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觀允
摘 要:文章就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管理技術進行論述,分析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生態模式 林業栽培 管理技術
1 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管理技術
1.1 林牧復合型。在生態模式下,關于林牧復合型的栽培管理技術,主要是將林業生產中的林木種植管理同牧業種植管理結合起來,按照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狀況選擇合適的種植植物[1] 。因此,必須根據科學的操作流程,有條不紊地開展林木栽培管理,對林木進行灌溉和施肥,提高林木栽培的成活率。在對栽培林木進行澆水時,也要注意澆水的時間和順序,不能放松精神,比如,在第 1 遍澆水中,要對樹木展開涂白作業,目的是為了減少樹木病蟲害問題,在半個月以后進行第 2 遍澆水,而且要在夏天來臨前進行第 3 遍澆水。除了要定期澆水,還要對樹木進行定期的雜草處理,避免讓雜草和樹苗爭奪養分,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森林土壤的利用率。在種植牧草時,還需要在每年秋天,對牧草種植土地翻耕,同時添加一些底肥,關于牧草的種植和樹木種植之間的間距要在 0.5m 以上,為樹木和牧草都提供良好的自然生長環境[2]。
1.2 林禽復合型。在進行林禽復合型的生態林業栽培管理時,主要是將林業栽培種植項目同畜牧業養殖結合起來,通過建設集約經營林的方式,對省內的林業資源進行復墾和樹木病蟲害預防。在粗放型的經營林建設中,可以散放養殖一些雛雞、雛鴨,不必對林業耕地施加農藥和化肥。從林禽復合型生態林業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現狀來看,能夠大幅度提升當地的林業樹木種植生產水平,避免樹木死亡、病蟲害問題的發生,這是因為家禽在散養活動的過程中,以雜草和害蟲為食,減小了林木害蟲的密度,還可以將雞鴨的糞便作為良好的有機肥料,符合生態模式的建設發展號召 [3] 。
1.3 果蔬復合型。而在實施蔬果復合型的生態林業栽培技術管理時,主要面對的栽培對象是蔬菜和水果,為了能夠做好果蔬復合型的林業栽培管理,應當先了解好蔬菜和水果的特點,重點是要明確果蔬生長所需要的光照條件和溫濕度,然后還需根據實際的生產需求,應用好降溫、升溫技術,對水果和蔬菜進行催芽。當水果還沒有發芽時,就應提前做好滅蟲工作,針對不同的水果品種,選擇正確的殺蟲劑,清除干凈藤蔓中的蟲子和細菌,做好水果的病蟲害防治。而對于蔬菜的栽培管理,大體上和水果的栽培管理技術相類似,也是要對蔬菜做好水肥管理,減少蔬菜病蟲害發生幾率,對蔬菜種植進行整地,做好基肥管理,提前計算好蔬菜種植的數量,根據蔬菜農作物的生長習性選擇適當的種植時間 。
2 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意識淡薄。從管理思想角度上來看,對于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管理技術發展,首先存在著林業栽培管理思想落后的問題,進而導致管理手段和管理形式上的落后。很多管理人員都沒有意識到林業資源栽培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林業資源,保護當地生態環境意識比較欠缺。
2.2 管理資金不充足。由于我國很多地區的林業資源栽培管理所實施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少與林業栽培管理技術相關的制度規范,沒有將林業栽培管理工作納入到當地林業生產的績效考核中。缺乏科學的林業栽培管理制度,使得林業生產的工作效率差,相關的林業栽培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等準備工作做的也不到位,使得后續的林業栽培技術管理工作很難開展起來,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管理資金不充足,很多栽培管理工作和技術審核都停滯不強,沒有資金的支持,也就更談不上對創新林業栽培管理技術進行科學研發,不能吸引到更多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對林業栽培管理項目進行建設與投資。
2.3 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大部分林業栽培管理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較差,會使得林業栽培管理技術水平停滯不前,依舊停留在過去老舊的栽培管理階段,不能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號召。而且這些工作人員在進行林業栽培管理時,工作態度不積極、不認真,不能結合實際的林業生產需求以及當地的氣候環境背景,展開栽培管理技術方面的優化和改進,很多林業栽培管理技術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林業栽培管理技術知識,常常是現學現賣。與此同時,他們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計算機應用操作能力差,不能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資源學習更多先進的林業栽培管理技術。
3 改進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管理技術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增強林業栽培管理意識。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林業栽培的技術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做的是自上而下地強化整個林業部門的栽培技術管理意識,樹立正確的栽培管理思想,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對林業栽培技術管理的重視程度,讓所有工作人員以及當地的居民都能夠意識到實施林業栽培管理的重要性,讓林業生產人員以及當地的居民都能夠了解更多有關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管理技術內容。我國是一個林業資源人均占有率短缺的國家,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調整林業栽培管理技術的方式,采取科學的栽培技術手段,保護寶貴的林業生產資源,創新我國林業發展,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水平。
3.2 保證林業栽培管理資金充足。通過健全制度的方式,加強對林業栽培技術的管理力度,確保林業栽培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使得林業栽培管理技術的實施擁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進而確定好各級林業生產單位的栽培管理職責和技術管理權限。同時還可以保證林業栽培管理資金的充足性,擁有了更加充足的栽培管理資金以后,就可以進一步創新開發新的林業栽培管理技術,拓寬林業生產的融資渠道,從而加強對林業栽培管理生產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投入力度。
3.3 提高工作人員的栽培管理專業素質。加強對林業栽培管理技術人員的綜合專業素質培訓,定期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培養他們的栽培技術管理實踐能力,提高管理人員的信息文化素養以及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能夠利用信息化手段查找更多有關栽培管理技術方面的信息,及時了解國家有關林業栽培管理方面的政策,從而實現生態模式下的林業栽培技術管理,能夠對現有的林業資源進行更加科學合理地開發與利用,提升林業資源的生態回報水平。
4 結論
綜上所述,只有從技術層面上和制度層面上,加強對生態模式下林業栽培技管理技術的實施和應用,才能夠從源頭上提升我國林業資源的栽培生產水平,提高林業資源的覆蓋水平,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速度,使其可以朝向林牧復合型、林禽復合型以及果蔬復合型的生態栽培管理技術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