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成為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本文通過西南民族大學實施“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教育工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創新性舉措,論述了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對于加強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薄A暯娇倳浽谌珖咝K枷胝喂ぷ鲿h上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緊緊圍繞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西南民族大學根據當前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以“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為抓手,在全校各民族師生中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對開創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的主要內容
西南民族大學是一所擁有56個民族學生的綜合性民族高等院校,目前在校學生3萬余人。長期以來,西南民族大學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大力弘揚“和合偕習、自信自強”的民大精神,構建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人才培養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齊頭并進并進,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成績,取得新突破。
西南民族大學根據結合學校辦學經驗、辦學宗旨和辦學目標,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內容具體化,把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形式豐富化,建立以“五講五做五風尚”為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長效機制,創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拔逯v五做五風尚”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的主要內容是:
一是以“五講”為主線,突出宣傳教育重點,增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拔逯v”的主要內容包括:講“一個硬道理”,即“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這一硬道理;講“兩個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新世紀新階段的民族工作主題;講“三個離不開”,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講“四個認同”,即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講“五觀”,即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
二是以“五做”為導向,開展“五個一”活動?!拔鍌€一”活動指:閱讀一本有關民族團結的好書,辦一件有利于民族團結的好事實事,舉辦一個“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月”活動,開展一次專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建設一個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基地,教育引導各族師生爭做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傳播者、實踐者、先行者、推動者和捍衛者。
三是推動形成五種良好的校園風尚,健全體制機制,開展評優表彰。即從維護祖國統一的層面,形成“珍視祖國來之不易的和諧穩定、發展繁榮大好局面”的良好風尚;從維護民族團結的層面,形成“以維護民族團結為榮、以損壞民族團結為恥”的良好風尚;從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層面,形成“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良好風尚;從遵紀守法的層面,形成“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各族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良好風尚;從弘揚學校精神層面,形成“和合偕習、自信自強”的良好風尚。
二、實施“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西南民族大學以“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為抓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主題活動等各個方面,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成效明顯。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正確開展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具體的、具有超越性的實踐活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航標。在“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中,西南民族大學強調樹立“五觀”: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歷史觀。要使各民族大學生真正樹立“五觀”,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重要職責。因此,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體現到課程設置的各個領域,貫徹到教材建設的環節,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其深入頭腦,真正為大學生所認同、所掌握,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自覺行動。
第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鑄就民族高校各族青年學生的思想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之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保障。少數民族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民族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就必須要引導師生員工牢固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聚各民族青年學生,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基于這樣的思想認識,西南民族大學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作為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基礎,作為對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在“五講五做五風尚”民族團結教育工程中,高度重視和特別強調“四個認同”的教育,增強全校各民族師生“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教育和引導學校各民族師生將自己的學業、事業與黨、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
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構筑民族高校各族學生共有的精神家園。愛國主義作為一面偉大的旗幟,既是一項政治原則,又是一個道德規范。在民族高校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目的是要在各民族師生中樹立堅定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引導大家自覺地堅持和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形成維護國家民族利益、促進民族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和高尚情感,促使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在各民族大學生的心靈深處扎根,引導他們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倡導者和實踐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人才基礎。另外,民族高校作為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具有多民族性、多信仰性、多文化性等特點。在新形勢下,民族團結教育也是民族高校維護學校穩定的重要環節,把民族團結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學習教育和各民族師生校園生活的點滴之中,堅持把握方向、全面深化落實,各民族師生平等、團結、互助、和諧,不斷開創學校民族團結和睦、校園和諧穩定的新局面。
第四,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成為建設民族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的強大動力。改革創新是當今時代的最強音,是最鮮明、最突出的時代價值。在民族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就是要充分激發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解決和回答一系列新問題中創造出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與時俱進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回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出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使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不斷增強各族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適應性。西南民族大學通過多年來的辦學實踐及其經驗總結認識到,校園文化活動既是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有效手段。校園文化活動把學生由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組成一個群體,為形成和諧校園文化氛圍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機會。豐富多彩的和諧校園文化活動,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推進民族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促進民族團結等,也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現實意義?;谶@樣的思想認識,西南民族大學針對民族高校學生的特點,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使各民族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三、經驗與啟示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教育活動,貴在堅持、重在落實,加強教育引導,增進共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鼓舞斗志、凝聚力量。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新形勢下所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民族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生動實踐。西南民族大學以“五講五做五風尚”為主題深化民族團結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豐富實踐,作為新形勢下民族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的有益探索與創新,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經驗與啟示。一是重視頂層設計,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煉新時期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主題。二是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將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教育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地融入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三是認真研究活動規律,精心打造活動品牌,增強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關注度。四是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擴大覆蓋面,努力提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科學化水平。五是注意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和宣傳典型,通過榜樣的帶動、引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6.10.12.
[2] 習近平.關于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N].學習時報,2009-11-17.
[3]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 人民日報,2011-10-26.
[4] 光明日報評論員: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N]. 光明日報,2011-10-19.
[5] 秋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求是. 2006(24): 1-3.
[6] 劉小新.當代中國價值觀多元化的幾點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34(03): 7-8.
[7] 朱旭紅.論列寧的社會主義價值觀〔J〕.馬克思主義研究. 1999, 21(06): 11-13.
[8] 吳潛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J〕.道德與文明. 2007, 22(01): 2-4.
[9] 韓文乾. 略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本途徑[J]. 前進. 2011,(03) :38-39
[10] 王琴.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設體制[J]. 實踐(思想理論 版) ,2011,(04) :21-22
[11] 余源培.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哪里抓起[J]. 群言. 2011,(04) :24-26,29
[12] 葉佳桂. 黨員干部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 學習月刊. 2011,(08) :60
[13] 梁躍民. 發揮文化藝術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作用[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5) :36-37
[14] 宋敏娟. 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 黨政論壇.2011,(06) :11-13.
作者簡介:沈劍峰(1982—),男,滿族,籍貫:吉林永吉,單位:西南民族大學組織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