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殷佳
摘 要:近年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中,產業扶貧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沒有具體產業支撐的扶貧是不可持續的。因此,本文以“中國月季之鄉”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月季產業為例,旨在通過探索當地月季產業扶貧的成效、存在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為當地產業扶貧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產業扶貧 月季 石橋鎮
1.石橋鎮月季產業現狀
石橋鎮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北郊,地處南北過渡地帶,氣候變化明顯,非常適合月季生長,所種植的月季花期較長、種類繁多、適應性強,擁有廣闊的市場,現已擁有全國最大、品種繁多的月季培育基地,被譽為“中國月季之鄉”。目前,全鎮月季種植面積已達8000畝,其中,有近20家月季種植大戶的種植面積超過100畝,共帶動農戶2000余戶,從業人員3000余人,年經濟效益達2億元以上。石橋鎮月季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帶動了南陽周邊縣市的月季種植,逐漸成為南陽市生態農業發展新亮點。
2.石橋鎮月季產業扶貧模式
所謂產業扶貧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利用貧困地區所特
有的資源優勢,逐步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體系,持續穩定地帶動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一種扶貧方式。
2008年開始,石橋鎮政府利用自己獨特的月季產業優勢,提出了“產業扶貧”的口號,堅持以月季產業為主導,將月季產業扶貧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戶增收的重要舉措,逐步形成了石橋鎮獨具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根據其利益聯結機制,可具體分列為以下幾種:
2.1 雇傭模式
雇傭模式是指農民以常用或臨時勞動工人的身份參與獨立的企業化產業,通過為企業提供勞務換取經濟利益。該模式與現有企業的雇傭模式極為相似:根據工人的績效發工資,并定期開展評比活動,獲得榮譽的工人還可獲得獎金,以激勵工人們努力工作。
通過實踐總結來看,月季企業通過吸納貧困戶前來工作,能夠增加其勞動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貧困問題,截止到2018年3月,全鎮有63位貧困戶實現了到附近月季企業靈活就業,日工資增收60-80元。
2.2 入股模式
入股模式是指農民以現金資本或土地資本股東身份參與獨立的企業化產業,將其現金或土地經營權折算成股份入股公司,定期分紅的模式。貧困戶以土地入股,能夠享受到產業增值的收益,有意愿的股東還可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或提供勞務(與雇傭模式相同),由于股東分紅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產量效益直接掛鉤,所以每個人都想辦法提產增收,調動了大家的生產積極性。
2.3 土地流轉模式
土地流轉模式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貧困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公司,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以獲得租金的模式。主要適用于那些無法從事農業生產或從事農業生產所獲得的收益小于將土地流轉出去所得租金的貧困戶,有利于他們實現增收。
石橋鎮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貧困戶進行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截止到2018年3月,全鎮有153家貧困戶的207畝土地,以每年每畝1000-1500元流轉到月季企業,有效地實現增收。
2.4 產業幫扶模式
產業幫扶模式是指貧困戶由于啟動資金不足無法而進行月季種植時,由當地政府和企業采取代種代管、技術幫扶、無償提供種苗等措施對其進行幫扶,帶動周圍群眾從事月季生產的模式。
在2017年石橋鎮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中,政府充分與月季龍頭企業(月季合作社)和月季種植大戶(趙氏月季城王忠)合作,對一村、朱村、施莊等三個村的15戶貧困戶進行幫扶,取得了顯著成效。
3.月季產業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缺乏新技術及高級人才
臥龍區擁有月季種植從業人員8000余人,大多都是當地農民,僅有120位專業技術工人,故月季新品種的培育進展緩慢,當地自主培育的月季品種數不足現有品種數的20%;種質資源收集、包裝運輸、保鮮等技術沿襲傳統的粗放模式,鮮有突破。故各品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開拓乏力,缺乏競爭力。
3.2 散戶月季售價較低,對市場價格產生影響
無論是自己種植月季還是通過政府和企業幫助種植月季,散戶的月季銷售都存在著價格較低的現象。公司及月季種植大戶由于銷售量大,在品種和技術方面有優勢,能夠保證價格的相對穩定。而散戶個人單干,不需要支付土地租金,從而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能夠在市場上以一個較低的價格出售。眾多的散戶壓價會沖擊市場價格,擾亂市場秩序。
3.3 月季產業與互聯網結合存在困難
在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的背景下,中國月季交易網應運而生,一方面幫助農戶展開銷售,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幫助采購商精確匹配需求,提供服務。但其是一個民間的商業性機構,更多代表的是自身的商業利益,可能存在信息發布不準確、價格設置環節不透明等問題。
一些龍頭企業嘗試了利用“淘寶”開展月季種苗零售,但由于運輸費用過高、客戶擔心自己不會種植月季等原因銷量較低,其銷售額低于總銷售額的10%。
4.建議
產業扶貧是當前投入最小、持續最久、效果最好的一種扶貧模式,能夠將農戶從目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并提供長期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石橋鎮產業扶貧的發展,本章將針對上文所述問題提出建議。
4.1加大科研開發力度,培育、引進人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石橋鎮在下一步發展中應當加大對科學技術研發的投入,如:政府定期組織各企業進行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交流,推動新產品、新技術全面普及,加快產業升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與高校、科研部門等進行有效的合作。
在引進人才方面,政府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為人才的住房、醫療提供便利等;同時,企業可以設立創新獎勵機制,增加薪酬,改善待遇,刺激內部人員大膽創新并吸引更多外來人才。
4.2 不同企業和散戶根據自身規模和產品特點差異化定價
不同月季企業、散戶規模不同,種植成本不同,產品質量及優勢也不同,所以市場統一定價不夠現實,也顯失公平。所以大規模企業應將產品定位精準化,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和新品種開發,主推高端月季產品,如造型月季,或是以多品種、多花色為競爭優勢,而不是以“價格戰”為目標,與散戶在定價方面競爭。而散戶應該根據自身成本低廉的優勢(不用支付高額地租),以“大眾化”為產品策略,面向中低端消費群體,制定相對低的價格。
4.3 進一步與互聯網結合,創新種植模式
開啟 O2O 模式(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接單、線下成交。銷售者可通過互聯網對月季種植及市場行情進行分析,適時調整其種植品種與規模,推進“訂單種植”,為月季訂購商提供選苗、采購、種植、養護等一條龍服務。同時,還可以為客戶提供從品種選擇到采購成本核算、質量把控、售后服務等,從而為月季產業規劃及轉型升級提供決策參考,幫助月季企業科學種植,降低風險,保證收入,推進南陽乃至全國月季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新, 杜思高, 翟文繼. 南陽市月季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 綠色科技, 2012(7):123-124.
[2] 源朝政, 鄭明燕, 高小峰等. 南陽市月季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 農業科技通訊,2017(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