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舜杰
摘 要:伴隨著經濟增長,國內收入分配不平等急劇擴大是許多中等收入國家國家現代化進程中所出現的一個常見問題。為了考察中等收入國家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影響因素并為我國制定收入分配調節政策提供啟示,本文從世界銀行數據庫、世界收入不平等數據庫、全球經濟數據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上選取了18個中高等收入國家和9個中低等收入國家一共27個國家2006年-2015年共10年的相關數據,并計算出10年間這27個國家的帕爾瑪比值,與其國內貸款利率、稅收總額占GDP比例進行對比,同時對數據進行了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F檢驗和Hausman檢驗,最終構造了面板數據隨機效應模型對數據進行回歸建模。理論模型表明,國內貸款利率加劇收入分配不公平,而在中等收入國家稅收對收入分配程度沒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中等收入國家 收入分配不平等 帕爾瑪比值
面板數據隨機效應模型
引言:伴隨著經濟增長,國內收入分配不平等急劇擴大,財富集中于少部分人之手是許多國家現代化進程中所出現的一個常見問題。2018年世界財富與收入數據庫發布的《世界不平均報告》指出,從1980年至2000年,收入前1%成人占的收入份額從16%上升至22%,收入后50% 成人的收入份額則一直在9%左右徘徊,這說明在這20年中收入差距在世界各個地區幾乎都呈擴大趨勢,其中中等收入國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現象普遍較高收入國家嚴重。國內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僅會導致國內內需不足,經濟停滯不前等一系列經濟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引發許多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果一個國家收入差距過大,財富過于集中,且始終有大量的絕對貧困人口存在,那么其經濟發展勢必不足,起伏動蕩勢出必然,最終會波及每個人;同時國內收入分配不公平,貧富兩極分化還會撕裂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造成社會秩序震蕩不穩等等一系列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作為一個重要中等收入國家,更要吸取前車之鑒,做好收入分配調節,以縮小人民收入差距,構建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由于數據搜集困難,且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國家間差距較大,影響收入分配的因素不盡相同,所以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代表性,本文僅研究了27個中等收入國家2006年至2015年收入分配的影響因素,從實證角度為我國制定收入分配調節政策提供了啟示。Atkinson(2000)指出,相對富裕的人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財產收入,而相對貧困的人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勞動收入,所以提高勞動收入會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2014)在其著作《21世紀資本論》中指出,假使經濟增長率一直比資本年回報率小,那么資本在社會中將會處于支配地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現象將會更加嚴重,因為在社會上財產性收入的增長比工資收入的增長快,而工資收入恰恰是中產階級和相對貧困人口的主要生活來源。郭慶旺與呂冰洋(2012)指出,要素收入分配向資本傾斜會導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勞動要素分配額相對于資本要素分配額的上升會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Eduardo Engel, etal(1999)通過對智利家庭的研究,發現在智利稅制結構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很小,稅前和稅后基尼系數很接近。Bird & Zolt(2005)認為,發達國家由于有著良好的市場和政府,累進所得稅制往往能成為減少收入不平等的工具,而發展中國家往往面對著相對落后的市場和相對無效的政府監管,累進所得稅制在減少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的作用有限。周克清(2014)則通過對我國稅收制度的研究發現,我國的稅收制度整體上對收入分配呈現逆向調節作用。其中,貨勞稅和所得稅對收入分配差距具有明顯的逆向調節作用,貨勞稅尤甚;而財產稅和其他稅對收入分配差距具則有正向調節作用,但統計上并不顯著。
一、計量模型與數據
為了衡量一國的收入分配水平,本文選取了帕爾瑪比值作為衡量一國收入不平等的指標,該指標即10%的最高收入人口的總收入與40%的低收入人口的總收入之間的比值。該指標由全球發展中心研究員Andy Sumner和Alex Cobham提出,相較于傳統的基尼系數,帕爾瑪比值對變動更為敏感,且能更加直觀的得出關于各群體收入差距的具體信息,因此能很好地代表一個國家的減貧情況,這對中等收入國家來說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本文一共選取了18個中高等收入國家和9個中低等收入國家一共27個國家2006年-2015年共10年的數據。所選取的數據大部分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少部分來源于世界收入不平等數據庫、全球經濟數據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等。其中該模型的因變量為帕爾瑪比值(palma),自變量為國內貸款利率(loan)與稅收總額占GDP比例(tax),控制變量為政府支出占GDP比例(pay)、對外貿易依存度(trade)與每千人出生率(born)。因為利率的本質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它能反映該國資本增值水平,所以在模型中用國內貸款利率的高低來反映該國的資本收益率水平。
為了檢驗序列是否為平穩數列,以避免因數據非平穩而產生偽回歸現象,本文采用LLC檢驗、ADF-Fisher檢驗、IPS檢驗和PP-Fisher檢驗四種檢驗方法對數據進行了單位根檢驗,發現原數據一階單整。本文也對數據進行了協整檢驗,由協整檢驗可知變量間存在穩定均衡關系,建立的模型有意義,不存在虛假回歸現象。
接下來,本文對靜態面板數據模型進行了選擇,靜態面板數據常用模型主要有混合效應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由F檢驗可知,該檢驗P值小于0.01,說明模型存在個體效應,不能使用混合效應模型。而由Hausman檢驗可知,此面板數據P值大于0.01,且本文的個體是從全球47個中高等收入國家和56個中低等收入國家中隨機選取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所有中等收入國家的總體趨勢,所以在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間應選擇隨機效應模型。
根據上述檢驗結果,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估計,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國內貸款利率(loan)對帕爾瑪比值(palma)有顯著影響,且回歸系數為正,說明資本收益率的提高會加劇中等收入國家收入不平等程度;稅收總額(tax)對帕爾瑪比值(palma)沒有顯著影響,說明在中等收入國家,政府調節稅收總額對收入不平等程度沒有顯著影響,這印證了前文的理論分析。
同時,本文對各個控制變量進行分析,發現政府支出會降低中等收入國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出生率和對外貿易依存度均會加劇收入不平等程度。
二、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從理論與模型角度考察了資本收益率與稅收對中等收入國家的收入分配影響程度,發現資本收益率的提高會加劇中等收入國家收入不平等程度。隨著資本收益率的提高,資本所獲得的報酬不斷增加,相對較為富裕的人因為有著較多的財富,所以能獲得更多的收益,這便形成了一個正反饋,這也正是資本分配的馬太效應——富者愈富,貧者愈窮。同時,本文也發現在中等收入國家稅收水平的高低對收入分配不平等沒有顯著影響。一般而言,稅收具有收入調節的作用,但是由于中等收入國家整體市場條件相對落后,且納稅人缺乏法律意識所以在實踐中稅法往往得不到嚴格執行,許多中等收入國家名義稅率高但實際稅率低。
在中國,財富總量和資本收益率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將使我國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對此,政府可以考慮抑制房地產價格和通貨膨脹速度,對金融部門實施嚴格監管,降低資本收益率水平,同時提高勞動收益率和工人的議價能力,提高技術回報率。
對中國這種中等收入國家而言,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功能不是十分顯著。對此,政府可以考慮加強對稅收部門的監管,嚴懲腐敗現象,迫使稅收部門嚴格執法,不幫助企業偷逃稅款;同時政府未來還可以考慮進一步深化個人所得稅的綜合所得稅制改革,提高收入所得透明度與持有資產透明度,杜絕富人利用各種手段偷逃稅款的現象,讓稅收政策落到實地,發揮稅收應有的收入調節功能。而且,政府也可以考慮實行累進的個人所得稅、加征財產稅和遺產稅等措施優化稅收結構,讓稅收真正發揮其收入調節功能。
參考文獻:
[1] 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 郭慶旺,呂冰洋. 論要素收入分配對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J]. 中國社會科學,2012(12):46-62+207.
[3] 周克清,毛銳. 稅制結構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機制研究[J]. 稅務研究,2014(07):24-29.
[4] 胡日東,王卓. 收入分配差距、消費需求與轉移支付的實證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0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