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想人格集中反映著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基本政治原則和最高道德要求,具有階級性、時代性和層次性等基本屬性,從而構成了進步人格與反動人格、現代人格與傳統人格、健全人格與病態人格的邏輯框架。
關鍵詞:理想人格 邏輯關系 階級性 時代性 層次性
一般說來,人格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具有可塑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精神特質;而理想人格則體現著一定社會和階級對做人的根本要求和最高標準。提高人格的素質,鑄造理想人格,既是一個國家或民族興旺發達的條件,又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努力奮斗的建設目標。深入分析理想人格的內在邏輯結構,廓清人格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對于為培育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在其階級性上,理想人格表現為進步人格與反動人格
理想人格是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它體現著各個歷史時期不同階級做人的標準和要求,反映的是各階級的意志和愿望。理想人格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不同的階級必然會形成不同的人格。階級社會的人格大體上可分為兩種類型:先進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進步人格與沒落、剝削階級的反動人格。
在原始社會,個人只是作為群體的“附屬物”存在,人們所形成的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格”,而是一種所謂的“群化人格”。
進入階級社會后,私有制和等級關系的出現使人們分化為剝削階級和勞動人民兩大對立的營壘。人格不再是全社會統一的群體人格,而是從屬于一定的階級。剝削階級的人格產生于剝削階級的根本利益,是剝削階級的政治態度和道德原則的集中表現。在奴隸社會,奴隸主把勇敢和力量作為其人格的品質。到了封建社會,地主階級提出了適合自己的階級利益和道德原則的人格設想。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儒家提出“圣賢人格”,墨家提倡“兼愛”品質的人格;道家則用“真人”、“至人”表示其標準人格。這些地主階級的人格理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確立地主階級的做人標準,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后,資產階級形成了他們的人格追求。資產階級強調以“人性”、“理性”作為人格標準,公開而狂熱地宣揚“按本性生活”,追求物質享受。馬克思尖銳地指出:資產階級要求建立理性的國家、理性的社會,實際上不過是正好在那時發展成為資產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想化的悟性而已。
相反,在反對剝削和壓迫的階級斗爭中形成的勞動人民和先進階級的人格則是一種進步人格。其中無產階級的人格超越了歷史上一切勞動人民的人格特質,是最進步的人格。無產階級的人格反映著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愿望,對于促進社會進步和個體的全面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無產階級理想人格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要求人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獻身;要求人們培養和具備愛國主義、誠信友善、自強不息等多種道德品質。
二、在其時代性上,理想人格表現為傳統人格與現代人格
人格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格樣式的發展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因而,不同時代造就不同的人格,理想人格具有強烈的時代性。中國傳統社會所形成的各種人格精神長期積淀在國民精神意識之中,構成中國傳統人格的內涵。中國傳統人格表現了很強的個體獨立意識,如孔子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倍夜湃嗽诳隙▊€體人格獨立性的同時,提出不僅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也要推己及人,充分尊重別人的人格。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中國封建社會,由于宗法關系的束縛,傳統人格從整體上看缺乏追求個體自由獨立的精神,表現出一種依附型、從眾型的人格特征。與此同時,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生成的傳統文化也使傳統人格成為一種內省型人格。這種內省型人格強調人的道德修養和個體精神追求,這對于現代人格的塑造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自然經濟的封閉性,又決定了這種傳統人格的保守性和狹隘性??梢?,傳統理想人格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
當代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各種意識形態反映在個體的人格特質中,就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理想人格。這種現代人格首先是擺脫了人身依附關系的獨立型人格,其次是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型人格,再次是一種不斷拼搏進取的創造型人格。當然,傳統人格與現代人格的區分是相對的。中國傳統理想人格雖然代表了傳統社會的階級意志和道德準則,具有一定歷史局限性,但對于現代人的精神修養和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有積極借鑒意義。現代理想人格在其形成過程中也要吸收傳統人格的合理意蘊,傳承文化血脈,促進傳統人格向現代人格的轉變。
三、在其層次性上,理想人格表現為健全人格與病態人格
理想人格雖然是一個社會所認同和追求的社會道德等的最高體現,但從個體精神心理狀態的層次性來看,可分為健康人格和病態人格。所謂健康人格,并不是單純指個體沒有疾病,而是指個體人格的精神結構呈現出和諧穩定的狀態。筆者認為,健康人格的標志有三:第一,健康人格不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主要是指心理上沒有病態表現。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身殘志堅的高尚人格典范。第二,健康人格內在的各種人格成分是和諧統一的。西方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格內部各要素的和諧統一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標志,而人格結構之間相互沖突、相互矛盾則是導致人格失調的根源所在。第三,健康人格必須是能夠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必然有著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能夠為實現自身價值而創造性地去努力奮斗。與此相反,病態人格主要表現為個體有心理障礙或心理失衡,不愿或不能進行創造性勞動。病態人格不一定生理上患有疾病,但也會出現由于生理上嚴重病患或缺陷而導致心理疾病或心理變態的現象。
客觀地講,盡管當前社會處在深刻劇烈變遷之中,人們承受的各種精神壓力和心理沖擊越來越多,但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現實人格屬于健康人格,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人格扭曲和病態人格現象。
綜上所述,理想人格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其邏輯框架。確立社會理想人格必須充分考慮到人格的基本特性。我們所倡導培育的理想人格應當是反映無產階級意志的進步人格,是體現時代精神的現代人格,是具有內在和諧性的健康人格。
作者簡介:李小社(1968-),陜西涇陽人,陸軍裝甲兵學院蚌埠校區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