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現在中國人的結婚年齡,已經比過去大大推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由于各種各樣的理由,會選擇“晚”一點進入婚姻。雖然愛情不分年齡,但婚姻卻可能真有個“最佳時間段”。
調查:32歲后結婚離婚率上升
美國社會學家對“美國家庭成長全國性調查”的數據發現,在28—32歲之間結婚的夫妻,今后離婚的可能性最低,至少在婚姻前五年的趨勢是這樣的。結婚年齡與離婚之間存在著一種U型的關系,28—32歲處于這條U型曲線的底部,先于這個年齡段或晚于這個年齡段結婚,今后分手的風險都會逐漸上升。32歲之后結婚,將來離婚的風險每年會增加約5%。
不過,研究者也說了,這畢竟是測算數據,不能每個人都對號入座的。而且,這些數據來自美國,中國適不適用不好說。
原則:等待有期限 最好別錯過適齡
美國猶他大學社會學教授尼爾·沃爾夫格特是這項研究的操刀者,他通過分析2006—2010年以及2011—2013年度美國全國家庭情況發現,結婚年齡與婚姻穩定之間呈現的是曲線變化。過去,社會學家們往往認為,在找配偶方面“等待”是不會讓你失望的,因為等得越久你越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就越容易找到你的“真愛”,所以并沒有結婚最佳年齡之說。
但這次尼爾教授的結論卻顛覆了之前的既定看法,也就是真的有一個最佳結婚年齡,最好別錯過,一味地等并不是長久之計。
原因:性格已養成 生活習慣難融合
對于“28—32歲”的黃金結婚年齡,尼爾教授看來,之所以在這個時段可能遇到最長情的婚姻可能有諸多原因:到這個年齡的人應該很容易分辨兩人到底是真合得來,還是僅僅是荷爾蒙作祟;而且三十而立的年齡,也逐漸開始有了人生規劃和責任感,有一定的家庭責任心;同時,這個年齡段的人也在經濟上有了一些支持,可以滿足兩個人共同生活的需要,所以說“面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不過還是先要有面包;此外,32歲以上結婚的人相對來說,順利生下小孩的概率有所降低,也因此失去了維系夫妻關系的重要紐帶。
另一方面,這個年齡段之所以最佳還在于,32歲以后的人往往行為習慣都已養成,這個時候即使遇到情投意合的人,可能也不愿輕易為對方去改變自己既有的生活習慣。更糟糕的情況是,對方可能還有過婚史或者孩子,這樣就會在兩個人的婚姻之間憑空插入很多不確定因素,消耗了兩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忠誠度也會隨之下降。
尼爾教授表示,他的這項研究已經排除了包括受測者的性別、種族、教育背景、宗教以及生活城市大小這些可能造成結果有偏差的因素影響。他在結論中寫道:32歲還沒結婚的人,或許他們存在著一種選擇偏見。這種偏見讓他們錯過了在婚姻中的最佳表現期,而對方可能也是那些并不想在婚姻中有突出表現的人。
教授也肯定地說,婚姻中每對夫妻的情況都是不同的,也不需要過于擔心,不必趕在32歲以前結婚。只要夫妻間懂得溝通,雙方各讓一步,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間,為彼此在生活中創造驚喜,就算再晚結婚也能幸福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