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關鍵詞:四川省綿竹市;教育;體育;體育聯盟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5-0010-02
為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切實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全面提高我市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體育教師業務水平,提升我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加快推動我市體育教學改革,讓每一個中小學孩子受益,近年來,我市辦學條件不斷完善,“一校一品”的良好辦學格局逐步形成。先后獲得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全國特殊教育先進縣、四川省基礎教育先進縣、四川省職業教育先進縣、四川省義務教育示范縣、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等殊榮。
2015年,我市被命名為“四川省學校體育區域整體推進改革試點縣”,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的原則,于2015年12月成功加入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天河小學等15所學校被命名為實驗學校。兩年多來,各實驗學校秉承“文明精神、野蠻體魄、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內外兼修、文武雙全、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聯盟精神,建立健全保障體系,全力開展工作,實現了“一校一品”的體育特色。
一、堅持四個創新,夯實改革工作基礎
一是整合優勢資源,創新管理模式。2015年,我市將《綿竹市全力推進學校體育區域整體改革試點工作》列入市委深改工作重要內容。通過探究,逐步形成了“政府—部門—學校—教師”四級聯動的組織管理體系;并由市委深改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市教育局成立體育聯盟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各學校組織專門力量,全面推進體育聯盟工作。市教育局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由15所實驗校業務骨干共同參與的業務推進小組,由教育局制定總體規劃方案,師培中心搭建規劃信息平臺,業務推進小組具體統籌實施。
二是強化師資建設,創新培訓模式。我們建立了以高校教師為引領,省內外各級骨干教師聯盟發展為主體,交流互動學習為主要形式的“送出去,請進來”機制,先后共計各級各類培訓9次,累計參培人員600余人次。邀請毛振明主席率領體育聯盟專家團隊多次到綿竹授課,涵蓋了全員運動會、課課練、特色操、少兒趣味田徑、軟式棒壘球等內容。我們還選派體育骨干前往北京、河南、山東、杭州等實驗區觀摩學習,老師們開闊了眼界,轉變了思想,堅定了信心。
三是推進課程改革,創新教學內容。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學生體育鍛煉方法與組織,各實驗學校引進和發展了一項或多項以“三大球”和“新興體育運動”為主的、具有特色的體育教學內容,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體育發展模式,開展素質達標操、體育趣味課課練1260例、全員運動會、學生身體活動能力綜合課程與快樂體育園地等試點項目,全方位改變了傳統體育內容枯燥、器材單調、學生參與被動的現狀,有效解決了學生在運動中“軟、硬、笨、暈”的現象,大大提高了學生身體素質。
四是認清點面關系,創新比賽賽制。我市創新體育比賽模式,構建了“校長—教師—家長—學生”全員參與的新型運動模式。通過開展“全員運動會”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提高,打破“少數高水平的人跑、多數人曬太陽”的傳統運動模式,學生全員參與,校長、教師、家長均參與其間。我市富新學校的“少兒趣味田徑”包括跨欄接力、撐桿跳遠、投擲軟式標槍、十字跳、速度階梯、一級方程式等八個集體項目,涵蓋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韌五項身體素質,并以點帶面輻射到我市各小學校。2016年10月,富新學校參加全國“第六屆鳥巢杯少兒趣味田徑運動會”比賽,獲得了團體總分一等獎。2017年7月,孝德學校參加全國軟式棒壘球錦標賽獲得三等獎,并榮獲“最佳實驗學校”稱號。
二、健全三個體系,確保工作有效落地
一是開創全新工作格局,讓體育工作“活”起來。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引進新課程,設置新內容,安排新比賽,全面激活體育工作各個環節,形成“一校一品”的體育發展模式,讓體育工作真正活起來。
二是師生全員互動參與,將家校社“連”起來。所有教師、學生乃至社會公民都是體育工作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各學校所有教師不分年齡學科,不論身體強弱,一個不漏地“加”進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參與、全民健身”。
三是完善考核激勵機制,讓體育工作“動”起來。自2016年起,綿竹市財政每年投入75萬元對學校體育聯盟工作進行考核。具體由市教育局制定考核細則,并采取常規督查與專項督查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對學校體育聯盟工作實行動態化管理。體育聯盟學校有進有出,特色項目有上有下,考核監督有獎有罰,傳統課程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合理取舍。
三、推進三項工程,努力實現一校一品
一是以“課課練”為“一個基礎”。聯盟學校以《體育趣味課課練1260例》為參照,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情況和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各學段體育趣味課課練內容,做到定內容、定目標、定人員。同時各校體育教師還自創“小小快遞員”“三方拔河”等練習并在教學中實施,深受學生喜愛。
二是以“課間操”為“一個特色”。自2016年起,在體育聯盟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各實驗校創新大課間活動內容,大力推廣和開展“1+5”大課間模式。通過不斷創新,增強了大課間活動的多樣性、趣味性,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格局,一批精致的大課間操脫穎而出——竹竿操、書法操、軟式棒壘操、足球操、花樣繩操、武術操、籃球操、青春排舞操等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
三是以“全運會”為平臺的“一次展示”。創新體育比賽模式,打破了“運動會是少數人的表演”的傳統運動模式。“全員運動會”要求所有學生、教師、部分家長參與,保證每位學生參加四個以上的比賽項目,運動會項目新穎獨特,賽制充滿新意,氣氛歡樂熱烈,深受廣大師生歡迎。
四、突出一項改革,彰顯小幼結合特色
天河小學秉承“全員運動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這一理念,自2015年加入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后,該校對“全員”有了新的思考和創意,將第三屆全員運動會定位于“小幼結合”,這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一是印制一本手冊。印制手冊翻開了全員運動會新的一頁。自我市15所體育聯盟學校舉行全員運動會以來,運動會手冊亮相尚屬首次。手冊封面清晰地展示了本次全員運動會的特色和宗旨;手冊內頁簡要敘述了議程以及精確到分鐘的流程安排;手冊封三為前兩屆全員運動會精彩瞬間集錦。
二是量身定制項目。該校加入體育聯盟后,準確把握小幼銜接這一契機,尤其是課課練的一些項目,給予了開展幼兒活動新啟示:小幼結合能讓全員運動更有深度和廣度。利用學校第三屆全運會,專門為“小幼結合”量身定制了三個項目:一二年級和中班一起的“毛毛蟲”項目;五年級學生和大班小朋友共同完成的“火線救護”;三年級學生和中班一起完成的“攜手共進”項目,充分彰顯了體育的“全員”屬性。
三是學會遵守規則。無論是小幼單獨的項目,還是小幼結合的項目,都能規則明確,嚴格執行,小幼孩子們共同遵守規則,維護全員運動會的神圣,“文明其精神”的啟蒙教育潤物無聲。一幼兒媽媽講到:孩子以前自由隨性、頑皮鬧騰,參加體育聯盟活動后,不僅能全程參與展演,還能有序參加各項活動,意志得到了磨煉,做事學會了堅持。
五、展示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一是轉變和提升了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學生的思想觀念,通過體育活動的開展,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讓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在全體師生、家長們心中生根發芽。
二是提升了我市體育教師業務水平和組織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增強了學校的凝聚力,改善了全校師生的精氣神,為學校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和激情。
三是教育自信成為新常態,通過聯盟專家的引領,通過外出不斷的觀摩學習,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堅持,在不斷摸索和錘煉的過程中,每一個師生都從中找到了自信和成功。
四是收獲信任,獲得良好社會聲譽。兩年多的改革過程中,我們收獲了許多改變:孩子的身體變得更強了,以前升旗儀式都會暈倒的小公主和小王子們不再摔倒;孩子變得喜歡體育運動,以前的孩子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鍛煉身體總是被動接受,現在雖然皮膚變黑了,卻收獲了健康;孩子變得更守規矩了,通過體育鍛煉和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孩子們在心中有了規則意識;孩子變得更堅強了,橫叉、縱叉、倒立成橋等動作,再苦再累,他們都能堅持;孩子們變得知道團結協作了。
開展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工作近兩年,我市學生的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其中,紫巖小學良好率從6.45%提升至19.48%,天河小學良好率從15.18%提升至30.17%,南軒小學良好率從22.89%提升至45.15%。綿竹中學初中部自加入體育聯盟后,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該校八年級參加期末統考,進入全市前800名學生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