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怡
摘要:聲樂心理調控是指與聲樂有關的歌唱行為和精神活動相互作用的總和。聲樂演唱的成功與否,不僅受演唱者的聲樂技術水平高低的制約,更多的受到心理素質好壞的影響。在聲樂演唱中,調控好自身的心理因素,才能使歌曲的表達更準確,演唱的效果更完美。
關鍵詞:聲樂演唱;心理調控過程;問題及解決
0 緒論
著名聲音教育家、理論家鄒長海先生說:“歌唱是生理學的,也是物理學的,但歸根到底是心理學的。”體現了聲樂是一門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的綜合學科。演唱不是單純的生理技能的運動,而是演唱者生理與心理相配合運動的過程。本文主要從自身經驗出發,感悟并總結了聲樂心理學研究在聲樂學習及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喚起大家對聲樂心理調控的重視,告訴大家聲樂演唱者無論是在日常學習中,還是在舞臺表演中除了優秀的專業能力以外,良好的心理素質至關重要。
1 聲樂歌唱心理解讀
聲樂演唱主要是歌曲演唱過程中將演唱者的認知、情感需求進行表達。歌唱行為發生的前提是心理活動作用并且貫穿了聲樂演唱過程的始終,對聲樂演唱起到了推動作用。總而言之,聲樂學習的過程是心理規律在聲樂演唱中的主要過程。聲樂之所以動人,不僅因為其能夠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更因為能夠喚起人們心理上的共鳴,給人以不同的情感體驗。
2 心理調控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現
2.1 重要性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判斷一個人聲樂水平有很多標準:如特殊而富有潛力的健康嗓音、飽滿并控制自如的氣息狀態、準確的節奏和音高、嫻熟的聲樂技巧、良好的樂感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長期以來容易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被大家忽視的標準,那就是良好的心理調控。心理問題,給以人的感覺往往是“玄乎其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實際上,心理調控在聲樂教學和演唱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有形聲音和肢體動作的發出都是由人的最高神經控制的的。在演唱過程中,大腦作為“食物鏈”的人類高級神經接受演唱者所學的專業技能知識,再通過神經輸出給身體肌肉下達指令,演唱者依據下達的指令對自己情感、聲音等產生一系列的內在反應,最終形成我們所聽到的歌聲。所以在某些層面上說,演唱者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為正常的演唱技術的發揮找到支撐。
2.2 表現
聲樂心理調控是普通心理學中音樂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心理調控主要是研究聲樂學習者聲樂學習及演唱中的一個思維、想象。動作起伏變化的過程,屬于應用心理學范疇。它的主要任務就是為聲樂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健全科學聲樂理論,為聲樂學習者更好的掌握聲樂技能提供幫助。聲樂心理調控對于聲樂學習者在演出、比賽中保持良好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歌唱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在另一方面推動了整個聲樂藝術事業的向前發展。
3 聲樂心理調控的過程
3.1 從緊張到放松
歌唱的緊張和放松不僅是指代身體放松張力的產生,在更大程度上是指心理應用松弛。發聲器官緊張,身體肌肉緊張,精神思維緊張均會導致演唱時的狀態失常。只有在適度放松的精神狀態下,身體和神經肌肉放松的同時,才會有利于歌唱的狀態。在唱高音時,演唱者常常會出現越唱越緊的現象,嚴重會導致聲音劈掉或破音,這并不是演唱者唱不了或音域達不到,也不是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關鍵出在心理的失控和緊張。
緊張與放松是對立的矛盾,在歌唱技能運用中,必須適度把握緊張與放松的有機配合。正確對待矛盾的對立統一,發揮緊張與放松的對立統一關系,適度適量。
3.2 從阻礙到暢通
阻礙到暢通即是人腦思維想象的一個塑形,腔體,人有七孔,七孔皆空。聲音從丹田點起,貫穿腔體線,環繞面罩,發出自然舒適的聲音。在我們學習聲樂的過程中,老師們常說,思考很重要,唱的多不如想得多。思維和想象可以幫助演唱者更好的找到通暢的聲音出口,也是心理調控的重要過程。
當聲音到達暢通的那個點時,也就是說人的心理有了變化,演唱者在聲音暢通時身體也會受到變化。就像泉水噴涌而出,整個人的狀態都會隨著聲音的通暢而通暢,發出的聲音更是飽滿有力,會給人造成一種成就感。
3.3 從低谷到高潮
情緒是人的行為、感覺、思想的摻雜在一起的綜合心理和生理狀態,演唱者的任何情緒都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發聲和演唱。如果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其心理產生了情緒異常,是難以很好的完成演唱的。聲樂演唱在一定程度上受著情緒這一主觀心理特質的影響和支配。
低谷到高潮是演唱情緒的一個轉變,也是身體熱度的一個遞增。演唱者隨著歌曲旋律、節奏的變化而變化,心理狀態必然也會受到起伏波動。調節控制好此時的心理,是把握演唱情緒的重要關頭。一般情況來說,人的興奮點能夠激發人潛在的能力。雖然唱出來的聲音會較白聲,但是最放松,最自然地演唱狀態及演唱心理。
4 聲樂演唱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4.1 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4.1.1 缺乏自信心
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舞臺表演上,自信心對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種氣質,它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適度的自信能幫助人們獲得一種如同微笑一般,讓人無法抗拒的獲勝魔力。反之,缺乏自信心,人們內心也會有莫名的恐懼。
4.1.2 怯場
總的看來,怯場的起因是由于精神上的緊張。心理學研究表明,過高或過低的緊張水平都會抑制個體的表現。舞臺緊張是表演藝術的通則,如卡魯索所說,大藝術家無一里外都會有舞臺緊張的經驗。
4.1.3 單純的技術觀點
我們往往越重視一件事物,反而會加重心理負擔,弄巧成拙。聲樂演唱亦是如此,我們越是重視自己的發聲和演唱方法技巧,就越是精神緊張,結果往往事與愿違,不但技術得不到發揮,也導致不能自然地歌唱。并且如果我們完全把演唱重心集中在技術觀點層面上,而忽略其他的表達也是不可取的。
4.1.4 過分注重個人得失
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凡事都有個度,過度想要成功的心理反之會害了自己。做好自己,呈現一個自然地,富有感情的歌唱狀態或許更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4.2 如何解決聲樂演唱中心理問題
4.2.1 強化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
潛意識的心理暗示是獲得信心的重要途徑,在演唱前給自己加油打氣,默念鼓勵更是必要的增強自信心的方式。再者,即是俗套的老方法,猴子臆想。將注意力轉移,放松心情,其實這點心理調控是所有方法中最難也最易的一個辦法。不然,除了思想上的健全外,演唱前給自己身心的放松,睡眠質量,妝容打扮,他人的贊賞也能多多少少增加一些信心值。信念很重要,相信自己,八顆牙齒的微笑,不論演唱如何,舉手投足間都能讓人感染到你的魅力。
4.2.2 注重舞臺實踐,培養臨場發揮能力
舞臺是音樂學習者的音樂夢想的落腳點,實踐是聲樂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實踐能幫助聲樂學習者更好的完成聲樂作品,利用好心理調控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目前,就綜合類大學里音樂專業的同學們來說,雖然有正常的期中期末考,但這些對他們來說遠遠是不夠的。聲樂演唱不可脫離的環境就是舞臺,每個音樂學習者都要站上舞臺,都必須用自己所學展示給觀眾。因此,實踐是基礎,再者是大量的實踐,久而久之實踐經驗的累積變成了一種自信,一種底氣,形成了一種舞臺習慣,對培養臨場發揮能力也是有極大的幫助。俗話說的好,臺下一分鐘,臺上十年功。聲樂歌曲短暫的幾分鐘演唱,臨場心理調節能力想必也是要鍛煉的。如何鍛煉臨場能力?關鍵就在于多實踐。
4.2.3 培養表演欲,想象力
聲樂演唱的想象不僅要有中心性,深度性,靈活性,更要有一種理性的把握,實實在在地向聽眾展示出聲樂想象的最大可能性,讓觀眾更能被演唱者情感所打動。作為一位專業的聲樂學習者,不僅要有積極地表演欲望及良好的想象能力,還需要貼近生活,結合生活體驗表達作品,才會使二度創作的歌曲更加潤色。即便你的嗓音條件不是特別好,豐富的想象力與形象思維及充沛的情感也會為你的演唱增添色彩。
5 結論
就上述觀點來看,其實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何將理論結合到實踐當中去,而不是“紙上談兵”才是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按照心理學邏輯來考慮,人們在遇見問題時往往大都知道解決方法,但是由于心理作用力過大,無法控制自己的完成力。本文是通過自身聲樂的學習,結合學習體會感悟,論證心理調控研究在聲樂的重要性及表現,心理調控研究在聲樂學習中的過程,心理調控對聲樂學習的幫助等,使聲樂心理調控研究更受人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王茹湘.聲樂教學中的心理調控[J].中國音樂,1996,(2):52-54.
[2]張紅娟.歌唱心理因素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3]廖凌.影響良好歌唱心理的因素分析[J].黃河之聲,2012,(16):118-119.
[4]吳艷.心理調控在聲樂教學和表演中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14,1:046.
[5]王百靈.聲樂演唱心理現象透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91-92.
[6]于輝.談聲樂演唱中的心理影響[J].遼寧高職學報2009,10(12):94-96.
[7]李源.聲樂演唱的心理素質及培養[J].宿州學院學報,2005,(3):137-138.
[8]王夏菲.略談聲樂演唱的心理調節[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志,2009,6(009):153-154.
[9]孫丹.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調控與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10]丁曉紅.論聲樂學習的心理調控[J].音樂探索,2007,(2):63-65.
[11]張俊霞.高校聲樂教學心理因素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12]邊秀梅.論聲樂演唱中的心理調控[J].音樂時空,2011,11:025.
[13]孫傲.心理調控培養在聲樂演唱過程中的作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2,(6):234-235.
[14]湯紅娜.論聲樂演唱中的心理素質與心理[J].魅力中國,2010,(19):165-165.
[15]李楊.淺談聲樂教學活動中的心理調控[J].商情,2009,(13):104-104.
[16]葛亮.淺談心理調控對聲樂表演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匯,2008,(26):186-186.
[17]陳嵐.聲樂學習和演唱中的心理調控研究[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7):225-225.
[18]徐行效,徐茜.20世紀中國聲樂心理學術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音樂研究,2005,(2):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