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 蒯鵬 高玉冰 吳天元 汪漪 魏振喜 王中卉
摘 要:作為國內著名的文化勝地,水墨宣城歷史悠久,偉人英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其地方特產更是被賦予了當地的文化特色。當前宣城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而特產經濟能否良性可持續發展對宣城未來經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然而根據調查問卷回饋的信息,分析出目前宣城特產間的銷售狀況具有較大差異,企業發展不平衡,劣勢特產企業發展局限性較大。在此基礎上從宏觀、行業、微觀以及消費者角度對宣城特產經濟現狀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后針對特產企業未來可持續化發展提出可行性較高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特產經濟 品牌營銷 區域經濟
1.研究背景
宣城自設郡起至今已經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地沃郁芊,鐘靈毓秀,歷史上商賈云集,店鋪林立,深得文化沉淀,傳統工藝傳承,造就了這處風物繁華之地。此地特產眾多,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優勢使得宣城擁有豐厚的物產資源。宣城正是這樣一個以土特產為主的江南水鄉。
近些年來隨著人民生活質量,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旅游業逐漸變得火熱起來。對綠色生活,返璞歸真情結地向往使得人們涌向旅游勝地的頻次明顯增高,每逢節假日都是各地旅游景點營業的黃金時間,這便給當地特產銷售帶來了更多的機會。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特產經濟也逐漸成為熱點話題,這對當地政府以及特產生產加工型企業來說是一個甜蜜的難題,如何做好地方特產營銷,成為促進特產企業發展的助力,從而更好地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都是必須要做好的功課。
特產產業對區域的經濟體影響是巨大的。通過特產銷售在市場上占據市場份額,不僅能讓當地政府增加財政收入,也增加了當地就業崗位,帶動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
2.宣城特產經濟現狀分析
2.1宏觀環境分析
宣城政府對特產產業有一定的重視,有意識地利用宣城的地方特色帶動特產的發展,并將其與電子商務結合。在政執法律方面,國家強調要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在經濟文化方面,宣城經濟正在迅速發展中,特產作為新興產業對地區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實現文化富民、樂民的重要方式,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能更有效地實現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宣城特產行業基于旅游業和當地市場,在國家政策扶持下以及交通、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前提下,行業前景比較樂觀。
2.2行業環境分析
為了便于研究,本文在宣城市市區內各大小特產銷售站點進行實地走訪,并在宣州區市區和大學城內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對安徽宣酒集團、宣城市奇瓜王宣木瓜有限公司和宣城市涇縣紅星宣紙廠進行了實地考察。本文在進行實地考察時發現宣城特產主要以線下銷售為主,小資個體較多,對當地市場經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主要的消費群體是當地以及周邊的廣大群眾或是從外地趕來宣城旅游的游客。但是目前宣城旅游業相對來說發展仍處于上升期,旅游品牌不夠響亮,對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較為有限,這也是導致宣城特產行業并沒有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而且在宣城各種特產生產加工型企業中,有些企業的市場定位不正確,管理模式不恰當,沒有穩定的市場,在同周邊城市的特產商品競爭中處于劣勢,產品的銷售有限且產品訂購沒有優勢。
以下是基于問卷調查以及市場實地考察后對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得到的當前宣城特產行業的特點。
2.2.1特產企業發展不均衡
部分企業在品牌戰略,營銷渠道方面等都具有優勢。比如宣酒宣紙,其公司有較為完整的體系,公司規模較大,資本實力比較雄厚,從而在原先就比較出色的基礎上依然不斷進步。而其他小型特產企業既不具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規模小,又沒有很高的知名度,發展局限性較大,如水陽三寶等。
2.2.2產品產量低
特別是對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特產來說,他們制作的工藝流程和技術不易進行改變,不適合用現代化的機器進行流水線生產。在產量上和文化上很難決策,使得部分特產供不應求,價格被無形抬高。
2.2.3小型企業經費投入不足
新近成立的小型企業資金難以充分周轉以及彌補生產成本,使得這類特產企業很難和原本就在市場內占據相當大份額的老牌企業競爭,企業缺乏資金就不能很好的發展企業規模,發展力度自然就跟不上。
2.2.4品牌效應及規模化不完善
品牌效應缺乏深度挖掘,主要表現為:加工程度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質量難以有效保障。即使有很多特產企業向規模化生產轉變,但管理不當會造成規模化不成體系。
2.2.5企業生產技術匱乏危及技藝傳承
以宣紙為例,宣紙的制作流程較為復雜,尤其是對于底層的宣紙務工者們來說,工作環境差,條件苦,任務重,工種多,強度大,技藝學習的周期要比其他產品長,要求也更高,易患多種職業病。這些原因造成老一輩的技工們流失,而現在的年輕人又不愿承擔這樣艱苦的工作,哪怕是提高薪水和福利待遇都不能構成較大的吸引力,導致在崗的技工青黃不接,工人們的平均年齡偏大,這也會影響到宣紙的產出量和效率。
2.3重點企業分析
2.3.1宣酒
宣酒作為安徽近年來的暢銷白酒,在品牌營銷方面做得出色,使得知名度不斷擴大。安徽宣酒集團在采用了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格魯克的管理理念后也對公司決策起到了很大幫助。但不可忽視的是,雖然宣酒在安徽本省內馳名,但在某些擁有自產酒業的地區它的知名度并不高,更不必說全國范圍內其他城市對于其產品和文化的了解程度;再者產品種類較為單一,產品的更新率不足對于其自身發展也是一大阻礙。
2.3.2宣紙
宣紙主要的產地為涇縣,涇縣也以宣紙的生產和加工地而聞名,其中最有名的企業非紅星宣紙廠莫屬了。紅星宣紙廠作為宣紙產業乃至文房四寶生產制造產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堪稱中國手工造紙業領袖,以生產高端宣紙和宣紙工藝品為主營業務。在營銷模式方面,以“區域代理制”、口碑營銷、直復營銷和廣告營銷為主的整合傳播模式則是其亮點,并且建成了宣紙文化園來強化客戶對于品牌的忠誠度。
就目前來看,宣紙的主要營銷渠道多是集中在實體店內,網上占比很少;其依靠口碑營銷的營銷模式是否能夠在互聯網時代繼續給公司利潤帶來持續增長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3.3宣木瓜
宣城市奇瓜王宣木瓜有限公司在宣木瓜的生產和推廣方面非常成功,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實現農業產業一體化,在產品創新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加強校企合作并成立了宣木瓜科研所,在生產宣木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推出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宣木瓜酒、宣木瓜果脯、宣木瓜果片等系列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們的喜愛。
與宣酒和宣紙有區別的是,宣木瓜在產品保存上要求更高,因為木瓜采摘時間正值大暑導致易腐爛。雖然與權威機構合作建立了冷庫,但在反季節的供應方面沒有好的解決方法。雖然企業在品牌戰略上定位準確,但是由于營銷傳播方式少且不能及時跟進,比如企業主要采用的是直復和互動營銷,對其他方式的利用少之又少,使得品牌知名度提升緩慢。
2.4消費者分析
此部分綜合了對當地人和大學城內在校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以及特產零售點走訪的結果。其中,大部分宣城本地市民對特產有一定的了解,而外地市民對宣城特產的了解較少,其中宣紙宣筆宣酒的知名度遠超其他特產。
由于宣城特產的質量良莠不齊,消費者難以辨別產品的真偽,導致部分有很大潛力的產品銷量難以提高。
消費者大都希望通過網上購買的方式購買特產,這樣方便又快捷,而宣城特產企業最主要的營銷模式是線下零售,對于網絡營銷并沒有足夠重視,這導致了供應與需求的偏差。
2.5小結
特產經濟對于當地經濟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在宣城這塊風水寶地,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行業大環趨于良好的形勢下,既有宣酒集團等優秀特產企業蓬勃發展,也有著多數小型企業在資本,技術和品牌效應的比拼之中茍延殘喘甚至無奈退出市場,而對于本身已經成熟的大型企業來說或多或少也存在著些尚未引起重視的問題,身處電商時代如何利用好網絡做好產品宣傳和網絡營銷,無論對于企業還是政府來說都是值得深思的。
3 對企業優化的可行性建議
3.1安徽宣酒集團優化方案
增強品牌力,探索新的營銷渠道,促進銷售。可以吸納優秀人才為企業的產品的開發、市場調研制定新的營銷策略。采用分區域管理,并在內部設置激勵約束機制,促進企業內部發展。同時在市場上加大宣傳力度,不僅僅通過電視廣播,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宣傳。同時宣酒的銷售大多是通過實體店的開放銷售可以緊密結合互聯網+電子商務,學習采納B to C,O to O線上線下等營銷理論,這樣才能緊跟時代發展,讓企業發揚光大。而在銷售渠道方面,可以選擇一些特殊的封閉式的供酒渠道,直接銷售,免除包裝,不僅能增加銷售量,擴大市場需求并提高利潤,還能滿足消費者對于自持自用的需求,降低了雙方的成本,一舉兩得。
加強產品創新力度。如前所說,宣酒的產品過于單一,容易引起消費者的疲勞,所以企業可以加大對于創新的投資,引進優秀人士為企業做策劃,利用優秀的研發人員研發出新產品并投入到市場中。可以推行白酒的等級,從價格和度數等方面進行分化,尋找合理的消費人群。同時在包裝等方面進行優化,做到與眾不同,這樣既可以擴大產品影響力,也可以提升企業的業績。再由企業可以在促銷活動方面入手,如“再來一瓶”或者少量“現金券”獎勵等,都可以吸引消費者,升華印象的同時擴大了銷售量。
3.2中國宣紙集團有限公司優化方案
重視潛在消費顧客,加大宣傳力度。現在的客戶群體更期望的是企業找上門,消費者只需動動手和眼睛來接收信息。同時,潛在顧客將會是企業發展和市場擴大的重要保障。
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擴大產能。產能和產量提不上去,會導致消費者的流失。而這些,對于包括原材料等在內的,可以也應當形成一個完備的產業鏈,減少對相關事務的依賴性。也為產能的進一步擴大打下基礎。
重視對品牌形象的塑造,加強對假冒偽劣的打擊,有助于產品形象的樹立和鞏固。
做到與時俱進。將自己的產品與“互聯網+”聯系起來,運用現代社會電子商務發達的優勢,將自己的產品合理有效的推廣出去,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從而發展企業。
分析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既有的的市場應當保持,但是企業不應當僅限于此。但是應當注意是,不要貪心,否則會造成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的混亂,使品牌形象受到較大沖擊而失掉消費者。
宣紙擁有中華大地悠久而不是地位的歷史,需要這一品牌價值才能更好的合理宣傳和利用。
3.3安徽省奇瓜王宣木瓜有限公司優化方案
首先,由于宣木瓜具有很強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很高的營養價值,這是產品的硬實力。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于飲食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宣木瓜作為擁有強大功效的水果,就應該抓住這一機遇。企業可以以“綠色健康”為主題,配合宣傳促銷活動將市場擴展,在主要衛視或者網上打廣告,在各大廣場舉辦促銷或者免費品嘗活動等,將產品的理念功效讓更多人知道,從而能增大銷售量和知名度。
企業單單以宣木瓜作為唯一產品是不夠的,這樣會導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損失。所以本文建議,企業可以以宣木瓜為主打產品,同時投入科研費用,研發更多的木瓜衍生品,比如木瓜汁、木瓜罐頭、木瓜干等,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銷量。
可以為產品制定不同需求目的不同供應方式的策略。對于用來送禮的,可以在包裝上花功夫,可以是古韻古風,可以是低調簡單,也可以是活潑多彩,但很重要的是要有新意并且寓意美好;對于用來自持自用的,可以省去繁重的包裝,要直接簡潔卻不失檔次,這樣既節省了企業的成本,也符合消費者的心里,同時還具有環保作用。
3.4其他企業優化方案
3.4.1水陽三寶
水陽三寶指的是水陽干子、鴨腳包、鴨翅,目前流行在安徽,江蘇,上海這一帶。它的優勢在于連鎖經營,成本較低;規模經營,打造統一品牌,易產生知名度;統一品牌,老字號,無質量問題;其他商場經營有缺陷。
要充分利用在同類食品競爭者中占據的優勢地位,使自己成為該類食品的龍頭。針對主要目標消費群,采取多方攻勢,以求量與質的密集效果。引導消費者樹立新的消費觀念,讓其明白片面追求方便會付出價格高與質量次的雙重代價,以瓦解競爭市場現有實力。
同時,為了提升知名度,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網絡,電視廣告等做宣傳,創造過目不忘的廣告詞和標新立異的廣告創意。還可以在各大超市廣場舉辦促銷活動、免費品嘗活動或者征集市民的好建議,吸引消費者,增加銷售量。學習優秀企業的公司管理制度,包括彼得格魯克的理念等,塑造企業外部良好形象,內部良好氛圍。
3.4.2山核桃
寧國山核桃,寧國特產,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首先要提升企業的軟實力。企業要加強與國內頂尖科研機構的合作,并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進行宣傳,企業要不斷擴大其在市場中的品牌影響力,可以在營銷方式方面多下功夫,多參與當地基層活動,舉辦促銷活動,加深消費者印象,獲得市場聲譽。
突出產品的地域特色。在實踐過程當中,為了促進市場份額的提升,應該體現它的不同地域特色和產品優勢,在營銷手段中可以加入歷史與文化相關方面的內容(比如用古文介紹等),增強了產品的底蘊和內涵,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的注意。可以采用常規與突破常規的宣傳策略貼近百姓視角,迎合普遍消費者的需求。
完善產品的市場定位。寧國山核桃產品的市場定位為中高檔市場,所吸引到的客戶大多為層次較高的消費者,而且,這些客戶的日常消費能力較強,往往還會帶來同質客戶。因此,企業還要延續以往的中高檔市場定位的策略,并不斷提升寧國詹氏山核桃產品的質量,打造一流的干果加工產業鏈條,并適時做好老客戶的跟蹤服務。此外,在營銷及管理的過程中,企業要一如既往地打造寧國詹氏山核桃產品的健康品牌。
企業應該塑造良好的形象,從基礎的管理著手來強化品牌建設,或者可以鼓勵全體員工為企業想口號,既可以振奮人心也可以展現給客戶一種積極、健康、專業化的企業形象。
4 對政府的建議
4.1利用旅游宣傳帶動特產發展
宣城旅游景點得天獨厚,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利、創新能力不足等因素導致特產銷售途徑相對封閉,而旅游業的成長可以完全帶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在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之余,打造獨一無二的旅游景點。
4.2發揮自然優勢,避免一體化
分別發揮各地區不同的自然優勢,避免盲目重復發展那些暫時緊缺的特產。比如宣紙,本身產量就少,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供不應求。在社會上產生了需求以后,許多地方會搶著去發展,目前宣紙的供應還是很緊張,雖然生產發展有一定進步,但產銷不平衡,生產發展勢頭方興未艾,具有較大盲目性。
4.3商標是保護地方特產的利器
由于市場缺乏誠信,地方特產發展都遇到了一個普遍問題,那就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假冒偽劣山寨產品橫行市場,破壞一些地方特產信譽,損害誠信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針對這種情況,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在商標主管部門幫助下注冊證明商標是一個極好選擇。一方面注冊商標是經過商標所有權人的審查同意,這樣就可以把一些不合規范的企業和產品排除在外,使這種地方特產保持較好質量與信譽;另一方面可以公正的監督使用該商標的生產經營者,使企業所有人自覺遵守誠信和重視質量提高。政府和商標管理部門通過與商標所有人的合作,可以掌握當地地方特產發展狀況,促進健康發展。
4.4形成質量保證體系
圍繞傳統地方特產建立高水平生產、加工實行企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的大生產,從根本上改變零星經營、作坊加工的傳統生產模式。
4.5加大加工力度,形成高價值系列產品
以地方特產為龍頭,拉長產業鏈,擴大產品深度加工所占比,形成高價值的系列產品。
4.6擴展營銷渠道
立足于開拓宣城市甚至是安徽省內外市場,開發潛在市場需求,逐步推廣。
5 結語
特產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個性化消費方面的“特”色化。特產經營在一開始就應該貼上鮮明的特色化標簽,這樣其經營效果會比大雜燴好得多。特產銷售其實極富潛力,誰能沖破同質化經營的困局,打破銷售渠道的局限,誰就能脫穎而出。通過差異化和營銷手段的合理運用,才能更好實現宣城特產經濟可持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