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苗闖
摘 要:隨著煤炭資源需求的增加,掘進機的需求量很大。全斷面高效掘進機是一種應用于煤礦巷道的高效掘進機,具有快速采掘,一次成型的特點。JDM280全斷面高效掘進機齒輪箱是掘進機的核心部件,它主要負責傳遞扭矩并驅動掘進機刀盤進行掘進作業,對掘進機的性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齒輪箱;掘進機;密封;潤滑;優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D421 文獻標志碼:A
0 前言
JDM280全斷面高效掘進機齒輪箱的使用性能要求高,技術難度大,加工制造精度要求也比較高,而且工況比較復雜,所以對箱體內部給與充分潤滑是必不可少的。
1 主要研究內容
JDM280全斷面高效掘進機齒輪箱作為主機的核心設備,起到傳遞扭矩的作用,所以必須滿足主軸旋轉速度、傳動方向的要求(如圖1、圖2所示)。
1.1 軸端密封的改進方案設計
(1)毛氈圈密封:在殼體槽內填入毛氈圈,以堵塞泄露間隙,達到密封的目的。這種密封優點是成本低廉,缺點是毛氈圈磨損太快,所以要求軸的線速度不能過高。
(2)擠壓密封:擠壓型密封靠密封圈(O型密封圈或圓橡膠等)安裝在槽內,預先被擠壓產生壓緊力,因此封閉密封間隙,從而達到密封的目的。
(3)漲圈密封:將帶切口的彈性環放入溝槽內,由于漲圈自身的彈力,從而使其外圓緊緊貼在殼體上,漲圈外徑與殼體之間無相對運動,在工作介質壓力的作用下,漲圈的一端貼合在漲圈槽的一側并產生兩者之間的相對運動,通過液體壓強進行堵漏,從而達到密封的效果,這種密封形式主要是用于液體介質密封(因為漲圈必須用液體潤滑)。
經過以上分析,我公司針對JDM280全斷面高效掘進機齒輪箱的軸端采用骨架油封密封+迷宮式密封+碳素纖維盤根三重密封的結構形式,并得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圖3所示)。
首先,箱體內部會有大量潤滑油流向輸入輸出軸端的調心滾子軸承,并通過軸承流向外部,這就遇到了第一道密封:件2(骨架油封)油封的密封機理是:油封的唇口與軸或軸套接觸面之間存在著一層很薄的粘附油膜。這層油膜的存在,一方面起到密封流體介質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起到唇口與軸之間的潤滑作用,骨架油封屬于接觸型密封。其結構簡單,安裝位置小且緊湊,密封性能較好。
其次,由于掘進機采掘時會產生大量粉塵,所以需要防灰防塵,件1(密封蓋)與件5(密封環)形成非接觸式迷宮密封即第二道密封,密封通道各間隙值控制在0.20mm~0.30mm為宜。往件4(油杯)注入干油脂,這樣在旋轉件和固定件之間形成很小的曲折間隙,里面填滿干油脂來實現密封。并且件1通過六角頭螺栓固定在箱體上,件5用件6(緊定螺釘)固定在軸套上并隨著輸出軸旋轉。
最后,在密封環外圓處設有件3(碳素纖維盤根),它的作用即可對內防油,又可對外防塵,效果頗佳,此乃第三道密封。
1.2 箱體內部潤滑管路布置設計
JDM280全斷面高效掘進機齒輪箱輸入功率大,工作時內部齒輪以及軸承溫度較高,需要大量潤滑油進行冷卻潤滑。普通飛濺潤滑顯然無法滿足要求,所以我們采用強制潤滑方式進行潤滑。但是由于受到外部結構尺寸限制,我們將以往在箱體外部布置的潤滑管路改為在箱體內部布置(圖4所示)。
潤滑系統一共有四個進油口,如圖所示,分別位于齒輪箱前端和上方,進油口安有管接頭與掘進機上的稀油潤滑站連接,稀油潤滑站內設潤滑油泵,排除的潤滑油壓力大約0.6MPa。箱體內部油管根據內部空間情況進行折彎,將折彎后的油管用油路分配器相連接。潤滑主要分為軸承潤滑和齒輪副潤滑。
(1)軸承潤滑:在軸承座上方合適位置鉆孔并攻絲,把節流套擰在上面,潤滑油通過壓力流入,實現了對軸承的潤滑。
(2)齒輪副潤滑:將管件布置在齒輪副嚙合處(齒輪副要向內嚙合),然后在管路外徑上攻絲并擰上噴嘴,潤滑油通過噴嘴噴射到齒輪副上,從而進行齒輪副潤滑。
箱體內部的潤滑油通過兩側回油孔流回到主機內部稀油潤滑站內,回油管徑要適中,以便于潤滑油回流順暢。在不影響齒輪箱內部空間布置以及沒有部件干涉的情況下,回油管路的通流截面可適當大些。這樣整個齒輪箱與稀油潤滑站之間就形成了循環潤滑系統,保證了齒輪箱正常工作,確保了全斷面高效掘進機有效作業。
此技術屬于潤滑油循環冷卻方法,通過循環的潤滑油、合理的潤滑點設計對齒輪箱里的齒輪、軸承采用連續、大流量、循環油冷。其輸入端為冷卻油,將齒輪嚙合產生的熱量從輸出端帶出,將油溫降到規定溫度并回到稀油潤滑站,再經過壓力泵增壓輸入到齒輪、軸承各潤滑點從而實現齒輪箱的循環冷卻,必須設計好油泵參數、合理選擇油站容量、從而確定齒輪箱的溫升控制。
2 齒輪箱密封防油及潤滑的其他注意事項
上述密封結構和潤滑管路布置的設計,可以充分實現密封和潤滑的功效。但前提是要保證各相關件的加工精度,軸承,齒輪等潤滑點供油充分,各回油通道流暢,沒有淤塞。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這套密封潤滑結構百分之百的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胡亞杰,王志強,趙永極.機械密封失效原因分析[J].橡塑技術與裝備,2002(8):40-41.
[2]李慶余,張佳.機械制造裝備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范順成,馬治平,馬洛剛.機械設計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4]徐灝.密封[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