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 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對世界、人類社會及人的思維發展一般規律高度抽象總結而出的科學,對人的思想與行為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也是現今高等教育中思想教育的核心內容,更是黨員干部提高理論學習的必修課。本文就如何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作為工作引領為主題,對其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哲學思想 思想認識 理論運用
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自創立以來,一直擔負著指導著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發展的任務,為人類實踐和思想發展提供了強大理論指導,以其與實際的結合與不斷發展而獲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也是終極真理,而是指引工作的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也將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深入。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構成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立在前人哲學理論之上的,它以揚棄的方式批判吸收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德國古典哲學以及費爾巴哈的唯物論思想,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組成分為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四個部分。
辯證唯物論是以思維與存在的關系作為出發點,以辯證法為基礎論證了世界本質的問題,是對抗封建神學思想的有力武器。通過辯證唯物論的系統論述,形成了四條原理,即物質是運動的、實踐的直接現實性與能動性、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以及世界統一性原理。
唯物辯證法是建立在世界物質性的理論上的辯證法,圍繞世界是怎樣存在這個問題展開的,它從發展與聯系的觀點出發,對辯證法的內容進行解釋,與近代形而上學形成對立。它包括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質量互變、矛盾的對立統一三大規律及可能性與現實性、內容與形式、偶然性與必然性、原因與結果、現象與本質五對范疇。
認識論是關于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規律,解釋了認識與實踐及兩者間的關系,創造性的提出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原理包括:認識的主體及本質、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認識的反復性與無限發展性、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與價值的辯證關系等。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將辯證唯物論發展至人類社會歷史中的一大創舉,提出了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這對概念,討論了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兩個問題。
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自1846年誕生以來,在經歷了一百七十二年的實踐檢驗中依然保持著其真理性與科學性,并在此期間通過引導人們的思維與行動,使得中國人民取得偉大勝利,證明了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重大的意義。
1.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有利于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與發展。社會發展的動力在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存在矛盾,社會發展的衡量標準是生產力的發展,這些哲學思想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變革社會體制中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以實現社會主義國家的健康快速發展。
2.指導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世界本源的思想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真理與價值辯證關系原理可以幫助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的三觀可以使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形成正確的判斷,從而避免矛盾的產生,實現社會關系的和諧。
3.學會以辯證的角度看問題,加快創新型國家與社會的實現。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教育人們要學會辯證思維,在解決問題中試著變換角度,這種邏輯方式也就是現今國家 大力提倡的創新性思維,創新是科技發展的不竭動力,向創新型國家轉變是國家實現高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人們培養創新思維,從而加快創新型國家與社會的實現。
三、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哲學理論的新發展
自1919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出現并開始傳播以來,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成為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斷研究與思考,對中國社會實際情況的仔細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一步步的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一部分,形成了本土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
1.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社會發展趨勢的預測中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概念,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社會形態的變化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終將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在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得到的很好的踐行,從社會生產、產品分配、人民生活等等方面都體現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但同時,我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又結合了自身特點,是一個既有效率又重公平,多方面共同發展的特色社會主義社會。
2.從人民創造歷史到黨的群眾路線。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曾提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創造了精神文化與物質財富,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我國革命與建設的不斷摸索中,中國共產黨將其與我國人口大國的國情相結合,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等論斷,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催生了全面深化改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這一原理給我國的經濟政治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變革體制中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是我國不停下發展腳步的關鍵,正如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思想中統領全局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
4.世界的物質性指引下的和諧發展思想。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世界是由運動著的物質組成的,這是哲學中對人與自然關系的闡釋,因此,在實現人的發展的同時還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為了轉變我國發展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狀態,建立在世界物質性理論基礎之上的和諧發展思想出現并開始在多個方面指導發展進程。
四、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指導工作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奉者、堅定實踐者,在新時代仍然要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己任,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指導工作,在實踐中研究真理,發展真理。
1.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作為工作的指導。恩格斯深刻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每一位共產黨員干部要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不斷汲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智慧和理論力量,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規律來指導工作實踐。
2.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馬克思主義哲學從邏輯上證明了社會主義必將勝利,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基層黨員干部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不動搖,為贏得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而不斷奮斗。
3.形成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立場與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認識與實踐能動關系、真理與價值辯證關系對基層黨員干部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做出了科學的指導,使得基層黨員干部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中形成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立場與觀點,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立場與觀點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探析[J].知識經濟,2013
[2] 卿彬瑤.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的現時思考[J].中國科技博覽,2014
[3] 劉華.研究性教學視域下的“馬克思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改革[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