氣質的優雅卻在舉手投足間似有若無地飄散出來。
格蘭坪的茶,雖然沒有西湖龍井那么出名,但也具少有的古樸芳香,原汁原味。與甜甜的飲料、濃郁的咖啡、刺激的酒相比,茶算是最為健康的飲品了。嫁到格蘭坪之前,我是不喝茶的,此時,閑暇之余,我也漸漸愛上了喝一杯,自種,自采,自制,自沏的格蘭坪茶!
格蘭坪的屋
一個村子的秀麗風景與歷史文化的關系,就像一個人,是外在與內涵的雙重兼修。格蘭坪最具歷史意義的屋子,便是徐家花屋和知縣衙門,這也是格蘭坪的古建筑。雖然在這個村子住了十多年了,但一直沒有機會見到徐家花屋的真容。每次路過都是大門緊閉,莊嚴肅穆。據說是要求保存起來的文化遺址。沒有人居住,且不容破壞。
徐家花屋不遠處就是以前的知縣衙門,據說這個衙門是清道光年間,格蘭坪徐氏后人徐名成考中進士,官拜蘄春縣知縣,上任不久,喪父,于是辭官回家。爾后被朝廷委以七品正堂,掌領荊襄西南政務,允許他在徐氏老宅修建衙門,為三進廳,大門呈八字形,門鼓為青獅白象石雕,正堂下二進廳設有官廳、客廳、一廳屏風遮掩。門前小橋流水,屋后茂林修竹、郁郁蔥蔥,右有荷花池,鯉魚鬧白蓮,左旁蒼松翠柏,古木參天。大門前四塊石條,分立兩旁,左右四個孔眼。頭廳,二廳失修坍塌,正堂、門樓尚存。雖然二廳、頭廳被后人修蓋,古老建筑格局裝潢雖所剩無幾,但現在仍然能見到門樓、正堂、辦案茶幾、太師椅及匾額。
除了老屋,十幾年的時間,我見證了格蘭坪的屋子變遷。第一次去相親,他家就幾間土房子,很小,但也干凈整齊。結婚那年蓋了個樓房,之后單獨的餐廳、飯廳、洗澡間、車庫逐一新建。再看格蘭坪紙廠河兩岸,樓房比比皆是,舊貌換新顏。
關于格蘭坪的事情,我是寫也寫不完的。有關于楚王、九進城及編鐘的故事,早有流傳。早在10年前,格蘭坪就出版了自己的村志,人們都記得,那是一個有村志的村子,如今各村都在編纂自己的村志。還記得,我初次來格蘭坪,便聽說,曾流傳于明朝嘉靖年間的半幅長聯:“老龍洞,清溪水,徐徐東流,隔不斷,攔不住,穿山而去,入沮河,匯長江,所向汪洋。”這句含山水、蘊姓氏、藏地名的長聯,至今無人應對。
2015年中國最美鄉村出爐,格蘭坪穩居榜首。我想除了格蘭坪田園秀麗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安居在這里的人們,他們覺得幸福。人民幸福才是國家的幸福。
有人說,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我想說,在格蘭坪,你會感覺身體和靈魂都在路上,朝著你要去的方向。
(作者介紹:高明英,青年作家,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